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亲手栽下第一株威代尔葡萄苗,时年40岁的王进昆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怀着为地方发展尽一份力的初心,他十多年如一日扎根维西,在山地高原带领当地百姓种植葡萄,为腊普河谷酒庄高品质冰酒提供保障。虽然身肩种植师的重任,但他说自己更像一名普通农民,融入乡土,种好葡萄才是他的本份。
葡萄园里的带头人
王进昆
王进昆的微信昵称是“让梦想变成现实”,这似乎也是他在腊普河谷十余年工作的写照。腊普河谷酒庄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启别村哈达小组,酒庄依山而建,俯瞰河谷全貌。藏族碉房风格的酒庄古朴精致,河谷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尽收眼底。1670亩酿酒葡萄基地,散布于河谷两岸的巴珠村、启别村、塔城村、柯那村、海尼村、川达村,涉及37个村民小组,504户种植户。
别看现在腊普河谷冰葡萄酒产业有声有色,但在十多年前在这里种葡萄甚至是一件破天荒的稀奇事。2008年,时任云南迪庆州工商联主席陈俊明带领专家在哈达村试栽了2亩威代尔葡萄。由于当年试种效果好,2009年在当地政府的牵头和推动下,计划在哈达村小组和肯次布村小组再新建威代尔葡萄园。
腊普河谷威代尔葡萄
王进昆也正是此时参与到当地葡萄产业中来的,当地农家出身的他不仅对农事轻车熟路,对腊普河谷周边的气候特点也颇有了解,再加上他还是十多年的老党员,熟悉民风民情,是当地发展葡萄产业再合适不过的带头人了。
“对于当时极度落后的小山村来说,冰葡萄产业不啻于一次农业革命,是彻底改变困穷落后现状的一条重要出路”,王进昆回忆道。正是这种使命感驱使着王进昆,让他在葡萄园管理过程中不断学习,并虚心向其他种植师请教相关的专业知识,顺利在当年完成了470亩新基地的规划和种植任务。
秋季已成熟的威代尔葡萄
“对于我们来说,种好葡萄、管理好葡萄园只能算得上是基础工作,让老百姓从葡萄产业里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才是最重要的”,为了保证村民种植的葡萄有销路、有收益,哈达村民小组与迪庆藏东旅行社一同组建了哈达农庄公司,成立了维西腊普河谷种植合作社,王进昆担任酒庄基地部项目经理及合作社法人。按照酿酒师的要求管理基地,为种植户们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通过合作社负责组织收购农户种植的葡萄。只要农户在种植葡萄中遇到了难题,无论是哪个村的村民,无论哪个民族,也无论多远,王进昆都会去到现场手把手指导教学。
记得有一年,王进昆接到一通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焦急的摩梭人老乡,家里两亩地葡萄长势不佳,始终也找不出原因,一家人都愁坏了。听附近傈僳族农户说哈达农庄有懂种植的技术人员,便急忙打来电话咨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尽管已临近傍晚,但王进昆二话不说开上车就往对方家里赶,在葡萄园里仔细考察一番后,在灌溉、除草等方面进行了耐心指导。没过多久,老乡葡萄园的问题便得到了解决,“他们都是放弃了原本的农作物改种葡萄,如果刚一开始就因为技术问题造成损失,那就太打击大家伙的积极性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提供最完善的技术保障服务”。
双脚丈量土地 用心钻研风土
腊普河谷坡地葡萄园
从最初的2亩试验田到2019年的470亩,再到如今1670亩。王进昆对于腊普河谷产区威代尔冰葡萄种植管理更为得心应手,2018年王进昆带领团队撰写了《高原威代尔冰葡萄种植管理手册》,把自己多年的葡萄园管理经验总结成浅显易懂的文字资料,并由维西哈达农庄负责印刷出版,腊普河谷产区高原威代尔冰葡萄的管理体系由此建立,“葡萄的品质决定了价格,而影响品质的关键就是葡萄园的管理,要让种植户们有收益就先帮他们解决种植方面的技术难题,家家户户都能种出好葡萄”。
2019年,因为产业发展需要,迪庆香格里拉腊普河谷酒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酿好酒的前提就是种好葡萄,王进昆顺理成章的加入到酒庄建设工作当中,担任基地部经理一职。在他与酿酒师王贵龙的共同努力下,建成了可视化、可操作化、集成式的酒庄葡萄园卫星式数据模型。目前腊普河谷产区品种以威代尔为绝对主力,占比95%以上,为了试验这一产区的风土潜力,腊普河谷酒庄建了20亩的北冰红、品丽珠品种园,目前均有着不错的表现,同时酒庄还在有代表性的葡萄园建设了气象信息收集站和土壤信息收集站。
以王进昆为代表的产业带头人教授果农种植技术
腊普河谷酒庄地处青藏高原南缘及横断山脉的云岭、碧罗雪山亚高山带,气候受孟加拉湾湿暖流东移、青藏高原冷空气及伊朗干热气流影响,形成了冬春长、夏秋短、日温差大、月温差小等特点,还因海拔高度的差异出现突出的垂直气候变异。葡萄园根据海拔、地块位置被分为河谷葡园和山地葡园。2000-2400米的葡萄园用于作威代尔干白和半甜白的产品基地,而海拔在2400-2600米的葡萄园作甜酒基地,海拔在2600-3200米的葡萄园用作冰酒基地。
