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宁夏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炉!
发布日期:
2021-01-05 16:47:45
来 源:
紫色梦想网
作者:
  宁夏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日前正式印发,方案根据每个产业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和薄弱环节,紧扣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量体裁衣”地为每个产业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快来一起看看吧!

  通知指出,要高度重视,始终抓住重点产业发展不放松。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确定重点发展的枸杞、葡萄酒、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清洁能源、文化旅游九大产业,是经过深入分析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发展前景,在反复研究讨论、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作出的决策,是推进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各地各部门(单位)要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把推进九大重点产业发展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重大举措、重点任务,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通知强调,要系统推进,加快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根据每个产业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和薄弱环节,紧扣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补短板、锻长板、筑优势,推动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现代枸杞产业重点要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依法维护市场信誉,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叫响中国枸杞之乡品牌。

  葡萄酒产业重点要放大产区优势,提升品牌价值,打造领军企业,把贺兰山东麓打造成“葡萄酒之都”。

  奶产业重点要强化良种繁育、品牌经营、利益联结、精深加工,壮大主体,保障品质,提升效益,打造高端奶之乡。

  肉牛和滩羊产业重点要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以环境载畜力布局牛羊繁殖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打造高端肉牛生产基地和中国滩羊之乡(实施方案分别制定)。

  电子信息产业重点要释放优势、夯实基础、增量突破,把宁夏打造成为西部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高地。

  新型材料产业重点要发挥优势、延伸链条、集群发展,大力发展高纯度、高强度、高精度、高性能的新材料,打造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产业。

  绿色食品产业重点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立标准体系,扩大经营规模,加强市场监管,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优势区。

  清洁能源产业重点要聚焦光伏、风电、水电、氢能等领域,加快开发、高效利用、创新发展,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

  文化旅游产业重点要挖掘品牌价值、扩大开放合作、改善服务条件,把宁夏建设成为西部国际旅游目的地。

  通知要求,要加强领导,形成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健全完善领导包抓机制。自治区党委建立省级领导同志包抓重点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包抓机制办公室设在各行业牵头部门。要充分发挥包抓机制作用,重点做好政策研究制定、产业招商合作,认真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和推进落实中的重大问题。

  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各重点产业包抓机制办公室要发挥好综合协调作用,统筹力量、整合资源,建立工作落实台账,有力有序抓好各项重点任务、重点工作落实。

  建立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各地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参照自治区省级领导同志包抓重点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建立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产业推进责任制。自治区将各重点产业发展情况纳入县(市、区)年度效能目标管理考核。各行业部门要结合职责分工,加强产业发展指导,统筹制定产业支持政策。各产业发展重点市、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推进方案,聚焦产业发展所需,按照事权划分,依法依规做好用水、用电、用地、融资、人才等要素保障,细化目标任务,实化政策措施,联动推进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点要放大产区优势,提升品牌价值,打造领军企业,把贺兰山东麓打造成“葡萄酒之都”。

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优势和生态优势,推进我区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利用自治区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政策机遇,以葡萄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葡萄酒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技术研发推广体系,推动葡萄酒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将宁夏贺兰山东麓打造成为闻名遐迩的“葡萄酒之都”,成为中国葡萄酒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葡萄酒+”融合发展的创新区、生态治理的示范区以及“一带一路” 交流合作和宁夏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让宁夏葡萄酒“当惊世界殊”。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范围为核心,以三市九县和六个国有农场为重点,构筑“32521”总体布局,力争用5—10年时间,酿酒葡萄基地规模达到100万亩,年产优质葡萄酒3亿瓶以上,葡萄酒产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业数字化、营销市场化水平显著提升,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酒庄集群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可溯源网络体系初步完善,覆盖国内、畅通国际、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体系全面构建,努力实现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1000亿元、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翻番的目标。

