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
邓钟翔:我叫邓钟翔,2012年入行做酿酒师。
我在北京化工大学读生物专业,毕业去了中石油,跟设备、机械、厂房打交道,我不是特别喜欢工业的东西,就去了一家法国葡萄酒销售公司,干了一年葡萄酒销售。虽然卖葡萄酒,但是完全不了解,我在国内没有见过葡萄园,也没有见过酿酒葡萄长什么样子。
正好我们学校有一个出国的机会,以预科生的身份来到了法国的下诺曼底学法语。之后在勃艮第大学葡萄酒学院酿造专业,一个硕士专业,想进入这行就必须拿这个法国农业部颁发的“国家酿酒师”文凭。
我是一个特别崇尚简单自由的人,做销售需要天天带着目的跟别人打交道,特别功利,很累。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在酒庄里做实习的机会,发现自己挺喜欢这个专业。学完了以后2012年就回国来找工作。
我做什么事情都喜欢让别人来找我。站在一个高点,让别人都看到我。
我在法国第戎做了第一届“发现中国葡萄酒”的活动。当时弄了17个中国酒庄,8家专业媒体,还有法新社。本来准备在学校的小会议室做,后来到了100多人,最后在学校的大礼堂,我们院长都来出席。大家挺好奇:一个中国学生怎么搞了个这么大一个活动?就是因为这场活动,我跟国内的酒庄建立了比较好的关系。
回国之前在网上已经预签了几个酒庄,云南敖云当时刚刚筹建需要人,我过了第二轮香港的视频面试,如果不是我回宁夏探了一圈儿,可能第一站就去敖云了。来到宁夏之后,当时是立兰酒庄的邵总接待我的,我更喜欢这种百废待兴的状态,就加入了立兰。
2014年我开始自己做“兼职酿酒师”,没有什么名气,所以没人请我。为了养活自己,我也做葡萄酒销售。过了2014、15比较困难的两年,找我酿酒的人就多了,有三四家酒庄打底,基本收入得到了保证。从2016、2017年开始。我开始跟我太太成立自己的公司,开始酿自己品牌的葡萄酒。
随着酿的酒多了,在业内得到越来越多的高口碑评价,在大赛里得到一些金奖,大金奖,越来越多人来找我酿酒。
我现在的业务是两块儿,一是我签约的九个酒庄,加上醉鹅娘是十个;二是我自己的两个品牌:时光机和若山。未来我要建自己的酒庄。
朗伯柯:我觉得你目标非常清晰。
邓钟翔:我虽然比较随意,讨厌功利性,但我做的事都是有目的性。比如我不愿意参加各种饭局。刚从国外过来的时候,经历过“水土不服”,原来大家不太习惯,时间长了都知道我的性格,现在就过得比较舒服了。没有人会专门打电话过来让我陪着去喝酒,找我有事情,一定要跟我约时间。工作职责范围内我一定去,跟酿酒无关的事,就看情况。我的工作现在特别简单。每家公司就跟两个人打交道,一个是老板,另一个是技术负责人。之所以能做这么多,就是杂事我不参与。
我基本上不参与什么活动,并不是故意的,因为工作太累太忙。我专注于本身的发展。所有遇到的“同路人”,一些合作伙伴,跟我站在一条线上,是因为我们能共同发展,有共同利益,有更多诉求和目标,往前走的时候我们目标一致。
什么是真的私交?是要经历过生死,一起打过仗,一起扛过枪,这叫私交。
朗伯柯:“让别人来找我”,这个概念从哪里来的?
邓钟翔:从小我一直就喜欢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我说“简单的事情”是指它最后的结果是简单的。但为了后续的结果简单,我愿意在前期付出,前期可以设计很复杂,做一些预期管理,把各种各样的问题考虑到,出问题的概率低,会省很多的精力和时间。
我一直觉得人不能太苦,我做酒还不错,是因为我生活过得很舒心,所以我酿酒能更加得心应手。当一个酿酒师连生活都成问题的时候,酿酒是非常困难的,他会考虑好多因素,比如首要因素可能是酒酿出来要卖给谁。我要考虑的是酿出更好的酒,整个工艺设计的时候就可以更加创新,大胆做我自己想做的。
所有人都对我特别放心,因为我既然答应了,就一定把事情做到。信用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朗伯柯:你是一个特理性的人吗?
邓钟翔:我是个理性的,但内在是非常感性的,我是个很容易被感动的人,但我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方式特别理性。
对我而言,我的家人已经给我足够多的情绪支持。我是一个情绪点很低的人,不需要有很多人关心。我太太,我的小小朋友,我的父母,有他们给予这种情绪,我不需要额外去寻找。这一点是家庭带来最大的变化。我一点都不慌,因为有他们在这里。
我的原生家庭是一个特别普通的工薪阶层的家庭,我的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已经给了我最好的,绝对的100%的爱。
我是在贵州山里长大的小孩,只能通过考大学这种方式离开那个地方。我一点都不喜欢我的童年,它是很压抑的。这种压抑其实很简单,就是环境太单调。读书太累了,我讨厌读书。家里比较穷,不可能培养其他爱好。小时候唯一的娱乐是看电视,那是没有办法的事,只能通过电视来了解外面的世界。
在法国我一直是打工过来,半工半读。能挣钱就啥活都干。现在回过头来看,它磨练了我一个比较坚韧的性格。我把困难看成一种常态。在我看来,要做事情如果不困难,这件事情意义就不大,正是因为有困难,大多数人做不成,你把它做成了才有意义。
其实我是内刚外柔。我执行事情有标准,同时跟谁都有礼貌。我觉得法国人的习惯特别好,在法国养成对所有人都平等对待,众生平等就是自由平等。留学这几年教会我很多东西。
朗伯柯:留学这几年,除了这种自由平等的观念,还有什么印象深刻的?
