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看来,刘琳的人生无疑相当成功。大学毕业后在外商投资领域工作6年,获得苏格兰MBA课程全奖,取得学位后在威士忌公司从事管理工作,后迁居法国接触葡萄酒。仅用8年时间,从葡萄酒小白到获得葡萄酒大师(Master of Wine)头衔,成为第一位女性中国葡萄酒大师,期间不仅收获了爱情,还拥有了一位可爱的宝宝……用人生赢家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但是,每篇爽文的背后,都一定有大家看不到的细节。若换一个角度来看,刘琳的历程似乎又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在攻取MW的最后阶段宝宝降生,这带来了喜悦,却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20年获得MW的头衔,同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葡萄酒市场带来极大的影响,她的规划被一再打乱。母亲、庄主、酒评人、葡萄酒大师……每一个都是她的身份,同时每一个身份都要求相当多的时间与付出。职场和家庭对于女性的要求都很高,如何去权衡与分配,是每一位职场女性的课题,也是刘琳如今正在面临的日常生活。
世界浩渺
吾等不过蝼蚁
2019年,是刘琳攻取MW的最后阶段,这一年,她的女儿出生了。宝宝的到来,并不是计划中的事情。因为忘记吃避孕药,一个小生命在她的体内安营扎寨,接下来就开始了瓜熟蒂落的故事。按照刘琳的话来说,整个孕期的状态就是“每天见招拆招,跟所有新手妈妈一样,稀里糊涂就过来了。”
宝宝在肚子里时,还基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然而孩子出生后,真正的挑战才随之来临。2019年5月中旬,一声啼哭声后,刘琳迈入了人生新阶段,成为了一名母亲。她本以为孩子生完就会在一旁乖乖睡觉,而自己则能够岁月静好、面带慈祥地写写论文,后来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刘琳一家三口合照
刘琳的家人都不在身边(父亲在国内养病,母亲早年去世),法国公婆都已过了八十高龄,也帮不上什么忙。所以,孩子出生后的6个星期她基本没办法工作。她调侃说那会儿她最不想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平衡工作与养娃?“我一般就是在内心强烈地翻白眼”。正因要全身心投入地照顾孩子,刘琳本定在6月交的论文,也延期了半年。不然在2019年,她很可能就已拿下葡萄酒大师的头衔了。
2020年初,刘琳成为首位女性中国葡萄酒大师的新闻在圈内迅速传播。当年,《葡萄酒》杂志也和刘琳做了一篇人物专访,探寻她的葡萄酒大师之路。文中谈及得知消息时的心情,她的反应就很平静,虽然开心是肯定的,但也说不上是狂喜,更多的是觉得轻松了。当时外界对于她的评论是“事业、家庭双丰收”。
刘琳主持拉菲集团在欧洲的品鉴会
(左起:奥地利葡萄酒学院院长Dr. Josef Schuller,刘琳MW,拉菲集团总裁(时任)Jean-Guillaume Prat)
时隔3年,回看这句评价,刘琳有了更多成为母亲后的思考。在她看来,如果“丰收”指的是每个人各自内心的感受,那“葡萄酒大师”和“母亲”的身份是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满足。“女儿的出生,对我个人成长或者我们家庭关系的成长,甚至我与我的父母之间关系的拓展上,都是非常富足的存在,这一点相信所有有过孩子的朋友都能感受到。”
那葡萄酒大师呢?对于刘琳而言,这无非是“对于一个阶段的坚持不懈做了一个了结,但更重要的意义是跑到顶端看一看,于是就可以很有底气地告诉自己:世界浩渺,吾等不过蝼蚁”。
刘琳在Haut Brion品鉴中
眉毛胡子一把抓
抓到什么是什么
成为葡萄酒大师,新的事业机会正在敲门,但看着躺在摇篮里,正张着双手等待妈妈抱抱的宝宝,真的还能顺利地打开电脑办公吗?
一开始,刘琳没有办法立刻消化这种一夜之间带来的变化:一边是新手妈妈的手足无措——要对一个幼小纤弱的生命全方位负起责任;另一方面是被打乱的计划——原本已规划好的工作和学习几乎不可能按部就班地进行。到最后,只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抓到什么是什么。”
抓到什么是什么!
