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半球的产区中,南非与阿根廷是近年来急起直追的两个重要的葡萄酒产国,相较于阿根廷有较大的内销市场,南非身为非洲最大的产国,确是以外销为导向,有60%的葡萄酒销往海外。曾经独占南非葡萄酒业的酿酒合作社已经不再具有过去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独立酒厂、全新改种的国际品种以及逐渐转移至凉爽海岸区的葡萄园,让南非的酒业进入革新的时代。
地形与气候
位于非洲南端的南非,气候相当炎热干燥,大部分地区都不适合生产葡萄酒。来自南极的本格拉洋流(Bengula Current)流经南非西开普省(Western Cape)的西部大西洋岸边,带来宝贵的凉爽气候,在沿岸附近地区形成类似地中海式气候区的环境。全南非的葡萄酒产区几乎全部位于西开普省,而且,最精华区位于离海较近的区域。位于内陆的产区非常干燥炎热,已接近沙漠区的气候,必须依靠人工灌溉,炙热的夏季让葡萄成熟的特别快,生产的葡萄大多制成葡萄干、浓缩汁、白兰地或是廉价的葡萄酒。南非葡萄酒产区的土壤大多为火成岩为主的酸性土。
葡萄品种
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南非10万公顷的葡萄园还是超过一半以上种植葡萄。近年来南非改种了许多葡萄园,黑葡萄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且也越来越多的种植国际品种,但许多原有的品种仍然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原产自法国卢瓦尔河区的白诗南是南非最重要的品种,占将近20%的种植面积,在本地又称为Steen。另外,西班牙的巴罗米诺、法国西南部的Colombard以及玫瑰香都是主要的传统品种。近年来大量增加的则以霞多丽和长相思最重要。因为大规模的改种,南非的优质品种通常都产自还很年轻的葡萄树,但未来却相当具有潜力。
南非的黑葡萄品种也颇特别,是来自法国南部的仙梭(当地称为Cinsaut),葡萄牙酿造波特酒的Tinta Barocca和Touriga Nacional都是南非重要的品种。近年来以赤霞珠为主的波尔多品种(包括梅洛和赤霞珠)成为主流,西拉和黑比诺也逐渐增加。在众多品种中,Pinotage是南非最具地方特色的品种,虽然面积只有赤霞珠的一半。Pinotage于1925年在南非繁殖成功,成为新的杂交品种,是由仙梭和黑比诺杂交而成。
葡萄酒产区
西开普的葡萄酒产区主要分布在海岸区(Costal Region)、布理德河谷(Breede River Valley)、Klein Karro和Olifants River Valley四个大区内。其中位处西南部的海岸区不仅葡萄园集中,也是最精华的区域,Parrl、Stellenbosch、Malmesbury和Constantia几个南非最知名的传统产区都位于这一区。Stellenbosch产区是南非的酒业中心,自17世纪就开始生产葡萄酒,聚集了南非最多的精英酒庄,因为毗邻False Bay海湾区,气候凉爽,是南非的最佳产区。葡萄园多位于四周有山脉围绕、排水性良好的丘陵区,生产包括赤霞珠、梅洛、西拉和Pinotage等品种在内的优质红酒。在近海湾区域则可生产长相思。位于Stellenbosch北边的Paar因为较偏内陆,气候比较炎热干燥,除了产红、白葡萄酒和气泡酒外,也是加烈甜红酒和雪利酒风格白葡萄酒的生产中心。Malmesbury位于Paar的北边,属于Swartland产区,主要生产粗犷浓厚的红酒和加烈红酒,近年来赤霞珠和西拉逐渐增多,红、白葡萄酒都有不错的品质。
Constantia在开普敦市(Cape Town)南边,葡萄园位于(Table Mountain)的东坡上,虽然葡萄园已经不多,却是南非最著名的葡萄酒产区,在18世纪时,Constantia出产的珍贵甜酒曾经声名远播,与匈牙利的多凯贵腐甜酒同为当时欧洲最珍贵的葡萄酒。产区因为临海,气候潮湿凉爽,年降雨量达1000毫米。除了传统的玫瑰香甜白葡萄酒外,也生产长相思和霞多丽。
四个大区中,位于比较内陆的布理德河谷是产量最大的产区,气候更为炎热干燥,靠着布理德河的灌溉而得以发展葡萄酒业。上游的Worcedter是南非最大的葡萄产区,不仅生产大量的平价葡萄酒,同时也是主要的白兰地产区。靠近下游的Robertson含有较多石灰质,受到沿着布理德河谷吹进来的印度洋水汽的影响,得以生产比上游更均衡的葡萄酒。比布理德河谷更内陆的Klein Karoo产区气候更为干热,以生产甜酒闻名,种植许多波特品种与玫瑰香。西开普省西北边的Olifants River Valley,则是一个产量大、以大型酿酒合作社为主的葡萄酒产区,靠近海岸区和海拔较高的区域有比较好的潜力。
除了四大区之外,西部大西洋岸边的Darling、印度洋岸的Walker Bay以及东邻的Overberg等区因为有凉爽的气候环境,可以酿造出南非少见的优雅风格,黑比诺、霞多丽和雷司令等品种皆有不错的表现。
——摘自《葡萄酒全书》(林裕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