邓钟翔:求生的能力,谋生的能力。原来大学毕业之后是家里人给安排的工作,吊儿郎当地干着,也不知道自己要干嘛,我是在留学过程中确立了人生的目标,确立了做事的方法,习得了养家糊口的意识,知道要独立了。这很重要。
哪怕在国内领了工资,可工作都是家里人帮着安排的,那不叫独立。独立就是强烈地想要活下去,强烈地要拿到什么东西。我当时在法国就强烈想要拿到这个文凭,拿到这个文凭之后,我就能干下一步的事情,如果没有这个文凭,我会死掉的。
朗伯柯:你说“求真”是什么意思?
邓钟翔:我们这个专业是特别务实的一个专业。酿酒这东西你给予多少,它就回馈你多少,我把这叫“农民理论”,农民理论就是:春天做春天的事,秋天结他的果,春天需要耕种。
在我们宁夏,需要把藤放出来,在法国也是一样,它需要出芽,需要展叶,冬天的时候需要修剪。就是你在每个阶段需要干每个阶段的事情,至于结果怎么样?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但如果你前面这些工作没有做好,到后面它结的果子就不理想,我把它称作特别朴素的“农民理论”。这是告诉你:做事情是需要付出的,有付出才有回报。
只有真正在这个行业里面,你才能感受到这种道理。大道理谁都会说,但你是否真的明白,能够理解?需要你亲身去体验。
朗伯柯:你说私交要经历过生死才可以,说说你太太吧。
邓钟翔:有人说“婚姻是一场共谋”,它是真正的人生伴侣,真正的战略合伙人,意思就是分开了会伤筋动骨,不光是财务上的,精神上也是一样。最坚强的后盾,对我来说就是我太太。
我们是在宁夏认识的,在一场酒会上。她也刚刚从法国回来,她在法国Suze La Rousse学侍酒师,回国的工作是帮宁夏大学做留学的项目。聊的时候突然发现我们是一类人。
我当时想做酿酒顾问,也没什么人请我,她知道我要做酒的时候,她就说她攒了20万的结婚基金,直接一把甩给我,说“你拿去酿酒”。我当时那种感觉就是天使投资人!那时候只是男女朋友,我就说“你入股我们一起做”。那时候我一文不值,穷困潦倒,所有都不顺。
后来就觉得她人特别好,特别的单纯,性子跟我一样属于比较直的这种,她考虑事情更单纯一些,她是属于纯粹主义者,不会耍小心眼,小心机之类的,我觉得特别好。
朗伯柯:从2012年算起,到现在12年,在这个过程中,你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邓钟翔:我因为事情太多,做顾问也自己创业,最大的困难就是信任感的建立,而它伴随名声以及自身实力的提升会逐渐加强。
就跟酿酒一样,有些东西急不得,它需要时间,时间到了,自然一切都有了。我整个发展的路线一直都是平的,做到第八年的时候突然开始向上,这一两年做更顺了,做啥事情都特别得心应手。
今年我们遇到一个特别难的年份,但是所有的庄主都特别信任我。当时特别紧急,我没时间跟他们解释,我说你们必须这样做,大家都没有任何犹豫立马去办。这一点让我觉得特别感动,因为大家非常相信我。而我也投桃报李,你相信我,我绝对不会让你受任何损失,再复杂再累,我也得把这件事办了。
朗伯柯:你的理想?
邓钟翔:我的女儿在这里上学,我太太在这里,我一家人都在这里,我为什么要跑去其他地方呢?我不是要做什么膜拜庄,做一万块钱,两万块钱的酒,没有,我就希望做一个精品酒,300块钱到500块钱之间,能够一直运营下去,所有人买了以后不骂我。如果我卖个1000、2000、5000块钱的酒,其实这酒还不错,但因为这酒卖得太贵了,大家都在骂,我不想干这种事。
朗伯柯:你对中国市场的期待?
邓钟翔:我觉得中国是特别复杂的一个市场,现有的整个市场确实消费比较疲软,这是实际情况,是大环境造成的,不是说只是葡萄酒市场疲软。房市车市股市,所有的市场都疲软,整个大环境是疲软的。
但是葡萄酒是美好的,市场再疲软,提供美好生活的这种东西不会消亡的,要提供的东西一直好。它只是短期没有增长维持现状,但是不代表它没有发展。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很多行业是转瞬即逝,那是赚快钱的,而酒行业从来不是赚快钱的。你可以用一生的时间慢慢来做这件事情,只要不着急,只要做的东西足够好,就不会死的,你饿不死。困难肯定都有,人人都有。非要说生意做的多大,看看那些生意做大的人,他们现在压力有多大?
