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对“台湾本土葡萄酒”的印象,很多人应该跟我一样,是完全模糊的。
葡萄酒重风土,因为本身的酿造条件不占优势,台湾本土葡萄酒的发展似乎还不如威士忌等烈酒来得迅猛。
但你知道台湾曾经被誉为“葡萄酒王国”吗?而且最近几年,台湾本土的葡萄酒又开始有声音了。
先来简单了解下台湾的葡萄酒酿造历史吧。
台湾的葡萄酒酿造要追溯到日据时期的1895年左右,当时台湾有2678家大大小小的酒厂,民间酿酒十分盛行。
1922年,日本总督府在台湾实施烟酒专卖制度,将酒厂整并为12家,严禁私自酿酒贩售,只有总督府专卖局可以卖,台湾酿酒的文化从那时开始断绝。
1950年代初期,台湾省烟酒公卖局开始推广酿酒葡萄,还与新竹、苗栗、台中等地浅山区农民合作试种。
因为台湾气候湿热,不适合栽种欧系酿酒葡萄品种,于是烟酒公卖局与台湾大学园艺系陆续从国外引进了200多种酿酒葡萄品种进行试种及选育,最终“黑后(Black Queen)”和“金香(Golden muscat)”脱颖而出——既能适应台湾的天候条件,收成也相对稳定,成为到今天为止栽种依然最广泛的两个品种。
风味特点也有鲜明的差别,黑后果皮酸涩富含单宁,酿制出来的红酒色泽深浓;金香则皮薄翠绿,带有热带水果的芳香。
1974年起,政府保价收购葡萄用于酿酒,吸引了许多农民投身葡萄种植,全台的种植面积快速增加,1995年超过了3000公顷。但因当时的酿酒技术不够成熟,所以产品品质也不够好,本土葡萄酒未获得市场的青睐。
1987年台湾开放烟酒进口,导致烟酒公卖局收入大减,连带影响了葡萄收购业务,1997年省政府跟葡萄农的保价收购契约期满,公卖局也就顺势中止了酿酒葡萄的收购……
为了不影响果农的收入,政府当时还提供补助,鼓励大家转种其他作物,种种原因让酿酒葡萄面积断崖式下降。
2002年,民间葡萄酒制造获得许可,许多葡萄农家开始正式投入酿酒事业。但以前酿酒的手法是“3斤葡萄1斤糖”的补糖发酵,酿出来的酒同质性太高、很难获利。
2022年,全台酿酒葡萄面积仅剩约100公顷,不到全盛时期的3%。
高峰期500多家酒庄到现在实际运作的只有100多家,台湾葡萄酒数量逐年下滑的……
好在经历了这一系列波折和试错之后,随着酿酒技术的成熟、科技的进步和新一代从业人员的入局,台湾本土葡萄酒的品质越来越高。
各种饱含台湾风土的葡萄酒们开始在国际赛事上崭露头角,甚至拿下大奖,本土葡萄酒呈现“复兴”的趋势。
去年,日本杂志《Brutus》专门报道了台北、台中的葡萄酒庄,总之来自世界葡萄酒爱好者的目光,开始慢慢聚集到这座小岛上。
我们也借此,来一窥台湾葡萄酒的现状吧。
01 台湾葡萄酒庄的领军人物
2010年创业的小农酒庄“威石东”,是带动台湾葡萄酒复兴的大功臣之一。
酒庄位于距离台中市区约1小时车程的南投埔里小镇。喝威士忌的朋友应该对南投不陌生,这个县也是著名的台湾威士忌酒厂“南投”的所在地。
南投酒厂以生产水果酒发家,又以威士忌风味桶产品闻名,不难想象,这里应该是个自然条件佳、适合酿酒的好地方。
威石东的葡萄园在海拔500米左右的斜坡上,远处可以眺望到的中央山脉,也是保护田地不受台风侵袭的“天然防风墙”。
现任的庄主叫杨仁亚,是一位优秀的女性酿酒师,2013年在继承了父亲创办的酿酒厂后,开始了本土葡萄酒的酿造之路。