  二、重点任务

  (一)放大产区优势,高标准打造优质酿酒葡萄基地

  1.统筹优化区域布局。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区域布局、品种布局,推进产区酿酒葡萄结构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在海拔1200米以下高标准建设优质干红原料基地,适当增加马瑟兰、马尔贝克、黑比诺等适宜品种。在海拔1200米以上高标准建设优质干白原料基地,适当增加霞多丽、贵人香、雷司令、长相思等适宜品种。建立完善良种苗木三级繁育体系,引选推广免埋土、抗寒旱、抗盐碱优新品种(品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严格育苗企业准入制度,培育壮大种苗定点繁育企业,建成辐射周边、供应全国的优新品种苗木基地。(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科技厅、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林草局、农科院、宁夏农垦集团等,有关市、县〔区〕)

  2.整体连片规模发展。以西夏区、贺兰县、永宁县、青铜峡市、红寺堡区、同心县及玉泉营农场、黄羊滩农场、平吉堡农场、连湖农场6县4场为重点,以酒庄企业为主体,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支持现有酒庄扩大自建规模,集中开发利用荒地,调整种植结构用地,高标准打造百万亩中国优质酿酒葡萄基地。(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发展改革委、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林草局、宁夏农垦集团等,有关市、县〔区〕)

  3.全面提升源头品质。牢固树立“好葡萄酒首先是种出来的”理念,结合产区风土条件,加大栽培模式创新、新技术应用和提升改造力度,推进酿酒葡萄种植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增效导向。综合运用财政补贴、技术指导、评级奖优等,引导酒庄企业对现有近20万亩低产低效葡萄园全面升级改造。优化新建基地种植模式和技术规程,全面推行有机绿色种植模式,确保品优质稳。力争到2025年底,原料基地亩均产量稳定在500—800公斤,优质酿酒葡萄基地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农科院、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宁夏农垦集团等,有关市、县〔区〕)

  (二)做强龙头企业,高起点打造品牌酒庄集群

  1.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坚持酒庄基地一体化经营、酒庄酒发展模式,集中优势资源支持葡萄酒企业做强做优,支持大中小企业竞相发展,引导中高端、大众化产品合理配置。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酒庄,利用市场、品牌优势,实现产业资源整合,推进规模化经营;通过联合、重组、收购、转让等形式,拓展共享酒庄、酒庄联合体等模式,优化法人治理结构,注入国有资本、产业基金和社会资本,发展以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为实现形式的经营主体,力争用5年时间,引进培育20家以上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其中国际企业10家、国内企业10家;培育一批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品牌酒庄。(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宁夏农垦集团等,有关市、县〔区〕)

  2.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打造国家农业(葡萄酒)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引领,支持对接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校与有条件、有实力酒庄企业加强交流合作,建设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参与国家重大研究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加强葡萄酒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中小酒庄企业利用好银川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到2025年底,在葡萄酒领域培育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建设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10家以上。(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农科院、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宁夏农垦集团等,有关市、县〔区〕)

  3.增加多元产品供给。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升级常规系列酒种,推出小众酒种,丰富产品品类,满足多样化、多口味市场需求。支持企业与国内外设计机构合作,优化产品包装、外观、功能、定制服务,发展时尚化、功能化、个性化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市场监管厅、文化和旅游厅、农业农村厅、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宁夏农垦集团等,有关市、县〔区〕

  4.创新推进市场营销。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打响“贺兰红”产区共享大单品品牌。引导鼓励酒企在宁夏注册销售公司,龙头企业聚力发展中高端大单品,在目标市场和重点区域分类建立直销体验中心和直营店;与经销商形成产品营销利益共同体,创新营销模式,全方位推动宁夏葡萄酒进入大众市场。鼓励企业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组织酒庄参加国内外糖酒会、美酒展、博览会、展销会等宣传推介活动,冠名重大节会、重要体育赛事,拓展销售市场。鼓励酒庄企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品醇客、法国巴黎、德国柏林等大奖赛上摘金夺冠,增强市场竞争硬核实力。建立完善优化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网络零售交易市场、展销展示平台、产区电商平台,支持酒庄企业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拓展自媒体新媒体等营销方式,构建线上线下结合营销体系,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争取在银川设立中国葡萄酒交易所,开展酒票、期酒等交易,提升产品产销对接、订单交易、品牌产品溢价能力,打造国际现代化交易平台。力争到2025年底,在全国建成产区葡萄酒直销体验中心50家以上,企业直销专卖店300家以上,培育10个以上年销售额过2亿的中高端大单品及10个左右世界级产品品牌。(责任单位:自治区商务厅、农业农村厅、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外办、地方金融监管局、宁夏证监局、宁夏农垦集团等,有关市、县〔区〕)

