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茶颜悦色在同一商圈齐开五家店,“昼夜诗酒茶·艺文小酒馆”高调亮相,这一举动让市场的关注再次回到“小酒馆业态”身上。曾经餐饮界火爆至极的赛道,如今也在一盆盆冷水下逐渐理智。连餐饮大牌都在这条路上举步维艰,小酒馆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小酒馆
已然成为餐饮界的围城
大牌们跨界进场水土不服
在这里开连锁比登天还难
既然叫“小酒馆”而非“小饭馆”,酒理应是主角,可酒和餐之间的平衡之道是所有入局玩家的难题。中国酒馆的历史起源可追溯到唐宋盛世,如今现代意义上的酒馆更多带有欧洲Bistro的影子。这个能兼顾理想情怀和赚钱的生意,吸引着各行各业的大佬和名牌,可似乎这些尝试都只是印证了“隔行如隔山”的真理。
“倒闭的多,新开的也多”,过去的2023年,是小酒馆赛道看起来逐渐回暖的一年。第三方数据机构艾媒咨询曾发布报告,称2021年时,中国小酒馆市场规模已达1280.4亿元,预计2023年行业规模可达1487.8亿元,到2025年有望达到1761.2亿元。
目前并未有数据来证明是否达到预期,但可以看到酒馆的数量确实迎来过去二十年历史新高。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显示,现存“酒吧/酒馆”相关企业有24.4万余家,在2023年1月至12月新注册企业7.1万余家。相较于疫情期间大规模的倒闭,过去一年酒馆的闭店率明显下降,注销企业为1.8万余家,意味着净增长约5.3万家。
下沉市场的扩容、跨界玩家的捧场,或者是酒企品牌直营、专业人士为爱发电......这个赛道在当下情绪消费盛行的时代注定越来越挤。
不只是茶颜悦色“新品牌计划今年开设30家店”信心十足。海底捞在Hi捞小酒馆倒闭后并没有放弃这一市场,总结复盘后去年悄悄开启了“囿吉山”云贵川炭火与发酵Bistro。顶着浙菜天花板的新荣记光环的“荣季95”海鲜小酒馆更是餐饮博主们打卡圣地。但似乎“开店容易,经营难”,目前能在小酒馆赛道上坚持住的餐饮大佬是少之又少。
在茶颜悦色入局之前,奈雪酒屋最多时全国开店17家,早已纷纷闭店。立足于社区的袁记云饺打造了“元蒂饺子酒场”,饺子就酒并未起到影响,开店之初推出了饺子披萨,目前在大众点评上搜索仅剩佛山一家店,酒款小食套餐也平平无奇。与袁记类似的还有和府捞面,开店之初官宣计划布局50家门店,如今上海、福州等多地的“小面小酒”已关闭,或是直接转为普通门店。凑凑火锅小酒馆也变得和普通门店毫无二致,老乡鸡和喜家德的酒馆门店也没了声响。
知名餐饮品牌旗下的小酒馆,由于名声在外格外受关注,比起菜品和环境,打着小酒馆的旗号,似乎并不重视酒水体验。店内是提供包括啤酒、白酒、葡萄酒、鸡尾酒等在内的多种酒类,但与普通饭店一样毫无酒水特色,处处透漏着强行微醺的别扭。
有专家说餐饮跨界进入酒馆,还是要以餐为核心,用酒来做增量。但这一观点笔者很难赞同,餐饮的优势是餐,如果想要做酒馆,比起一味保证餐的味道,更应该重视餐酒的融合,这就要求两条腿一样长,而不是一条腿加一个拐杖。任何一家饭馆都可以用酒来辅助餐,但若定义为酒馆,那便要讲究餐酒和谐,价格与体验和谐。
西贝莜面村二公子贾钰坤在北京开了一家名为“壮壮酒馆”的bistro,冲进了米其林指南。酒馆延续了自家的西北风格,羊肉是主打菜,酒款以洋酒为主包括伏特加、威士忌等等,也有葡萄酒和鸡尾酒。
在杭州凭借包子成为早餐第一梯队的甘其食,创始人童启华也开起了“BAOBAO小酒馆”,店内主打包子也有烤馒头片等其他小食,目前只有葡萄酒,比起一般讲究“调性”的酒馆,BAOBAO的价格更加亲民。
这两家酒馆在跨界酒馆中看起来较为有发展活力,能感受的是除了对餐重视,对酒的选择也非常用心。比起土生土长的白酒,洋酒和葡萄酒身上都有着比较浓的洋味儿,但弱化这类酒水身上西式的特点,去和中国本土饮食习惯相融合是这些小酒馆最有意义的价值。跨界酒馆应当放下原有餐饮品牌的优势,而是完全从“为何要去酒馆消费”的角度出发思考,“高质价比”和“平价精品”成为消费频率的首要考量,若能附带社群效应以及精神共鸣,迈过跨界的坎也会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