除了埔里,威石东酒庄在彰化二林、台中后里都有葡萄园,目前一共栽培了5个品种,其中主要是黑后与金香,以及2009年台中农改场育成的新混血儿、台湾特有品种台中三号/木杉(Musann Blanc)。
后来又引进了美国的白葡萄、黄金麝香葡萄。
在斜坡的下侧建造石砌的“护城河”来引导水流
台湾属于亚热带湿热气候,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比世界葡萄酒产地中以多雨而闻名的日本多得多,对栽培酿酒葡萄本身就是一大挑战。
比如相较于国外葡萄庄园8、9月采收甜度完熟的葡萄,台湾因为夏季高温高热且多台风,会增加腐烂和收成的风险,要提前到6、7月葡萄果实酸度较高的时候就进行采收。
杨仁亚本人是相当乐观的,“好在日照量充足,也有昼夜温差。如果能控制土壤的保水量,就能得到丰富的果实”。
同时还做着各种新尝试,比如2019年起放弃了商用选育酵母,改为葡萄园原生的酵母发酵,还向台湾自然酒大师学习酿酒哲学,将自然派理念也应用了进来。
“每一步骤,如哪个枝条保留哪个需剪枝,都改变或决定了葡萄树的生命与命运”,对杨仁亚来说,从种植到酿酒,是一连串与大地的心灵对话。
带着“拓荒”精神,她在这片土地上不断挖掘,根据极端气候下每年的果实变化,滚动调整采收时间与酿酒法,将葡萄转化成了台湾风土地酒。
目前酒庄最受欢迎的是用黑后葡萄经香槟区起泡酒传统酿造法,酿造的富有梅子、李子酸甜香气的粉红气泡酒。
这款酒也是台湾航空公司的头等舱用酒。
用金香葡萄酿造出的白起泡酒,则带有青苹果、菠萝、水梨香气。
2019年起,又推出了台湾独一无二的木杉品种陈年的里程碑产品——带有成熟荔枝与木质调气息的“木杉白葡萄酒”和经历28个月瓶中熟成的“杉中白传统酿造起泡酒”。
更有混品种、无年分,以自然派不过滤、不除渣,最原始的气泡酒酿造方式Pét-Nat酿造的气泡酒,以及多个品种混酿、鲜美多汁的轻红酒……
除了头等舱,国外的顶尖大厨和餐厅也向威石东葡萄酒抛出橄榄枝,很多人说,在威石东轻盈活泼的美酒里,品尝到了多元包容且活泼的台湾精神,这个小农酒庄或许真的正是台湾风土柔软又强大的诠释。
年轻的“二林庄园”,同样备受关注。这间2021年刚刚创办的酒庄,仅用了2年时间,就在台湾餐饮界打响名气了。
二林的目标除了酿出优秀的葡萄酒,还旨在是向世界展示台湾农产品之妙,所以推出了很多有意思的产品。
比如和知名餐厅合作的限定款自然酒,就是他们的“常规操作”,去年二林还和美国Napa的一间酒庄达成了合作协议,准备共同研发葡萄酒。
也与不少艺术家推出过艺术酒标,总之“相当会玩”。
另外两家值得一提的酒庄,是台中市的“树生酒庄”和位于台湾拥葡萄酒庄最多的彰化县二林镇的“鹏群顶酒庄”。
如果说“威石东”和“二林”是台湾葡萄酒庄的新星,那么“树生”和“鹏群顶”,就是妥妥的实力派OG了。
先来看看树生耀眼的获奖履历吧:
树生的招牌产品“埔桃酒”是一款加强型葡萄酒,以马德拉酒为概念,光是“研发”就用了10年时间。
选用了台湾本土葡萄品种——金香白葡萄,前三年观察酿酒过程中的香气和结构,然后再开始尝试不同的酿造方法。
最后采用热发酵熟成法,摸索出来这款易入口、香气层次丰富、散发着浓郁果香的葡萄酒
台湾业内认为,“它有马德拉水准,也有我们自己的特色”。
2010年获得法国米其林三星主厨青睐,至今已在10个国际性葡萄酒比赛中获得六金七银一首奖的殊荣。
