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是葡萄酒地理学的核心。中国古代就有关于风土的各种讨论,而明代学者徐光启更是提出在风土问题上坚持有风土论,不唯风土论,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他对我国传统农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贺兰山下留世酒庄葡萄园
▼“风土论”是我们的先人对时宜和地宜观念的新概括。在这个新的概括中,“风”代表气候条件,其中包括寒暑、燥湿、风日等条件;“土”代表土壤、地形、地势等土地条件。按照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适宜作物,采取恰当措施,获取农业丰收,是“风土论”的基本内涵。
▼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纪,我国就有《禹贡》《管子· 地员篇》等关于古代土壤分类的著作。《禹贡》被看作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其成书时间大约是战国时期。《禹贡》按照九州的区域划分对土壤进行分类,分天下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所对应的土壤名称分别是白壤、黑坟、白坟、赤埴坟、涂泥、壤与坟垆、青黎、黄壤等。
宁夏贺兰山东麓风貌
▼在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管子· 地员篇》是中国最早的土地分类专篇,分别从地形地势和质地等级角度进行了分类,分别分为二十五种和九十种。按地形地势分为平原(即渎田)、丘陵、山地和高山之上;按质地等级分为上等土、中等土、下等土共六大类。这种分类方法基本上做到了以土壤的肥力、植被、颜色、质地、水文和酸碱度作为准则。
▼该书在土壤利用和保护上的认识对后人很有启示,比如要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水土关系谐调,较科学地认识土壤的物理性质以及植物群落与土壤的关系等。从《地员篇》我们看到了先秦时期人们已开始探索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探讨各种自然因素的经济、生态价值,并深刻地认识到合理利用自然因素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张裕丁洛特酒庄葡萄园地貌
▼我国汉唐时期曾经涌现出许多著名的风土记著作,其中又以周处《风土记》为代表。风土是“自然与人文”结合的产物,是特定区域文化的积累与沉淀,是岁时节令、物质生产、信仰生活的一体融合,是人类生活与习俗中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最紧密、最稳定的部分。
以上内容节选自《中国葡萄酒地理》,详细内容敬请查看本书第三章“风土,葡萄酒地理学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