什么事情有意义?我觉得小而美的东西是有意义的。打个比方我投100万,我能有100万的利润在外面,有人说这是暴利了,但是对我们葡萄酒行业,说句实话这是比较理想的财务状况。人生为什么一定要做到把摊子做到100倍以上,把利润降到10%,大多数人都是这么干,一个人要要负担起n多人的生计,一旦市场出现了问题,最受冲击的就是老板自己。
所以我一直希望做小而美的东西,我希望我的生活不要承担太重的压力,自己扛得动的压力,我不断带着大家往前走。至于能做多大,我没想过,但是我是希望一开始就是一个农民,慢慢做起来以后,今天收片儿地,明天收个厂子,最后变成一个酒业集团。
以后也许做好了一个葡萄酒庄,还可以做个米酒庄,黄酒庄,我做所有的东西都不离开酒,都是我的兴趣范围。只要是酿酒,我就感兴趣。但是必须要先专注于本身,我是葡萄酒出身的,所以我一定在行业之内做到顶尖,至少在小范围之内,我一定是最好的。就是你在找这个领域内那个专家的时候,没有别人可以找,第一想的名字就是我,那说明我在这个领域立下来了。
朗伯柯:请你解释一下“葡萄酒是美好的”这句话。
邓钟翔:我当时进入葡萄酒行业,认识我太太,都是因为我们喜欢喝葡萄酒。这个液体太美妙了,葡萄酒是享乐主义。如果把它定义为消费品的话,就会以工厂化来做产品,纯粹叫做“产品”。
我是酿酒师,葡萄酒酿造出来,我从来不把自己做的叫做工业品。它不标准。正是因为它不标准,它不完美,所以它具有无比强大的吸引力。它是享乐主义,我喝葡萄酒从来不是因为对健康有好处。喝酒的人从来不在乎这些,酒是美好的。酒神巴克斯或者是狄亚尼索斯,本身就是享乐之神,是享乐主义的代表。大家喝酒是为了快乐。
朗伯柯:你怎么解释享乐主义?喝酒是为了快乐,是因为里面的酒精吗?
邓钟翔:不仅仅是因为酒精。如果因为酒精,喝威士忌、白酒就可以了。是因为葡萄酒本身它美妙,它是不同的。尤其对我们酿酒师来说,每一片地出来的这种“风土葡萄酒”,风土的概念是法国人提出来的,这个概念提的有点滥,但是“风土”真有在里面!但你不能把“风土”当成前提,它得好喝。所有的概念都是过犹不及,永远不要把一个概念过于神话,或过度解读。
但它就存在在那里,宁夏有宁夏的风土,香槟、勃艮第,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有的风土,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哪怕仅在我们宁夏,我酿的地块比较多,从北边的银川产区、石嘴山产区到南边的青龙峡红寺堡,每一块区,隔一条马路、隔一条山、隔一片湖、隔一个水库、旁边有两排白杨树、或者种了一点香椿树,种出来的葡萄就是不一样。哪怕同样的管理方式,何况每个酒庄的管理方式还不一样。这种东西特别好玩。
我太太去法国Vinitech设备展,回来跟我说,看到一个AI全自动智能发酵罐,问我慌不慌。
我慌啥?我才不慌呢,你怎么体现特点呢?全自动发酵无非就是做了一个很中庸的工业化产品而已。成功的工业化产品到处有,老早就出现了,有什么好担心的?我从来不担心我会失业。
朗伯柯:为什么会喜欢葡萄酒?
邓钟翔:真的是因为它好喝。大多数人不喜欢喝葡萄酒,是因为没喝过好喝的。我有太多的经历,带着我的大学同学和朋友,完全跟酒行业无关,品尝我罐里的酒,他们说:原来葡萄酒是这个味道!
他们也买,但是买到的是促销的工业化产品,价格也差不多,因为渠道成本比较高,也好几百块钱,但就是不好喝。
朗伯柯:未来中国葡萄酒它的理想状态是什么?
邓钟翔:未来,中国葡萄酒应该是世界葡萄酒一角,它跟进口葡萄酒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中国葡萄酒最理想的一个状态是它处于真正自信的状态,就是我们就是中国葡萄酒,我们是中国宁夏的,我们是中国山东的,我们是中国某一个产区、甚至是某一个酒庄子产区的葡萄酒,而我们代表了这个产区的风格和特点。你在喝波尔多、勃艮第、纳帕的时候,偶尔也会想喝宁夏贺兰山东麓,想喝一喝河北怀来。中国葡萄酒应该是世界葡萄酒版图的一份子。
我喜欢葡萄酒,因为喜欢它的多元,喜欢它的不一样。做酒也是,我可以多尝试在不同的酒庄,对每一个园子的想法不一样,我可以带不同的酒庄,以不同的设备,不同的执行团队,不同的地块,不同的管理方式去做不一样的酒。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职业最大的一个吸引力和挑战,我喜欢这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