  (三)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优势释放市场潜能

  1.打造葡萄酒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典范。整合贺兰山史前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等地域内涵,讲好宁夏葡萄酒故事,使宁夏葡萄酒旅游成为全域旅游的重要元素。以闽宁镇葡萄酒全产业链聚集展示中心,金山、镇北堡、玉泉营、鸽子山、肖家窑等酒庄集群为依托,加快建设一批葡萄酒主题小镇。以酒庄、葡萄园为依托,融合旅游景区,统筹规划葡萄酒旅游精品线路,设置葡萄园观光大道,完善贺兰山东麓沿线标牌标识、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驿站、房车营地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支持建立葡萄酒主题公园、主题酒店、主题餐饮、品鉴中心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葡萄酒风情街。建设张骞丝路葡萄文化产业园,打造国际合作、文化旅游和创业孵化三位一体的葡萄酒文化产业园区。力争到2025年底,3A级以上旅游酒庄达到20家以上,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由中国最佳葡萄酒旅游目的地发展为全球最值得游览的葡萄酒旅游目的地。(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外办、广电局、科协、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宁夏农垦集团等,有关市、县〔区〕)

  2.推动葡萄酒与康养、教育、生态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支持在葡萄园集聚区建设葡萄酒康养项目,配套闲庭老街、精品民宿、温泉理疗、种采体验、自酿品鉴、保健康体等。创建中法葡萄酒学院,办好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编制符合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推广课程,培养葡萄酒爱好者,培养一批葡萄酒产业急需的园艺师、酿酒师、侍酒师等专业技术人才。推进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按照绿色、低碳理念设计建造和管理酒庄酒堡,实现绿色生产模式,创建“吃干榨净”零排放、零污染的绿色酒庄、生态酒庄,打造新型田园综合体,推进产业生态化,在改善修复生态环境中发挥更重要作用。(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文化和旅游厅、生态环境厅、林草局、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宁夏农垦集团等,有关市、县〔区〕)

  3.培育全产业链竞争新动能。以创建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为抓手,以优化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拓展服务链为先导,加快推进葡萄酒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围绕葡萄酒产业所需机械装备、酵母、酒瓶、酒标、酒塞、橡木桶、包装箱等,引进培育相关企业,增强配套供应能力。支持企业利用葡萄籽油、皮渣等开发衍生品培育关联企业,提升产业附加值。成立自治区葡萄酒产业专家技术指导组,在酒庄集聚区建设公共服务站,为酒庄提供技术指导、机械作业、移动灌装、智慧植保等服务。以自治区食品检测研究院(自治区葡萄酒检验检测中心)为依托,提升宁夏葡萄与葡萄酒检验检测能力,力争用5年时间,升级为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厅、农科院、宁夏气象局、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宁夏农垦集团等,有关市、县〔区〕)