“兼具冷凉和强紫外线的气候特点,威代尔在腊普河谷产区表现出清爽的酸度和良好的成熟度,干净无污染的自然环境给予了葡萄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能切实做到真正的有机种植。无需埋土防寒延长葡萄树的树龄,从而保障了葡萄原料的品质和产量的稳定。由于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块均有不同的风味呈现,单一品种呈现多元化风味是这个产区最大的特点之一。”王进昆曾跟酒庄首席酿酒师David Tyney学习过,对世界葡萄种植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曾到访宁夏、新疆和东北等产区考察,走过其他产区才更能发现脚下这片土地的神奇和独特。
王进昆在腊普河谷酒庄,他背后是酒庄的代表产品——藏云谷冰酒
同样,腊普河谷独特的风土特点也给葡萄园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葡萄园散乱地遍布于各个山头村落,无法进行机械作业,所有的葡萄园管理工作都需要人工完成,赶上农忙时节,工人缺失曾是比较大的问题,好在这几年酒庄已经在周边村落组建起一支能满足葡萄园各个时期工作的临时工队伍。人员问题还算好解决的,但山路难走却影响啊不小,有的村落连公路都没有,如果要查看完所有的葡萄园往往需要2至3周的徒步才能走完,真的是在用双脚丈量这片土地”。好在这些年国家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去葡萄园的路越来越好,葡萄园信息化数据也给管理人员们提供了诸多便利。
之前,腊普河谷区域2400米以下的葡萄园还面临着雨热同季的问题,“山谷气候多变,降雨有时说来就来,葡萄园管理就是这样,你要做好百分百的准备,才能应对各种问题”,在王进昆的带领下,酒庄对葡萄园首先进行了疏排水的升级改造,还从微量元素管理方面入手,结合半避雨栽培的理念,切实解决了六七八月份的雨热同季给低海拔地域带来的病害问题。
融入乡土 心向阳光
2019年,王进昆给果农们进行葡萄修剪培训
在腊普河谷酒庄工作多年,王进昆始终秉承着尊重风土的种植理念,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葡萄生长的干预,例如减少人为施肥、人工灌溉等。在修剪和葡萄园健康管理方面,他坚持精细化管理,保证葡萄品质的同时还要让葡萄园整体保持视觉上的美感。有的农户起初不理解他,常嘟囔着说,“葡萄品质好就行,为啥还要求好看?”王进昆一听也乐了,笑呵呵地跟大家解释:“葡萄园视觉上的美观实际上是结果部位、叶幕数量、枝条长度等诸多因素的高度一致的表现,是葡萄园管理水平的体现”。
腊普河谷酒庄所辖的葡萄园基本上分成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酒庄流转土地,酒庄独立管理;另外一种是酒庄提供技术指导,农户自行管理,酒庄按葡萄品质分等级收购。这种“致富带头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是目前哈达村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党员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自然环境等优势,不仅仅在冰葡萄产业方面获得成功,在乡村旅游、养蜂、稻田养鱼等产业也都颇见成效。
腊普河谷冰葡萄采摘
王进昆目前担任酒庄副总经理,与另外一位副总经理、酿酒师王贵龙以及外籍酿酒师、酿酒顾问David Tyney三人相互搭档,“种植师是为酿酒师服务的,我的任务就是根据每一个地块的特性种出酿酒师所需要的葡萄原料”。对于王进昆来说,岗位和职称只是一顶帽子而已,在工作中他认为种植师和酿酒师只是分工不同,目标却是一致的,“没有一个酿酒师能拒绝能给他提供好原料,并同时还能给他精确气候分析和建议的种植师”。
从接触第一株葡萄苗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2个年头,王进昆也深刻体会到了葡萄产业发展的艰辛与不易,他对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也有许多个人的理解,“葡萄园管理参差不齐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因素,种植师的工作是关键,如果葡萄园种植管理施行不下去,葡萄品质无法保障,企业放弃收购,农户放弃种植葡萄,就会造成成葡萄园面积逐年缩水,企业不得不依赖外来原料,农户的收入就得不到保证。慢慢的,在恶性循环中,葡萄种植产业及冰酒产业势必受到严重影响”。
诚然,我们已经看到行业主管部门对于种植师的重视,并开展了对国内优秀种植团队评选、表彰活动。在葡萄酒行业,最常听的就是“先天在原料,后天在酿造”,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种植师——与土地直接对话的这群人——往往容易被忽略和遗忘,他们如那些默默无闻的酒农,忙碌于春耕冬埋、夏剪秋收的每一个时刻,却身影匿迹于聚光灯照耀不到的幕后,汗水晕染进每一款优秀葡萄酒之中,他们是葡萄酒行业里真正“隐秘而伟大”的一个群体。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接受我们采访期间,王进昆又开始了周而复始的葡萄园管理工作,忙碌奔走于腊普河谷酒庄每一片地块。他把自己比喻成那园子里的葡萄树,根埋在土里,心向着阳光。受他的影响,大儿子也加入到葡萄酒行业中,葡萄酒传承的故事在这片新兴之地已经默默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