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在中国酒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国际果酒论坛上,业内专家对77款果酒进行品评。此次参与品评的果酒来自国内外多个品牌,酿造原料涵盖青梅、荔枝、桑葚、李子、桃、番石榴、乌梅等20多种水果,其中使用青梅作为原料制酒的数量占全部果酒的25%。从酿造工艺上看,发酵型的果酒占比较高,配置型次之,蒸馏型最少。
图片来源网络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果酒产量约为165万吨、销售额约为71.5亿元,果酒市场年消费增长率保持在13%左右。业内人士指出,果酒产业正处于市场投资的“风口”,未来十年中国果酒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我国果酒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缺乏科研创新、工艺技术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等。果酒产业想要健康、快速发展,仍需从多方发力。
深入推进产业发展
在第二届国际果酒论坛的品评感官评价当中,果酒总体质量高,获得75分的果酒占5%;而评分高于85分品质优质的果酒共有26款,占抽样果酒数量的34%。相较于去年的成绩来说,今年果酒的品质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要推动中国果酒产业的发展,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表示要从三方面为果酒发展助力:
一是深入挖掘我国果酒的历史文化,建设果酒的感官评价体系和表达方式,构建果酒消费场景和饮用的方式,将果酒的文化与品牌建设有机的结合,倡导合理、健康、科学的消费,逐步树立我国果酒行业的整体形象。
二是持续推动果酒特色企业的认证和扶持工作,提高企业管理的能力和技术研发的能力,树立行业标杆企业,推动果酒产业向资源特色化、品牌地域化发展,果酒产品结构向低醇化、果味加强型、起泡型方向发展。
三是建设中国果酒研究院,树立大果酒(包括发酵果酒、浸泡型果酒和水果蒸馏酒)概念, 从产业定位、技术平台、标准制定和文化传播等方面为大果酒产业的发展助力;推动果酒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重点突破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建设原料的种植、采收和加工过程的技术规范;全产业链的安全及质量关键控制点。
标准助力行业发展
随着疫情后人们社交场景的丰富,酒类进入持续的上升期,果酒市场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今年“6·18”期间,果酒类增长率超120%。在55大促中,果酒增长超过400%,梅子酒增长超过1000%。果酒持续升温,也吸引了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头部酒企纷纷进入果酒市场。
行业分析表明,果酒进入强发展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进的结果。首先是年轻一代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人群,低度、适口、健康的酒成为他们的首选;另一方面,果酒丰富的味型特色满足了年轻人对酒饮口味多元化的诉求。
然而,记者登录多家电商平台上发现,在售的果酒品类令人眼花缭乱,虽然产品类型都标注是果酒,但制作方式却大不相同。记者粗略统计发现,按照酿造方法区分,有发酵果酒、蒸馏果酒、配制果酒、起泡果酒之分。
果酒市场除了制作标准亟待完善之外,我国的果酒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泸州纳贡庄园酒业生产技术部长刘宏飞表示:“以往因为缺乏统一标准,桑葚酒、青梅酒、蓝莓酒等都参考葡萄酒标准来生产。”
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果酒通用技术要求》将让中国果酒彻底摆脱“葡萄酒标准”的束缚,填补我国无果酒技术标准的短板,完善了我国果酒产业创新体系,对于全国果酒行业健康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