  (四)提升品牌价值,打响贺兰山东麓产区品牌

  1.打造数字化葡萄酒产业。加强同区内外数字化企业合作,建立产区数字化智能化数据中心,借助“物联网+”,采集种植、生产、销售等各环节数据,实现葡萄酒全链条数字化。开发完善质量追溯平台,实现产区葡萄酒“一瓶一码”全链条追溯体系,确保葡萄酒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解决上下游协同合作信息不对称问题,增进对产区品牌的价值认同。以产区内企业的数字资产为依托,联合金融机构,共建信用新生态,为产区上下游企业信用贷款和抵质押提供支撑,使更多企业获得普惠金融服务。围绕种植、加工、销售、产品溯源等主要环节,提供农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应用场景,建立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吸引信息技术企业和葡萄酒企业开展合作,为葡萄酒产业赋能、赋智、赋值,逐步培育形成“互联网+葡萄酒”产业集群,带动数字产业发展。(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农业农村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银川中心支行、宁夏银保监局、宁夏通信管理局、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宁夏农垦集团等,有关电信运营商、银行机构,有关市、县〔区〕)

  2.实施产区品牌升级工程。坚持政府主打产区品牌、企业主打产品品牌,实现产区品牌牵引、产品品牌支撑双驱动。办好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不断提升活动层次水平。加强同世界主要葡萄酒国家及国内葡萄酒产区的交流合作,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开展葡萄酒产区推介、产品展示等活动。在国家级媒体大力宣传推介产区品牌,精心设计产区品牌宣传推介一句话、一首歌、一部剧、一个故事,提升产区特色品牌形象和影响力、知名度。严格“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申请和使用管理,加强对产区品牌、品种布局、产品分级等关键环节的统一监管,把产区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广电局、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厅、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宁夏农垦集团,有关市、县〔区〕)

  3.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完善葡萄酒全产业链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突出标准引领作用,创建国家葡萄酒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区。围绕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和葡萄籽、皮、梗等衍生品,建立健全产区全链条标准体系,牵头制定行业标准,引领中国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酒庄、协会等联合制定种植区和葡萄园大单品标准,推动大单品生产运营规范化、标准化。抓好酒庄分级评选和管理,开展标准化优质园创建活动,支持酒庄进行绿色、有机、良好农业规范等认证,加强生产标准化集成应用,全面提升酒庄生产及管理能力,推进生产技术智能化、标准化。力争到2025年底,创建50个500亩以上的标准化优质园、50家以上智能化示范酒庄。构建宁夏产区葡萄酒产品评价分级标准,建立适应中国消费者的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成立宁夏葡萄酒价格评估中心,组建宁夏产区葡萄酒产品评价分级专家组,每年对产区内酒庄计划上市的新产品集中品鉴评级,提升产品性价比。(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厅、发展改革委、商务厅、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宁夏农垦集团等,有关市、县〔区〕)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政策保障。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与国家部委对接,在土地利用、基地建设、交流合作、科技研发、品牌建设、营销网络、融合发展、用水用电、人才引培等方面,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并加大整合力度,形成集成效应。自治区相关部门(单位)抓紧出台产业、金融等扶持政策。

  (二)加强人才支撑。研究制定葡萄酒产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完善系统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人才激励、服务流动和使用机制。建立葡萄酒产业常态化咨询制度,聘请国内外专家组建宁夏产区顾问团,开展总体战略策划、市场营销咨询、新技术推广等。制定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措施,引进培养一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力争培养中国首个葡萄酒领域院士。鼓励酒庄企业申报企业类人才小高地、专家服务基地,积极推进种植师与酿酒师现代学徒制,加快培养面向企业生产一线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定期开展酿酒葡萄栽培、酿造、品鉴、营销和葡萄酒文化培训或组织到国际国内知名产区培训。大力选树优秀酒庄庄主、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员先进典型,示范带动全区葡萄酒产业人才队伍提升专业水平。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综合配套、功能完备的要求,完善配套产区交通路网,加强酒庄集聚区天然气、电、网以及公厕、垃圾转运站等设施配套,综合谋划推进产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事权划分,协调解决酒庄酒企土地、用水、废水处理等问题。加强产区林网配套建设,确保新建葡萄园林网比例达到10%—15%。


责任编辑:
Emmi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鲁ICP备14006480号
Copyright(C) 2000-2020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06480号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港城东大街277号南山世纪华庭12栋2802室 邮政编码:264003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78659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