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悬崖峭壁、雪山之巅,漫步在丘陵坡地、河岸荒滩,从苍茫厚朴的大地中找寻风土的轨迹,从精妙绝伦的化学式中探寻风味的奥秘,从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中接续中国葡萄酒的发展脉络,向浩瀚无垠的宇宙思索解构,风土为何?风味几多?
葡萄酒来自于大地,产生于风雨,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有了天地间的风霜雨雪,有了酿酒师的喜怒哀乐,才有了葡萄酒的酸甜苦咸。
“致广大而尽精微”,葡萄酒由微观的生物化学风味物质组成,但确实可以让人思接千载,神游八荒,联想到时空流转的广义相对论,太阳光划过能量的余烬,经由光合作用注入到坚韧灵敏的葡萄中,再由主要代谢和次生代谢产生风味,经由人的选择和创造成为美酒,随着感官的触动,化为唇齿间的滋味和脑海中难以磨灭的记忆,或可为永恒。
她是时光的穿梭器,是岁月的留声机,是心流的轨迹图,是土地的进化史。她是能量的转换,起伏流动,既可真实触摸又能深刻感知;葡萄酒中的“五味两感”:酸甜苦咸鲜和涩辣,你品尝到的风味是时光再现,能量再现,唤起的记忆里有这些风味陪伴的时光,还有人。
提升品质难,塑造风格更难,离开品质谈风格,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只有品质而没有风格,则千篇一律,泯然众人矣。悬崖峭壁是挑战,也是造就风格的独特优势,不能走捷径,最难走的路大概率是最正确,也是最快捷的路。
风格,当你刻意去寻,便难言风格。风格是阳光穿破万里之遥的气魄,是根系深扎的无言的坚韧,是人文与风土互作的智慧与精妙,是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豪迈,是心向苍茫探索宇宙的忐忑与期待。酒体的轻与重,质感的粗与细,结构的大与小,单宁的松与紧,一地一酒,千酒千样。我们追寻淡而又淡的名贵,也喜爱馥郁华丽的流淌,风土无法大规模使用,特定区域、因地制宜、做到极致、忠于自己,而后百花齐放,各美其美。中国的风土,中国的审美,中国的风味表达,任重而道远,上下而求索。
葡萄自然缓慢又坚毅进化,她的产生不仅仅是制造,还是创造,人的作用是对核心元素的感知、提炼、强化、和谐,塑造风格的本质是发现和创新,种植酿造葡萄酒是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途径,我们愿意为之付出千般努力,也有人愿意为之付出百倍价格。
万物静观皆自得,既要重视提炼,又勿抹杀直觉。具象小径将观众引入抽象美,色香味是具象,酒体、结构、风格是抽象,是交响曲、奏鸣曲、进行曲,也可以是狂想曲,具有音乐性和数学性,但抽象不是虚构,她是科学、是美学、是哲学,而不是玄学。我们需要中西合璧,兼具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乃至抽象思维,融会贯通,熔于一炉,来表达情感韵味,来表达风土个性。这样才能探索未知,“风筝不断线”。
梳理中国葡萄酒历史,兼收东西方理念,深入挖掘中国风土与文化,温故而知新,博古而通今,中国的葡萄酒一定是创新的、是融会的,是东方话语的品质和表达。最美妙的品酒语言,就来自于你最真实的经历,最不经意的话语,最刻骨铭心的中国字。
宇宙无边无垠,葡萄有源有根,葡萄酒能贯通内外,融会古今,人世间所有的东西,都能在葡萄酒中找到答案,悲欢离合,进退取舍,酿造和品味葡萄酒的过程也是改变你的过程。当你沉醉进去,又从容出来,你会发现她映照了你,影响了你,改变了你,她使你变得更平衡,更有内涵。
扎根中国风土,酝酿中国味道,拥抱世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