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葡萄酒消费市场中,酒标作为品牌与消费者对话的“第一语言”,其设计已从传统的产地、年份信息载体,演变为融合艺术、情感与文化的综合表达。中国葡萄酒品牌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极具创意的酒标设计,精准击中了年轻群体的偏好。这些“有颜又有料”的酒标爆火出圈的背后,究竟折射出怎样的消费心理与设计逻辑?让我们一起来探一探。
01 视觉革命:用设计打破传统酒标边界
极简美学与抽象艺术
前卫的酒标设计正在摒弃古典酒标的繁复装饰,转向极简线条与几何图形。

停云酒庄茶酒混酿Pet-nat起泡酒
停云酒庄“爆款”茶酒Pet-nat起泡酒酒标通过几何色块和线条的不规则拼撞,赋予产品鲜明的视觉识别度,也表达了一种将“茶与酒”混酿的反叛精神。色彩的选择也颇有考究,如红色对应花袭人·红茶,黄色对应兰桂齐芳·乌龙茶、绿色对应西湖佳人·绿茶……每一个颜色都能与酒的风格、茶的品种高度关联。

焕然一新的九顶单一园系列,酒标形状代表着葡萄园地块
青岛九顶庄园2024年对旗下“单一园”系列的酒标进行了全面更新。新酒标上的几何图形,乍一看形态各异,实则每个图形都精准对应着相应葡萄品种单一园的俯瞰形状,以这样别具匠心的设计,生动展现出每片葡萄园风土的独一无二。

蒲昌酒庄酒标上的等高线
新疆蒲昌酒庄三处葡萄园分布在吐鲁番海拔500-1200米的坡地上,因此酒庄多款酒标用线条呈现吐鲁番盆地的等高线地图,来体现酒庄与当地风土的密切关联。
色彩心理学与情绪共鸣
色彩成为品牌传递情绪的核心工具。

张裕低度酒品牌小萄
张裕小萄系列采用电光紫、活力橙、亮红等高亮度、高饱和度的多巴胺色系,适配酸甜花果味、爽口气泡感和低度口味特点,让葡萄酒成为年轻人的解压小酒。

蒲昌新品酒标的多元化配色
蒲昌酒庄以往酒标配色多以深色调为主,而近年来推出的白羽橘酒、北醇干白、小白羽干白等新品配色方案更加多元化,尤其小白羽采用了马卡龙色系中的“薄荷蓝”,清新感扑面而来,与酒款清爽飘逸的风格搭配协调。

轻盈明媚的山泉之舞
能带来同样感受的还有银色高地酒庄的山泉之舞Cider,明亮色系的酒标,白底、浅绿的色彩搭配在炎热夏日里给人一种凉风习习、清热解暑之感。酒标像极了一颗饱满圆润的苹果噗通掉进了清澈的山泉水中,在水里跳跃浮动。
插画叙事与IP联动
除了颜色外,酒标插画也从传统葡萄园场景转向多元化叙事。
例如,放思酒庄“不要井”用两只青蛙传递个性和不要坐井观天的隐喻,博纳佰馥“庄主大人”系列把生活在酒庄里的小动物们搬上了酒标,尚颂堡卡皮巴拉黑比诺凭着蠢萌的水豚爆火小红书……

“萌系”动物形象酒标,不要井(左)、庄主大人(右上)、长尾猫(右中)、卡皮巴拉(右下)
不久前,张裕瞄准年轻化新赛道推出首个面向年轻人、只做干白的品牌——长尾猫,以手绘版的橘猫、灰猫为主形象示人,色彩明快轻盈,整体形象灵动、有记忆点。
这些酒标设计以“萌系”动物形象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分享欲,将饮酒体验转化为“打卡晒圈”,从而形成裂变式传播。
02 情感共振:从功能标签到社交货币
静态信息载体向动态服务界面升级
对于年轻人来说,酒标不仅要好看,还得好玩。

