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渤海湾纪行(六) 寻觅沧海桑田的印记
发布日期:
2025-02-05 16:05:27
来 源:
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作者:
孙志军
龙年岁末,受邀前往秦皇岛参加一场葡萄酒论坛。恰逢周末,我决定提前两日启程,沿着渤海湾西岸,踏上一场访古寻幽的旅程,去追寻那片土地上沧海桑田的印记。作为一名地理爱好者,这次旅程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放松,更是一次对自然与历史的探寻。

寻觅沧海桑田的印记

  “沧海桑田”这个词,意为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象征着世事的巨大变化。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变化是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力量的结果。昌黎,这片因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而闻名古今的风水宝地,正是这种变化的绝佳见证。

1.JPEG

樵夫山南端的小山岗

第一站:樵夫山——俯瞰沃野,探寻地名的秘密

  12月24日上午,昌黎葡萄酒局的侯副局长驱车前来接我,带我前往附近的几处地质遗迹,寻找海侵的痕迹。第一站是樵夫山,这里是碣石山的一条余脉,山势不高,却能俯瞰昌黎县城东南的广袤平原。站在海亚湾酒庄后面的山坡上,东面和南面是开阔的海岸平原,距渤海仅10公里。侯局长指着远处的地势低洼处,向我讲述了那些带有“洼”字的村庄名称背后的故事。

  在樵夫山东南方向,有一座不高的野湖山,周边地势低洼,附近的村庄如“杨家洼”“葛条港”“朱家洼”等,名字中都带有“洼”或“港”的字眼。这些地名的背后,正是历史上海侵的痕迹。侯局长解释,“港”在当地方言中读作“jiǎng”,意为低洼地,而这些村庄的名字,正是对地貌特征的真实记录。站在山头俯瞰,远处的烟囱高耸入云,近处是嘉泰酒庄所在的杏黄山,山脚下则是海亚湾酒庄。这里的每一处地名、每一片土地,都在诉说着沧海桑田的故事。从这个山头下来,向北沿着更高的山坡走去,这是酒庄开辟的一条观光长廊,走到尽头最高处可以俯瞰东部的沃野平川。侯局长说朗格斯酒庄就在此山的北面,由于山峰阻挡并没有看到。

第二站:五峰山——碣石山的主峰与断层的秘密

  从樵夫山下来,我们驱车前往五峰山。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缓缓爬升,路边的岩石裸露在冬日的阳光下,似乎在诉说着地壳运动的历史。侯局长让我留意路边的岩石层理,但遗憾的是,并未发现明显的海侵痕迹。

  汽车最终停在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景区。站在东边的观景台上,远处的杏黄山和北方的正明湖尽收眼底。继续向西走,山腰处一道深色的层理格外醒目,像是一条整齐的断裂带。侯局长指着南边巨大的花岗岩体,上面刻着“碣石”二字,告诉我这里便是碣石山的主峰所在。

  碣石山因曹操的《观沧海》而闻名,但它的地质意义同样令人着迷。山腰处的断层和层理,是地壳运动的直接证据,而主峰仙台顶的花岗岩体,则是亿万年地质演化的产物。虽然未能亲眼见到古海蚀平台和贝壳层,但这里的每一块岩石都在诉说着时间的故事。

2.JPEG

远眺碣石山

第三站:馒头山——古海蚀平台的遗憾与发现

  离开五峰山,我们前往馒头山。仙台路东侧裸露的岩石吸引了我的注意,但仔细查看后,依然未能发现明显的海蚀地貌。路的一侧是碣阳湖(果乡水库),水面广阔,正北方便是碣石山主峰仙台顶。侯局长告诉我,在东馒头山、西五峰山和碣石山主峰仙台顶等地,曾发现过古海蚀平台和贝壳层的痕迹,但这些遗迹并不容易辨认。

第四站:小东山——古海蚀平台的最后希望

  最后的一线希望便是小东山了。从地质图上看,小东山是一座海拔不高的小山,位于碣石山之南,更接近现代海岸线的位置。它在昌黎县城的东北,据说这里有两级古海蚀平台,一级在乐寿山顶的北面坡岭上,一级在东山之巅(海拔90米处)。它说明这两个地方都曾为海平面。侯局长这次好像是志在必得的样子,一边打着电话询问,一边领着我往山上爬。说实话,要找到古代海蚀地貌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是学过地理的人到了海边,对那些海蚀穴、海蚀洞之类的海岸地貌也不见得能够辨认出来,何况我们这些人只是了解一些皮毛。

3.jpg

小东山岩石上的石英脉

  刚刚在高处山坡上的一处石材开采面,看到一些巨大的石块,上面有清晰的解理和断层,显然是最近几十年内开凿的痕迹。于是下山,回到公园最高处那片光秃秃的大石堆上反复查看,除了一条明显的石英矿脉和生物风化留下的黑色斑痕,并无发现任何海侵征兆。倒是后来,酒局的另外一位同事给我发来几张图片,花岗岩上有几处风化的凹坑,像极了海蚀地貌。