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又在全球蔓延,她的工作和生活也受到大环境影响。在卡奥封城时,刘琳的家里没有园丁和清洁工工作,外面没有餐厅可以吃饭,连托儿所都关门了。回想这段时间,刘琳觉得“可能就是最艰难的日子。”他们夫妻两人不仅要带娃,还要一日三餐加上茶歇全部都自己做,还要把香贝古堡酒庄(Chateau de Chambert)的运营工作做好。带一个还不到1岁的孩子,本就是一项巨大的工作,此时酒庄在主要市场上的销售又面临许多挑战。
比如英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然而在2020年,香贝古堡酒庄在英国的销售惨不忍睹,主要原因是在疫情前,英国的进口商主攻的是高端餐厅。但这一年,英国的餐馆接连歇业关门或是直接倒闭,对销售造成了极大影响。最后不得不及时调整策略,吸纳了高端的商超作为客户,才算是救了场。
现在,全球主要市场的销售都陆续回归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但是生产商又面临新挑战:原材料的疯涨、货运价格的飞升以及特别长的物流周期。此外,不同市场也在面对不同程度的重新洗牌,这些都要求酒庄能够在这场全球性的市场变化中,学会分散风险以及建立快速灵活的反应机制。
今时今日,随着酒庄运营重上正轨,孩子逐渐长大,刘琳也慢慢地调整了过来,回看当初那段“最艰难的日子”,她反倒觉得,生活以及工作的变化给她带来了更多正面影响——学会了如何取舍,也更善于利用时间。
刘琳在奥地利葡萄酒学院三十周年庆时发言
跟着孩子的节奏
重新看看这个世界
现在,如果你问刘琳,在家庭和工作之前如何做时间分配,她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家庭优先!采访中,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等待刘琳的回复,收到我的询问信息,她马上回复道:“我把女儿送到学校后就开始张罗!抱歉!可能在三小时后。”
这就是她现在的日常生活,周一到周五,朝九晚五,生活节奏围绕着女儿来安排,跟着接送孩子的时间走,并且家庭时间与工作时间划分得非常清楚:晚上不工作、周末不工作、假期不工作。一句话总结,就是“以前久病不愈的工作狂症状,一下子就烟飞灰灭了。”
在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里,刘琳大概将一半的比重分配在品鉴上,包括在持续耕耘的产区,以及一些有意思但跟工作不一定有关联的产区;另一半的时间花在酒庄里。“工作是做不完的,日子却是要一天天都过好的。”要是放在4年前,她肯定想不出自己也会说这样的话。你可不要误解我们这位葡萄酒大师只是围着孩子转,相反的,时间在刘琳这里得到了充分且合理的利用。3个小时后,她如约回复了我的信息,一刻都没有耽误。
今年,刘琳的女儿快4岁了。当妈妈,逐渐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但刘琳也强调:不管怎么样,家人都是在最重要的位置。她觉得这样的状态很好,跟着孩子的节奏和视角,重新看看这个世界中被我们淡忘了的细节。
每一天,刘琳陪伴着女儿,在酒庄、在葡萄园内,和葡萄藤一起沐浴着阳光,一日日成长。女儿从躺在臂弯里的软软小人儿,到穿着小花裙子奔跑在树藤之间的小姑娘,似乎也就是一眨眼的事情。但身为母亲,那些日日夜夜与朝朝暮暮,每一帧的画面都在脑海中,不会被忘记。
刘琳还记得,女儿会说的第一个法语单词,就是葡萄酒;除了“爸爸”“妈妈”之外,第一个中文单词,是葡萄。没有人专门去教她,就这么突然地冒出来了,究其原因,大概就是耳濡目染的力量。别看还是个小人儿,小姑娘也会晃杯,会假装吐酒。在过家家做侍酒师时,会问爸爸妈妈要不要Chardonoir,甚至还能说出来自己在酒里面闻到了什么香气,有时候描述得还挺准确!