德沃酒庄的变温酒标
专注于起泡葡萄酒的宁夏德沃酒庄所有酒款都采用了变温酒标,酒标在温度达到7℃的适饮温度后会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以此提醒消费者“可以开瓶畅饮了!”老牌精品酒庄留世酒庄的锦羽霞多丽、独立酿酒师品牌行乐迫切也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变温酒标,其中行乐迫切酒款更具有交互性,裸奔贵人香酒标上的裸奔小人会随着温度降低穿上裤子;马瑟兰酒款给酒标小人配上了衣服贴纸,消费者可以一边喝酒一边给小人换装。

行乐迫切“裸奔”小黄人
MBTI是时下年轻人最流行的社交语言,这个性格测验工具和葡萄酒一样,自带天然的社交属性,一句“你是I人还是E人?”往往能瞬间打开众人的话匣子。尚颂堡卡比巴拉mbti搭配了要素贴纸,由消费者自行设计酒标中水豚的穿搭形象,由此获取人格测试答案,互动体验感拉满。

卡皮巴拉MBTI 图源:微醺啾啾
无论是变温酒标还是酒标贴纸,都是与消费者交互的过程,降低沟通的成本,弱化产品及品种概念,增加产品的可玩性,从而增强消费者的记忆点。
工艺透明化提升信任度
葡萄种植工序单、葡萄酒酿造笔记被年轻酿酒师们搬上了酒标。

把种、酿笔记写在酒标上,小酒农(左)、姜瑜酝酿(右)
种植师甄得珠与酿酒师马捷共同打造的“小酒农”,背标上有整年的物候节点和对应的葡萄园管理工作,宛如一份袖珍的年份报告。独立酿酒师姜瑜自己设计的酒标上记录了从采收到装瓶的时间线,看着就有种参与到酿造过程的成就感。不但满足了消费者对生产透明度的需求,还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对葡萄酒种植、酿造知识的普及。
03 文化破圈:传统符号的现代表达
中式美学的解构与重塑
不同于旧世界的贵族优雅和新世界的现代简约,中国精品酒庄正通过酒标传递着中国文化独有的含蓄委婉,极致之美。
西鸽酒庄的玉鸽-单一园系列设计灵感源于宋徽宗画作《桃鸠图》,提炼出中国花窗线条元素作为酒标,呈现出中式美学的意境。龙亭海风莱酒标以风景水墨画描绘蓬莱海岸、山丘以及红瓦黄墙的酒庄印象。

此外,还有早年爆火的银票葡萄酒,容园美酒庄的红方印、榜荣状元,扎西核桃树酒庄的全藏文酒标,以及兵马俑为素材的银色高地世纪勇士系列……这些国潮气息爆棚的酒款无一不在重塑中式美学的魅力,谁说葡萄酒酒标一定要有“城堡+葡萄园”的元素?
非遗工艺的沉浸式融合
以生肖酒为代表的酒标设计中,深度融合了非遗工艺与文化符号。

长城五星生肖酒标融入非遗工艺
自2020年长城五星推出的文创酒大获成功后,长城五星与非遗文化就组成了“灵魂CP”,连续5年坚持将非遗文化与产品设计相结合,先后融入剪纸、景泰蓝掐丝珐琅、南京云锦、制香、琉璃烧制。既通过创新化的品牌表达收获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也为葡萄酒行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案例。
结语
当下,年轻消费者与传统葡萄酒消费群体存在显著代际差异,65%的Z世代认为葡萄酒“过于正式”,72%表示“看不懂复杂酒标”,但他们又偏偏是一群“颜控”,中国酒水行业洞察报告指出,外包装尤其吸引Z世代用户的关注,TGI(Target Group Index,目标群体指数)高达176,什么口感、酒精度、成分、产地都要统统靠边站。
所以,在这个“三观跟着五官跑”的消费时代,葡萄酒品牌与其抱怨世风日下,不如乖乖修炼酒标“颜值”!年轻人对新奇风格酒标的偏爱,本质是对“情感价值>实用价值”消费逻辑的呼应。当酒标能够承载个性表达、社交破冰、文化共鸣三重价值时,葡萄酒便跳出了单纯的饮品范畴,成为年轻人构建圈层认同的美学介质。
未来,谁能持续用设计讲好“年轻化故事”,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心智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