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研究》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
2025-03-27 16:50:30
来 源:
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作者:
孙志军
  本书通过历史-产业-产区三维框架系统梳理中国葡萄酒文化,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上篇重构古代葡萄酒文化历史,整合先秦至明清300余部典籍记载,结合贾湖遗址酒石酸残留、新疆洋海古墓葡萄藤等考古发现,证明中国葡萄酒文化的本土性与连续性,提出中国是世界最早酿酒地之一、元代蒸馏酒工艺改良等颠覆性观点。中篇将当代中国葡萄酒产业划分为1949-1978年复苏期、1979-1995年成长期、1996-2012年快速发展期和2013年至今的优化期四个阶段。下篇以宁夏产区为例,分析其将西夏葡萄园遗迹等历史基因转化为文化叙事的实践,数据显示2012-2022年产值从20亿增至300亿元,验证文化赋能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本书具有三大价值:1)历史文献整合方面覆盖正史、方志等多类资料并进行校勘;2)实践指导方面提出历史IP+产业链等模式;3)学术层面终结中国有无葡萄酒文化争议,行业层面为国产葡萄酒突破同质化竞争提供路径。全书以严谨考据重新定义中国葡萄酒作为中华文明符号的地位。
  年后终于收到宁夏大学毛凤玲教授寄来的大作《中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研究》,认真阅读这部系统性梳理葡萄酒历史文化的权威专著,发现其最大价值在于对古代文献、考古证据及产业实践的跨学科整合,堪称中国葡萄酒史的“文献索引库”,为从业者后续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学术基础。

1.jpg

  本书以“历史-产业-产区”三维框架重构中国葡萄酒文化叙事,填补了此前研究零散化、片面化的空白。本书的内容结构如下:

上篇:古代葡萄酒文化的历史重构 

——系统整合先秦至明清300余部典籍中的葡萄酒记载,如《诗经》中“薁”(山葡萄)的酿酒记录、《史记》对大宛葡萄酒的描述、《齐民要术》的本土酿造技术等,首次构建连贯的历史发展脉络。 

——通过贾湖遗址(9000年前酒石酸残留)、新疆洋海古墓(战国葡萄藤)、唐代鎏金葡萄酒壶等关键发现,实证中国葡萄酒文化的本土性与连续性,推翻“完全舶来”的固有认知。 

——颠覆性观点: 

中国为世界最早酿酒地之一,本土野生葡萄利用早于张骞引入欧亚种;

元代蒸馏酒工艺改良证明技术本土化能力; 

葡萄酒从汉代贡品到元代“国饮”,始终融入中华文化肌理。 

2.jpg

中篇:当代中国葡萄酒产业四阶段论 

复苏期(1949-1978):山葡萄甜酒奠定大众化基础; 

成长期(1979-1995):长城、王朝开启工业化; 

快速发展期(1996-2012):宁夏等新兴产区对标国际标准; 

优化期(2013至今):“品质+文化”双驱动转型。 

3.jpg

下篇:宁夏产区的“文化赋能”范式 

——历史基因转化:将西夏葡萄园遗迹、《宁夏府志》记载转化为“东方波尔多”叙事,打造“紫色名片”。 

——数据实证:2012-2022年宁夏葡萄酒产值从20亿增至300亿元,国际奖项增长15倍,验证文化附加值对品牌溢价的提升作用。 

4.jpg

1. 历史文献的完美整合 

  广度与深度:覆盖正史、方志、农书、诗文、考古报告,对争议记载(如张骞引入葡萄)进行多版本校勘。 

2. 实践指导价值 

产区建设:提出“历史IP+产业链”模式(如贺兰山东麓文旅融合); 

品牌战略:总结“文化故事+地理标识+品质认证”三维构建法; 

5.jpg

3.学术与行业意义 

学术层面:终结“中国有无葡萄酒文化”争议,文献目录与考释可作工具书使用; 

行业层面:为国产葡萄酒突破同质化竞争提供文化突围路径;

4.重新定义中国葡萄酒的里程碑 

  本书以严谨的考据、宏大视角与产业洞察,将中国葡萄酒从“舶来品“标签中解放,还原其作为中华文明符号的本真。




责任编辑:
李玉梅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鲁ICP备14006480号
Copyright(C) 2000-2025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06480号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港城东大街277号南山世纪华庭12栋2802室 邮政编码:264003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46535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