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饮酒量下降的真相,并非你所想的那样
发布日期:
2025-05-12 09:58:58
来 源:
华夏酒报
作者:
徐菲远
  Nesin的报告揭示了Z世代在酒类消费上的独特趋势。经济困境是首要因素,Z世代收入较低且就业不稳定,可支配收入有限,导致酒类支出与前辈相似但整体消费水平略低。数字技术的影响显著,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减少了未成年人饮酒比例,从1991年的64%降至2024年的33%,虚拟社交的兴起也减少了面对面饮酒的机会。此外,醉酒后被上传至社交媒体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了酒精的吸引力。然而,这种监控效应预计会随Z世代成年而减弱。人口结构变化是另一关键因素,传统酒精消费主力白人男性比例下降,女性和有色人种比例上升,后者饮酒量普遍较低,进一步稀释了整体消费。健康意识对Z世代饮酒行为的影响微乎其微,长期调查显示酗酒风险认知未变但饮酒量下降。行业面临挑战但也存在机遇,烈酒在有色人种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中需求强劲,而葡萄酒在非裔、拉丁裔和亚裔群体中渗透率较低。Nesin建议行业摒弃偏见,通过针对性的营销和产品设计触达女性和有色人种消费者,以应对市场变化。报告强调,理解Z世代饮酒减少的深层原因比简单统计数据更重要,唯有深入理解消费群体的多样性,才能找到真正的增长引擎。
  关于Z世代(通常指1997年至2012年出生的人群)饮酒量减少的讨论,行业高管们常常抛出一些老生常谈的解释:“他们更注重健康”或“他们追求高端体验”。但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高级饮料分析师布尔Bourcard Nesin在其最新报告中指出,这些答案过于简单化,甚至完全错误。通过数据驱动的分析,Nesin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更深层的经济与人口结构动因,并为酒精饮料行业敲响了战略警钟。

Z世代的经济困境

  “Z世代没钱。”Nesin在报告中直白地写道。数据显示,与千禧一代相比,Z世代年轻人收入更低、就业更不稳定,且尚未完全脱离原生家庭,许多人甚至还未达到法定饮酒年龄。综合这些因素后,他们在酒类方面的支出,实际上与前辈处于相同人生阶段时并无差异——问题在于,他们的可支配收入本就有限。

1.jpg

  历史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过去40年中,年轻人普遍推迟了饮酒行为,但到30岁中期时,其饮酒量往往与上一代趋同。Nesin预测,Z世代将遵循这一规律,只是整体消费水平可能略低于前人。

社交媒体与监控的双重影响

  除经济因素之外,Nesin还剖析了数字技术如何重塑年轻人的社交模式,进而改变饮酒文化。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媒体的泛滥,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持续监控,显著减少了未成年人饮酒的比例。1991年,美国64%的高中毕业生至少有过一次醉酒经历;而到2024年,这一比例降至33%。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下降趋势的2/3发生在2012年之后——正是智能手机全面普及的年份。

  如今的年轻人更多时间沉浸在虚拟社交中,面对面聚会的机会减少,饮酒场景自然随之萎缩。此外,醉酒后可能被拍照并上传至社交媒体的风险,也让酒精的吸引力大打折扣。对于学生运动员等群体而言,饮酒被曝光的后果可能立竿见影:轻则失去奖学金,重则断送职业生涯。

  不过,Nesin强调,这种“监控效应”更多是青春期特有的现象。“随着Z世代成年,社交监控的压力会逐渐消退。”他预测,未来,这一群体的酒精消费将出现反弹,尽管幅度有限。

人口结构的变迁

  报告中最反直觉的发现之一是:健康意识对Z世代饮酒行为的影响微乎其微。长期调查显示,过去20年中,人们对酗酒风险的认知基本未变,但实际饮酒量却大幅下降。如果健康真是主因,相关观念本应同步转变,但事实并非如此。

2.jpg

  真正推动整体消费下降的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传统上,酒精消费的主力是白人男性,但如今他们的比例正在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女性和有色人种——这两大群体饮酒量普遍较低。目前,美国25岁以下的酒精消费者中,女性占比已超过男性,而女性平均饮酒量仅为男性的一半。与此同时,Z世代是美国历史上种族最多元的一代,非裔、拉丁裔和亚裔人口的增加,进一步稀释了酒精消费总量。

行业危机中的机遇

  表面上看,酒精消费总量下降似乎是行业的噩耗。但Nesin的分析提供了更复杂的图景:Z世代的饮酒量确实会低于前几代,但降幅有限,且驱动因素并非固有观念的改变,而是经济与人口趋势的叠加。

  某些品类甚至可能逆势增长。例如,烈酒在有色人种年轻消费者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中需求强劲。帝亚吉欧CEO Debra Crew指出:“Z世代对烈酒的接受速度远超千禧一代。”这意味着,虽然整体销量可能下滑,但高端化细分市场仍有潜力。

  相比之下,葡萄酒面临更大挑战,其在非裔、拉丁裔和亚裔群体中的渗透率较低,且女性消费者对红葡萄酒的文化认同度较弱。不过,白葡萄酒因更受女性青睐,表现略优于红葡萄酒。

行业破局:摒弃偏见,拥抱多元

  Nesin为酒精行业提出两条核心建议:首先,停止将Z世代标签化为“健康至上”的禁酒主义者;其次,意识到真正的挑战不仅在于“喝多少”,更在于“谁在喝”。

  品牌若想突围,必须更真诚地触达女性和有色人种消费者。这不仅需要针对性的营销活动,还需从产品设计到企业领导层的全面多元化。例如,葡萄酒品牌可开发更符合多元文化口味的低糖产品;烈酒品牌则可通过社群活动,强化与年轻消费者的情感联结。

3.jpg

  “了解Z世代饮酒减少的原因,远比简单统计数据更重要。”Nesin总结道。这句话或许是对整个行业的警示:在快速变迁的市场中,泛泛而谈的结论只会导致战略失误,唯有深入理解消费群体的多样性,才能找到真正的增长引擎。

总之,Z世代的饮酒习惯折射出一代人的生存状态:经济压力、数字监控、人口结构变迁共同塑造了他们的选择。对行业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转型的契机。当“健康”与“高端”的叙事被数据证伪,或许正是时候放下偏见,重新思考如何在一个更复杂、更多元的世界中寻找生存之道。


( 资料来源:The Drinks Business,Rabobank | 图片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
李玉梅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鲁ICP备14006480号
Copyright(C) 2000-2025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06480号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港城东大街277号南山世纪华庭12栋2802室 邮政编码:264003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46535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