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葡萄酒公司协会(CEEV)报告显示,美国进口商暂停从欧盟进口葡萄酒,导致欧洲生产商每周损失1亿欧元,葡萄牙杜罗河地区种植户受影响显著。中国于2025年4月10日起对原产美国的所有商品加征84%关税。美国葡萄酒此前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2024年进口额达5177万美元(3.56亿元),同比增长1.4%,进口量超500万升。尽管综合税率已达94%,进口额仍保持上升趋势。商超渠道反馈显示,由于美国葡萄酒市场份额较小,销售人员对价格变动影响持观望态度。线上平台如天猫的热销产品(奔富一号、芳丝雅)可能涨价,而线下沃尔玛、麦德龙等因库存充足暂未调价,但导购员指出替代选择众多,美国酒优势有限。1919门店甚至无现货,反映其市场存在感薄弱。关税上调将迫使美国酒商面临利润与市场份额的双重压力,在中国这一替代品丰富的市场中,其未来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近期,美国不仅对中国的关税政策反复变动,同时也暂停了对欧洲葡萄酒的订单需求:4月14日,葡萄牙葡萄酒和烈酒贸易商和出口商协会 (ANCEVE) 主席保罗·阿莫林 (Paulo Amorim) 表示,在美国总统宣布关税的背景下,“美国已停止订购葡萄牙葡萄酒和来自欧洲的葡萄酒”。阿莫林担心,如果关税真的实施,“大部分损失将由葡萄酒生产商承担”,他认为这是一种“巨大的不公”。

欧洲葡萄酒公司协会(CEEV)也在报告中称,美国进口商已暂停从欧盟进口葡萄酒,导致欧洲葡萄酒生产商每周损失1亿欧元。葡萄牙葡萄酒种植户,尤其是杜罗河地区的种植户,也受到了影响,在关税情况明朗之前,已有数份订单被暂停或取消。
4月10日,我国发布了具体关于针对美国的落地关税政策: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84%关税。

美国葡萄酒过去几年在中国市场表现如何?线上平台以及线下商超如何看待价格变动情况?让我们从往年数据开始进行分析。
去年曾是进口葡萄酒第一梯队
美国葡萄酒的发展历程虽比欧洲短,但自18世纪以来迅速崛起。根据OIV发布的数据,2024年,美国葡萄酒产量为21.1亿升,是全球第四大葡萄酒生产国,排在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之后。
本轮关税政策变化之前,美国葡萄酒进入中国的综合税率约94%。但是从美国进口的葡萄酒并不少,尽管进口量有所下降,但是进口额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2020年数据暂未公开)

2024年,美国葡萄酒进口额度为517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56亿元),和法国、智利、意大利等进口额下跌的国家相比,还上涨了1.4%,进口量也有五百万(5.003.817)升,数据可观。

即使是在今年的1、2月份,美国葡萄酒的进口额同比和进口均价同比依然保持着上升的势头。

在对商超渠道的实地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鉴于美国葡萄酒在市场中所占份额相对较小,销售人员并不十分担忧价格变动对其销量可能产生的影响。
库存充足,会有涨价的可能性


首先是线上方面,目前在天猫销量靠前的美国葡萄酒为奔富一号(加州)和一款叫芳丝雅的葡萄酒。客服在与笔者沟通中表示,最近有涨价的可能性,如果有需求最好尽快下单。
相比线上渠道的催单,线下渠道显得相对平和许多。

沃尔玛的葡萄酒导购员表示:“近期并未接到涨价通知,毕竟我们目前的库存较为充足,足以支撑较长时间的销售。”笔者走访的这家沃尔玛超市中,在售的美国葡萄酒仅包括奔富的部分产品,同时还有部分美国烈酒。该导购员进一步称:“目前是葡萄酒销售淡季,不像春节期间销量那么大,即使涨价也还会有一段时间。”
在麦德龙门店,笔者发现该超市在售的美国产葡萄酒,除了奔富部分产品外,还有一款来自纳帕谷璞立酒庄的BV葡萄酒。谈及可能的涨价情况,导购员表示:“目前尚未收到涨价通知。不过,即便涨价影响也不大,消费者可以选择其他国家的品牌,毕竟美国葡萄酒原本在市场上的优势也并不显著。”

笔者在走访 1919 酒类直供门店时注意到,店内并无美国葡萄酒在售。店员表示:“店内有部分美国烈酒,但葡萄酒几乎没有。日常经营中,鲜少有顾客询问美国葡萄酒,相较而言,法国、澳洲等国家的葡萄酒销量更好。”
随着关税上调,美国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成本激增已无可避免。对于美国酒商而言,如果产品价格上涨,将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逐渐边缘化;若为保住市场份额而压缩利润,又会承担较大的成本压力。中国市场替代产品丰富,本就份额有限的美国酒,再度陷入 “保市场” 与 “保利润” 的两难境地,未来之路充满双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