AI导读: 蓬莱产区在七月盛夏开展了多项葡萄种植与酿酒技术交流活动。针对高温多雨气候下葡萄病虫害防治关键期,邀请李德美、李华等专家深入酒庄指导土壤管理、修剪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产区种植师通过田间实践互学共研,提升管理水平。酿酒领域举办了两场高水平技术交流会:法国酿酒师Escot Sandra博士解析全球产业趋势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工艺创新;LAFFORT公司陈云海总监深度探讨起泡酒发酵工艺差异及辅料研发突破。此外,产区组织20余位酿酒师品鉴DWWA等赛事高分酒款,探讨中国葡萄酒风格演进与市场策略,发现果香突出、高性价比酒款更受青睐。蓬莱产区通过产学研融合,在特色品种培育、海藏陈酿等方面取得成效,课程推广至20余国,正以技术创新推动海岸风土表达,在全球葡萄酒版图中谋求更广阔发展。
AI导读: 蓬莱产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创新酿造工艺,正成为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新标杆。位于北纬37°的黄金地带,蓬莱拥有充足的阳光、黄渤海的暖流调节和独特的砂砾土壤,使其成为全国唯一不需要埋土防寒的优质产区。瓏岱酒庄等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如分地块发酵、中西合璧的酿造工艺,已在国际赛事中斩获1200余项殊荣,尤其在白葡萄酒领域表现突出。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安诺酒庄等与当地农户合作,实现年均增收4万元,并促进生态保护。文化自信成为灵魂,国宾酒庄等将盛唐文化、道教哲学融入品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蓬莱产区通过葡萄产业连接土地与梦想,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窗口,展示了产业根基与文化载体的完美结合。
AI导读: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在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为俄罗斯游客举行欢迎仪式,标志着"符拉迪沃斯托克—烟台"新旅游包机航线正式开通。这是继2024年"哈巴罗夫斯克—烟台"航线后,烟台今年新增的第二条直飞俄罗斯的旅游航线。2025年7月12日至9月13日期间,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至烟台的入境旅游包机将总计20架次。该航线的开通为俄罗斯游客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选择,同时为烟台入境旅游市场注入新活力,进一步推动中俄文旅交流与合作。烟台市通过充分利用过境免签政策,积极拓展国际客源市场。此次包机航线不仅为俄罗斯游客带来丰富的滨海度假体验,也为烟台提升国际知名度、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AI导读: 中国经济信息社副总裁杨苜解读了新华·中国(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指数,该指数采用“一核两翼三支撑”评价模型,以产业实力为核心,品牌声誉和国际影响为两翼,产区特色、科技创新和融合发展为支撑。2024年烟台发展子指数值达143.31点,年均增长超7%,各分项指标均呈增长态势。烟台拥有200多家葡萄酒生产企业,规上企业产量占全国41%,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居国内之首,形成了以张裕、威龙等龙头企业引领,精品酒庄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烟台还构建了综合产值500亿元的配套产业生态,成为全产业链配套中枢。品牌声誉和国际影响指标年均增长超10%,烟台葡萄酒品牌价值达862.31亿元,连续9年居同类地理标志产品榜首,并获“中国白兰地之都”称号。烟台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成为OIV联盟创始成员,获GWTO多项称号。产区特色、科技创新和融合发展指标年均增长超4.5%,烟台满足优质葡萄酒生产的“3S”法则,拥有多项“第一”纪录,并通过“产城旅”融合拓展产业价值,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科技创新方面,烟台葡萄酒企业有效专利数量占全国五分之一,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制定,助力产业标准优化升级。
AI导读: 烟台蓬莱产区在"醇香烟台·微醺世界"品牌评选中公布了多项获奖名单,全面展示了该地区在葡萄酒产业各领域的卓越成就。品质酒庄方面,君顶酒庄、瓏岱酒庄、盛唐·国宾酒庄等6家酒庄获奖;经典单品包括君顶东方干红、长城海岸葡萄酒等5款产品;新锐品牌评选出君顶飞腾·独角兽系列、盛唐等8个品牌。文化地标方面,君顶酒庄科普园区、蓬莱丘山谷等3处入选。产业创新成果突出,中粮长城葡萄酒的智慧管理系统、君顶酒庄的可持续发展技术等4项创新获奖。配套产业链领军品牌由蓬莱市沃林橡木桶有限公司获得。作为中国葡萄酒产业领军者,蓬莱产区通过科技创新构建了完整的产学研用体系,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并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在绿色发展方面建立了可持续生产技术体系,为全球产业提供中国方案。文化赋能上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海岸葡萄酒文化地标,通过文旅综合体创新文化表达形式。此次盛典展示了蓬莱产区的综合实力,将成为深化全球合作的重要契机。未来产区将加速构建"葡萄酒+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持续提升品牌价值,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探索中国特色葡萄酒产业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