另一款“红埔桃酒”则使用了黑后葡萄酿造,这种葡萄唯一的缺陷是带有天然狐臭味,一种葡萄熟到快要烂掉的莓果气息……
酿酒师陈千浩博士,台湾第一个拥有法国酿造葡萄酒技术执照的大佬
为了去除这种味道,酒庄在2005年,将酿好的葡萄酒存放在橡木桶熟成7年。
每年酒液会挥发掉8~10% ,最终只剩下不到一半的量 ,消除了原本的狐臭味,浓缩了酒体风味,经过台湾高温高湿风土的美拉德反应,还形成了特有的焦糖香。
再采用强化酒的方式,在发酵后期加入自己酿造的白兰地,将度数提升至18度。这种方法做出来的葡萄酒,有着浓郁的莓果类香气,单宁细致,酸甜均衡。
唯一的缺点,就是牺牲了不少的产量,要知道苏格兰的威士忌的天使分享率不过2%,台湾威士忌也才8%。所以第一批只有3000瓶,上市即售空,到今天这款酒也很难买到。
更有意思的是,2012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格兰菲迪台湾区品牌大使 James Chan詹昌宪尝到这款酒之后,产生了将埔桃酒送回苏格兰过桶威士忌的想法。
合作还真的达成了,2018年格兰菲迪分别推出了“台湾精神埔桃酒风味桶威士忌一号作品”,这款酒可谓造就历史,是苏格兰首次使用陈酿台湾葡萄酒的橡木桶来过桶熟成威士忌
也收获了一片叫好:
不仅在ISC英国伦敦国际烈酒竞赛、IWSC国际葡萄酒暨烈酒大赛拿下两面金牌,2019年五月更在罗芙奥拍卖会以翻倍身价落槌,吸引了全球收藏家的目光。
第二年,格兰菲迪趁热打铁,又推出了两只以红葡萄酒过桶熟成的台湾精神红埔桃酒风味桶威士忌“二号作品”,黑后和破冰,分别限量280和290瓶,也是收藏界的抢手货。
鹏群顶酒庄,有着“葡萄露天博物馆”之称,葡萄园面积达1.5公顷,栽种超过80种葡萄品种,很多新品种甚至连名字都还没有。
所在的彰化二林,是台湾最适合种植葡萄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土壤属于砂质土,源头是浊水溪,水中有机质丰富,加上日照充足,葡萄长势自然强。
二林镇共有八家酒庄,鹏群顶从1964年就开始种植葡萄了,当时是供应给公卖局酿酒。
现任庄主谭华光1985全心投入自家的“葡萄事业”,也是8、90年代二林酿酒葡萄产业的跌宕历史的见证者之一。
谭华光种植的葡萄曾获公卖局表扬
在烟酒专卖制度垄断下私酿的岁月中,谭华光与太太罗玉盆还尝试偷偷酿菠萝酒,整整做了一年多才成功。
1999年921大地震后,政府为加速中部产业重建,农委会辅导成立农村酒庄,开放民间酿酒许可后,鹏群顶成为了第一批申请的农场酒庄。
菠萝酒让谭华光夫妇从低谷翻身,机缘巧合之下,谭华光又得到了去加拿大学习酿造冰酒的机会,从葡萄栽培、采收、制酒到成品包装,习得了完整的酿酒工艺。
因为深刻体会到了气候风土对葡萄的影响,谭华光对葡萄品种异常执着。他独钟白葡萄酒,因为不满足于主流的单一品种,从而选择小面积种植多元品种。
在鹏群顶葡萄园里,除了赤霞珠、霞多丽、雷司令、麝香葡萄等知名品种,还有不少只有编号的新品种。
其中有1980年代后农业改良场陆续委托种植的实验品种,也有他自己做杂交实验品种,还有1983年后接受当时位于台中大里的烟叶试验所委托、移植过来做生长观察的国外品种等等。