从2岁多起,这位小朋友便开始跟着大人一起采摘葡萄,用显微镜观察酵母、尝葡萄汁、测糖分。还会帮大人倒酒、拿酒杯,可以干的工种还真不少!逛葡萄园时,刘琳会和女儿一起找找化石,看看小昆虫,女儿也会问一些很有趣的问题。
在小姑娘的心里,葡萄酒是什么呢?是一种味道吗?还是一种饮料?一种玩具?谁知道呢!但显然,葡萄酒已经全方位地渗透在小姑娘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里。
而从另一个视角,我一直很好奇,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刘琳对于生物动力法是否会不一样的认识?毕竟,作为庄主、酿酒师,照顾葡萄园,酿造葡萄酒……这似乎与作为母亲、人生导师,去养育小孩,指导孩子前进的方向有许多相同之处。
听完我的问题,刘琳觉得很有意思。对于她来说,生物动力法是我们对整个世界认知的一种态度,不应该被教条化或者神秘化。不论是养花养草、养狗养猫,还是养儿育女,说到底都是我们实践对世界认知的途径和媒介,而这实践的经验,也会回哺给我们的认知,重启再来。
法国西南的娱乐项目:挖黑松露
刘琳举了一个例子来做进一步的解释:比如,我们常说“顺其自然”,但什么是自然?怎样的姿态才是“顺”?顺其自然有界限吗?如果有的话,界限在哪里?如果有所“忤逆”,世界又会怎样?正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如何在成长过程中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关怀备至又不至于用力过猛,张扬个性又不至于越矩出界,这是许多家长纠结的问题。
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话题提升到另一个维度,就是“中庸平衡”是不是“好”?种葡萄,酿葡萄酒,世间种种,都可以往里面套。
人生苦短
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
在2021年,成为葡萄酒大师的第二年,刘琳的评分被收录到全世界奢侈品类葡萄酒交易平台的晴雨表:伦敦Liv-ex,这是中国,也是亚洲的酒评人第一次登上如此重量级国际平台。2022年,由刘琳创建并担纲品鉴人的Wine Maniacs与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数据库Wine-Searcher实行数据对接,为广大的葡萄酒爱好者带来中国专业酒评人的评判标准。
今年起,刘琳会更专注于做波尔多La Place所列的葡萄酒酒评,品鉴和打分主要以波尔多酒款为主。同时,她也会去一些重要的产区更新品鉴标本,如意大利有不少酒庄在La Place,评分会需要跟整个产区的年份总体状况作关联。
但对于评分,刘琳表示:希望打分只是大家买酒时参考的一个辅助手段,饮用场景和葡萄酒的风格比一个简单粗暴的分数更有价值。如果用餐饮来类比,功夫菜比街头排档要花功夫,单纯打分的话,星级的精致中餐一般会比街头大排档要高出很多分,但有时候可能大家就想吃点简单的东西,材料新鲜、入味、有锅气,会是大家看重的元素。葡萄酒也是一样的,简单的风格里面也可以分出高下。精致的对立面并不是垃圾,可以是简洁。
刘琳在Petrus品鉴中
很多中国的消费者非常关注刘琳的评分与品鉴评语,认为这会更加有中国特色,对此,刘琳认为:语言的确是比较直接的区分,中文作者写的酒评,会自然而然用到中国人更能引起共鸣的语言,小到一些香气的描述,大到一些通感方面的援引。但需要注意的是,葡萄酒语言本身有自己的特性,不管什么语言一定都会受这个框架局限和影响,不应该为了中国化而中国化,形似而神散。
谈及中国葡萄酒近两年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刘琳的感受是:风格更加多样了。虽然有一些酒庄会坚持比较保守、隆重的审美路线,但有一些酒庄开始酿造清新易饮的酒款来回应不一样的市场。不少酿酒人开始有对自己风土的理解和表达,并不追随任何流行元素,这是非常可喜的。百花齐放是一个生产国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不论是酿酒风格,还是葡萄品种的选择,或者是价格定位上,都应该鼓励多样性。
刘琳为波尔多的中间商们上大师班
今年下半旬,刘琳计划回国探亲的同时,也和酒圈内的友人相聚。我们很期待与这位葡萄酒大师的会面,也希望她能够为中国的葡萄酒爱好者带来优质的葡萄酒活动。
作为首位女性中国葡萄酒大师,对于正在葡萄酒行业内奋斗的女性,刘琳表示:人生苦短,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如果能干一行爱一行,那是非常难得的事情。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实际上都是一种历练。跟很多行业作比较的话,葡萄酒行业的大部分工种在性别上是相对公平的,而且在某些领域,女性甚至更有些优势。所以希望在这一行的女性同行们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找到乐趣,毕竟工作占用了我们一半醒着的时间。
少庄主在巡视嫁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