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旺 天塞酒庄农机部经理
序言
他是同事眼中的憨厚大哥,也是精通三种民族语言的“小傲娇”。
他知足随和,乐观面对生活的挑战。
从普通农机手到农机部经理,十年来,他与众多农业机械为伍,见证天塞成长。
开一块新地
这个冬天,达旺没有冬休。
此时此刻,他与十几位同事,正如火如荼开辟着天山南麓焉耆盆地的一块“处女地”。
早上九点,戈壁上的天,还没有亮,达旺便开工了。
这块257亩的荒地,曾经堆满了建筑垃圾。对于“拓荒者”们,劳动难度相当大。从清理垃圾到挖走石块,从改良土壤到填埋秸秆。从挖土回填到夯实平整……
工作中的达旺
过去两个月,达旺与小伙伴们才刚刚整畦出四分之一。
“累倒不累,就是户外作业特别冷!”尽管每天除了午休,几乎都要工作到晚上七点,但达旺充满了期待。“将来这里要规划成一座天塞科技园,会种植许多特色葡萄品种。”
更重要的是,乌尉公路即将竣工,未来就在这隅未来的“试验田”旁穿过。
天塞科技园规划图(紫色部分)
这是一条极具历史意义之路,贯通天山南北,起于乌鲁木齐,抵达巴州尉犁县。如今,其途径焉耆的路段基本完工,对天塞在内的焉耆葡萄酒产业快速发展将带来新的契机。
通三种语言
达旺是土生土长的新疆焉耆人,名字是一位喇嘛取的。
至于名字的含义,他从未深究过,只是笑道:“理解一下字面意思就好!”
在同事眼中,达旺平时爱笑,憨厚又随和,很好沟通。
对此,达旺充满“小傲娇”。“我是地道蒙古族,从小上汉语班,属于民考汉。在单位我不提,大家都想不到我是少数民族。除了汉语、蒙语,我的维语基本可以达到翻译水平。”
达旺与家人
达旺的家在焉耆县城,距离天塞所在的七个星镇有40公里路程。隔三差五,他就会回去看看。
来天塞之前,达旺在库尔勒军工企业当过学徒,还进过焉耆当地的乳品厂。后因下岗或收入问题,都没有进行下去。
生活充满挑战,但现在的达旺过得乐观知足。
正值中年,上有父母,下有儿女,稳定的工作令他踏实。“家里人都来过酒庄,他们对天塞非常满意,尤其是工作环境。那些种地和放牧的亲戚朋友,也对我的工作和薪资'羡慕嫉妒恨'。”
来天塞十年
再过一个多月,达旺就来天塞十年了。
从一名普通的农机手做起,晋升农机主管,又至农机部副经理,直到目前的农机部经理。十年间,每一步他都走得无比坚定。
工作中的达旺
无论葡萄园种植的机械化作业,还是天塞“新十年”文旅升级的天边小镇建设,离不开达旺与同事们手中各种各样的农机、铲车、翻斗车、挖机、挖掘机……
“铲车和挖掘机是在天塞学的,开始手忙脚乱,两三个月后,就得心应手起来。”在达旺心中,学无止境,天塞有不少值得自己学习的领导与同事。
“他们就在你身边。有的懂机械,你老远开车过来,他就能找到故障原因;有的懂营销,语言能力强,宣传到位。”
达旺在进行电焊工作
达旺与天塞,好像一对老友,互相见证着彼此成长。“天塞变化很大,不管葡园管理还是环境卫生,以及二期建设等方方面面,一切越来越好!”
甚至有时,他也是第一批天塞“游客”。因为运输建设用的沙子、石子、砖头、水泥,达旺常常最早目睹酒庄各项建设落成。
“天边小镇里的'天塞之光'摄影艺术中心,我们是最先见到的。后来才知道,那是国内首家酒庄相机博物馆。”
天塞之光·摄影艺术中心
令达旺骄傲的不止这些。
天塞让达旺接触到葡萄酒,他更偏爱赤霞珠和马瑟兰。“口感很独特,关键是我们自己生产的!”
往年每逢葡萄园埋土后,达旺便与种植工人一道,开启“居家”模式。然而今年达旺很忙,开拓完“天塞科技园”,还要去协助建设天边小镇里的游泳池,为酒庄文化旅游做好准备。
亦如达旺的微信名字“西域独行”,他也向往旅行。跟随天塞的文旅足迹,达旺去过新疆许多地方,库车大峡谷、巴音布鲁克、那拉提、博斯腾湖……
这些年,看过太多五湖四海的游客来到天塞。达旺说,将来等乌尉公路开通,有机会一定得去疆外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