在众多品种当中,2007年由台中农改场育成的本土白酒酿酒葡萄台中1号“真香”,历经谭华光四年研发,酿造出了酒体有浓郁麝香味、饮后口中弥留荔枝香气,甜而不腻的干型白葡萄酒“醺”。
2013年,“醺”获得二林镇农会举办的紫晶杯葡萄酒评鉴白酒冠军,也成为了政府招待外宾的用酒之一。
2016年谭华光使用台中1号与其他两种白酒葡萄混酿出“翡翠白葡萄酒”,再次获冠军,2021年又推出了“卡多纳白葡萄酒”,现在远销至海外,获得了来自国际消费市场的肯定……
可惜十几年来,酒庄一直坚持自产自销,全靠来葡萄庄园品饮的访客“带货”,大多数都一喝就成为熟客,想要喝到鹏群顶的酒,大概只有亲自光顾了。
02 台湾葡萄酒的助推手
跟随台湾葡萄酒庄一同成长起来的,还有一批葡萄酒专门酒吧。这些酒吧既是大众认识葡萄酒的窗口,也是本土葡萄酒和世界链接的桥梁。
2019年在台北开业的“教父级”自然酒馆“CAN NATURE”就是其中之一。
老板侍酒师叫Kenny肯尼,李庭玮,早就是台湾酒圈里面的大佬级人物了:曾拿下了台湾和法国侍酒师比赛冠军,也是早期投入自然酒研究并引进台湾的先行者。
开酒吧的念头是在26岁去法国的时候产生的,“在欧洲各国,葡萄酒是代替水的存在,价格也和水一样,从中午吃饭的时候就开始喝,我遇到自然酒也是在那个时候”。
从欧洲回国后,Kenny在台北的高级法式料理餐厅和台北文华东方酒店等地担任过侍酒师,在积攒了足够的经验后,选择了独立开店。
酒吧每天中午刚开始营业,就有人来喝酒了。很多人的第一杯自然酒,也是在这里喝到的。
肯自然只贩售自然酒,有单杯酒选择,也提供简单的下酒菜。
这里既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自然酒,也尽力收罗了台湾本土的自然酒,Kenny本人很喜欢“威石东”,也希望能有更多台湾本土的自然酒走向世界。
台中另一家叫“WINE NOT”的自然酒餐吧,也是台湾葡萄酒爱好者们的“圣地”之一。老板Max林哲纬,跟Kenny两人曾一起在“文华东方”共事过。
Max是骑行爱好者,在欧洲旅行的时候,一座葡萄酒庄的美景将他吸引,也带领他走向了葡萄酒。在餐厅服务的经历,让他接触了多元的东南亚菜系,又逐步将选酒的触角转往自然酒。
很多人说这是台湾最接地气的社区型葡萄酒吧之一,氛围很轻松,来的也都是常客。
酒款横跨全世界,价格也很亲民。店里提供的餐食,由来自新加坡的主厨打造,都是相当接地气的美味。同时WINE NOT的经营理念相当友善,可以自带外食来搭酒,酒吧只酌情收取清洁费。
来自二林庄园的两款葡萄酒是店里的常备酒款,挑选这两款酒的理由很简单,Max认为喝起来颇有台湾风情,“感觉有与台湾水果相通的芳香”??
和Kenny一样,Max的愿望也是台湾葡萄酒能“发光发热”。
他说只要是台湾之外的顾客,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有台湾酒吗”,这让他有很受的触动。
台湾不像法国、意大利、日本有着悠久的酿酒传统,加上贸易自由化后进口酒的冲击,本土酒的产量其实是在逐年下降的。
好在近些年确实有越来越多在地的小型酒厂做出了不错的成绩,再加上越来越多愿意在本土葡萄酒的推广上贡献力量的年轻人,即使重回“葡萄酒王国”的路还很漫长,但对于我们来说,威士忌之外,又认识更多不可低估的台湾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