4.jpg

花岗岩体上的凹坑

  从此处下来,竟然发现脚下就是茅台酒洞。前几年曾经来过几次,这座由防空洞改造的酒窖颇有特色,酒文化及艺术氛围浓厚,值得一看。返回途中路过一个葡萄酒主题公园,有几个写有葡萄酒知识的宣传牌、橡木桶及橡木板制作的休闲椅,最醒目的是这座第一瓶干红葡萄酒的石雕。侯局长说面积虽小,却也是当地特色,是推广碣石山葡萄酒的一块宝地。

尾声:如是海与七里海——沙丘与潟湖奇观

  下午,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给学生们做了一场中国葡萄酒的讲座,题目是“从地理角度解读中国葡萄酒产区”,虽然是临近期末考试,学生们还是听得非常认真,令人满意。讲座结束后来到朗格斯酒庄,办完入住,总经理崔彦志提议区参加集团公司投资的旅游项目“如是海”。汽车驶出酒庄20分钟便进入G228国道,过了阿那亚南行不远便拐入一片静谧的园区,及至把车停好,天色已近黄昏。崔总介绍说,这是一个综合性旅游休闲度假区,是宏兴钢铁集团产业转型的标志性项目。

5.jpg

如是海沙滩

  冬日的海滨略显冷清,但沙滩上的细密沙粒和远处的红色栈桥,依然让我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美。我们三人走在沙滩上,脚下是细密的沙子,每一步都很艰难,虽然也是生活在海边,对于这样的沙子还是感到新奇。崔总建议我们走到远处的栈桥,然后返回。只见那是一个红色的钢架桥,远远望去像是抗美援朝时期的鸭绿江大桥。当我们迈上栈桥的时候,桥上的灯也亮了起来,黄色的灯光与红色的梁柱组成了一道道方形的光环,好似走进电影里的时光隧道。

6.jpg

  从栈桥的尽头返回时,岸上的沙丘引起我的关注。岸边一米高的沙丘断面,下面是细柔的沙子,上面覆盖一层薄薄的植被,后面是一些疏密不均的灌木或大树,这种特殊的海岸地貌是当地独有的一个特点,是由特殊的地质条件、海流及风力等自然因素造成的。这里接近滦河入海口,远古时代滦河曾经在如是海附近的团林乡入海,由于滦河发源于燕山山脉,故带来大量泥沙入海,另外,东北风是滦河三角洲和昌黎地区常年主要盛行风,使得沙滩进一步向陆地方向卷扬,最终形成沿现代海岸线分布的纵向沙丘。这些沙丘形成于两三千年前,是北方海岸最连续、发育最好的滨海沙丘。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流动的沙丘也给交通、工农业建设带来困扰。为了控制流沙向陆推进掩埋土地,从1958年开始,当地就在沙丘之间的洼地大规模植树,逐渐形成绵延30千米长的林带,从而有效地阻挡了沙丘入侵,使之成为固定沙丘。就这样,在北戴河至滦河口这段海岸,形成了沙丘沙漠、绿洲、大海交错出现的景观。如是海就是这些景观中最靓丽的一段。

7.jpg

柔软细沙的表面被海风吹出无数波浪(并非脚印)

  如是海的南边是七里海,这里是一个古代潟湖,是沧海桑田变迁的生动例证。“七里海”之名,据传是因为其原水域宽度大约为七华里而得。有关部门从1986年拍摄的卫星照片上发现,昌黎沿海地区曾有两期明显的古海岸线存在,第一期在昌黎县城南19.5公里处的刘台庄至在县城南偏西10公里处的泥井,又至在昌黎县城东偏南9.2公里处的草厂庄一线;第二期在七里海至在昌黎县城东南偏北12公里处的赤洋口村一线,正好在阿那亚西侧,沿G228一线。这两期古海岸线的形成时期,大致分别相当于发生在三四千年以前的天津海侵及两千多年以前的西汉海侵时期。这一发现表明,昌黎沿海地区在历史上常常遭受海侵的侵蚀;在海侵之后,海畔往往留有成片的潟湖、沼泽。

结语:时间的印记

  从樵夫山到五峰山,从馒头山到小东山,再到如是海和七里海,这次渤海湾之行让我深刻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与时间的深邃。那些古海蚀平台、沙丘和潟湖,记录了地壳运动的痕迹,也诉说着沧海桑田的故事。

  自然的变化是无声的,但它的印记却永远留在大地之上。作为一名地理爱好者,我为能亲眼见证这些印记而感到幸运。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以敬畏之心,去感受自然的伟大,去守护这片孕育了无数生命的土地。


参考文献:

碣石纵横谈|古海蚀平台与海市蜃楼之景

https://www.sohu.com/a/287995929_120056426


瞰中国丨海岸沙丘 生态奇观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6288655955727543&wfr=spider&for=pc


碣石纵横谈|野湖山、七里海与沧海桑田

https://www.sohu.com/a/287250568_120056426


责任编辑:
李玉梅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鲁ICP备14006480号
Copyright(C) 2000-2025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06480号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港城东大街277号南山世纪华庭12栋2802室 邮政编码:264003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46535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