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开始对电子商务经营者进行规范登记。相关酒类电商从业者告诉WBO,目前主流电商平台对包括酒类在内的食品电商经营者在登记审核时就要严于其他品类,不仅在企业资质方面要求更高,行业证照更是不可或缺,而私域电商和微商对经营者资质要求不那么严格。
根据市场总局规范的征求意见中的一些要点,部分葡萄酒电商经营者表示尽管初衷很好,但具体实施效果还依赖于平台的执行力度和市场监管部门对平台的要求。
1
目前私域电商和微商的经营者资质门槛较低
首先,对这次市场监管总局公开征求《关于进一步规范电子商务经营者登记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大家给予了肯定,并表示主流电商平台这项工作已相对规范。
天猫孟特罗斯庄园酒类专营店负责人吕岚表示,根据通知内容,这次规范登记的主要对象是电商平台内的个体商户,而对企业店铺,天猫、京东本来就对完善资料有要求。
另一位在淘宝和天猫上经营酒类店铺的商家韩梅(化名)告诉记者,规范登记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将一些不规范的商家清理出去,对净化电商环境是一件好事。韩梅以淘宝为例,相对其他经营品类,平台对商家有资质要求,“如果申请的店铺属于酒类范畴,那么必须得有食品经营许可证,个人是办不了的,所以最小的这个市场单位也应该是个体户。”
她认为,刚起步的新电商、私域电商和微商,由于平台规模不大,招商也有难度,应该对资质的要求不会那么高,可能个人就能开店,这样导致水货或质量不是很好的产品混杂进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2
“每六个月核验更新一次”取决于监管部门对平台的要求
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对于进驻平台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者,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依法要求经营者提供其身份、地址、联系方式、行政许可等真实信息并进行核验、登记,建立登记档案,并至少每六个月核验更新一次。”
针对每六个月核验更新一次的规定,韩梅指出这取决于监管部门对平台方的监管力度,因为平台的GMV(成交金额)产出是由各个商家来组成的,商家如果因为核验更新不及时被要求关店整顿的话,相信平台的管理力度也会加强,反之则未必。
酒类电商海马刀创始人李汉生认为平台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还需要针对进口葡萄酒的特点进行人性化管理,他举例国外一些产量很少的小众精品葡萄酒,由于没有在国内注册商标,部分电商平台就不允许销售,而如果要在国内注册商标的话,时间成本会很高,对比销量就很不划算,因此他建议应对国外已注册商标的产品一视同仁。
3
资质标注对卖场型和品牌型商家影响不同
通知中有一条新规,“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以显著方式区分标记已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的经营者和未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的经营者”。
这条规定对办理了市场主体登记的经营者究竟能带来哪些直观的益处?
韩梅表示这对商家来说益处并不大,除去天猫因为其平台属性已经在消费者中间建立起影响力外,就淘宝店铺而言,消费者很少依据店铺的资质来选择,更多的还是看店铺的等级、销量、评价以及页面等因素来决定是否购买。所以她认为对于卖场型的商家来说,资质标注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但是对于品牌型的商家,比如XX品牌旗舰店,消费者对这个资质要求会比较高,有资质和没资质的转化率是截然不同的。
4
监管部门和平台仍需加大主动执法力度
针对目前电商平台上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现象屡禁不绝的现状,大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韩梅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加大主动执法力度,不过她坦言这个难度也很高,因为每个平台上面关于葡萄酒的链接,可能有上千万条,执法部门也不可能每个链接都点进去看这个详情页写的是什么。目前一般能反映到执法部门的,都是靠消费者或职业打假人举报,也就是被动执法。
吕岚建议,电商平台内部可以加强对商户上传内容的控制和核查,这虽然会增加工作量,但应该也可以控制一下不合规的信息发布。
李汉生则建议市场监管部门除了加强主动监管外,电商平台还应该吸收专业人士来进行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监管,建立起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机制,才能减少或杜绝电商平台上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的现象。最后,他表示,规范登记肯定是好事,但至于实施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
记者接下来还将对《电子商务法》及其配套规定的落地实施效果以及对葡萄酒行业的影响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