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酿酒师风采录(165)刘拉玉:酿一杯让世人尊敬的酒
发布日期:
2020-08-24 16:44:19
来 源:
中葡网
作者:
李凌峰
  谷穗越是饱满就越低垂,学识越是渊博就越谦逊。在中国葡萄酒行业中,有很多酿酒师凭借着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让个人的学识品德不断提升,让自己酿造的产品得到葡萄酒世界的认可与尊重。蓬莱龙亭酒庄总酿酒师刘拉玉就是这样一位从业者,三十多年里,他从黄土高坡到云贵高原,从雪山脚下到黄海之滨,时间和空间在变,唯一不变的是他对葡萄酒的执着,对每一片土地的深爱。如今,他就像一位虚怀若谷的隐士,在蓬莱仙境中躬耕酿酒,自得其乐。

求学立志,酿酒也有大未来

  刘拉玉的家乡在山西晋中的一个普通小乡村。1988年,高考结束后的刘拉玉面临着人生第一次重要的选择。在那个年代,大学专业的选择将直接影响一个农家孩子的未来人生路。面对众多专业,刘拉玉考虑稳妥为主,出身农家的他更希望选择农业和工业兼顾的专业。之后,刘拉玉被西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的葡萄栽培与酿酒专业顺利录取。

  “当时,这个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专业让我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其实这并不意外,因为在刘拉玉儿时的记忆里,葡萄是黄土高原上农家最常见不过的农作物了,“小时候邻居家就种着龙眼葡萄,长长的藤蔓爬过院墙,攀上屋顶,茂密的葡萄叶遮住阳光,大人小孩都喜欢待在阴凉的葡萄架下”。孩童玩耍,大人休憩,那些在葡萄树下度过的惬意时光,刘拉玉至今都难以忘怀。


刘拉玉

  同样记忆犹新的还有在西农的学习经历。1985年,李华与导师贺普超教授深感中国酿酒葡萄和葡萄酒专业人才的匮乏,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葡萄酒相关专业。1988年,西农葡萄与葡萄酒教研室成立,贺普超、晁无疾、李华、王跃进、张振文、李记明、段长青……这些影响了近现代中国葡萄酒发展进程的专家、巨匠们彼时均汇聚在偏僻的西北小镇杨凌,醉心于学术科研,专注于传道授业,为中国葡萄酒的未来教书育人。影响刘拉玉人生择业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李华教授说,“再过10-15年,中国葡萄酒行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当时是1989年,10-15年后是1999-2004,正是中国葡萄酒行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正是这句话,鼓励他在葡萄酒行业低谷时不曾放弃,坚持干到今天。

  在大学期间,刘拉玉就开始跟着老师到国内产区进行实习,“在甘肃武威的实习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触酿造,武威黄羊河农场当时是西部最早、最大的酿酒葡萄基地,葡萄品种丰富,品质也好,在李记明博士的带领下,酿造了人生第一罐酒”,刘拉玉那时候最常做的事就是每天把一个个玻璃发酵试验罐搬出来晒太阳,促进发酵进程。

  90年代初,中国葡萄酒市场仍然是半汁葡萄酒的天下,尽管当时新工艺干白、干红研究已获成功,但是干型酒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如意,普通消费者往往很难适应干型酒的酸涩感。刘拉玉也对自己从事的这项事业产生了怀疑,直到一瓶德国雷司令的出现彻底消除了他的疑虑。一次宴会,山西省政府驻德参赞从德国带回了雷司令干白邀请刘拉玉品尝,“丰富的花果香,清冽爽净的口感,婴儿皮肤般的质感……我几乎把所有的赞美之词都用上了”,从那一刻起,刘拉玉对于葡萄酒事业的信心更坚定了,“不是葡萄酒不好喝,而是我们还没有酿出好的葡萄酒,随着中国葡萄酒产品的定义及指标规定都与国际标准接轨,我们也能酿出国际一流的葡萄酒”。

几度转折 只为磨砺

  毕业后,刘拉玉被分配到太原清徐露酒厂(前身是始建于1921年的“益华酿酒公司”)工作。在当时,清徐产区被誉为中国四大产区之一,“满山遍野都是葡萄,产区氛围也很好”。刘拉玉工作了整整六年时间,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实验检验科的科长。在清徐,他受领导、前辈鲍明镜先生帮助很多很多,“在酿酒过程中遇到问题鲍老总能耐心、细致的给予指导,毫无保留地分享他一生的经验积累和试验数据。他们师徒之间也结下了一生的友谊,只要刘拉玉回山西准要去看望鲍老。2018年鲍老先生去世,留下遗嘱,把他的全部图书文稿都转交给刘拉玉,也成为刘拉玉最为珍贵的记忆。

刘拉玉与鲍明镜先生在河南参加完全国品酒会后合影

  太原清徐露酒厂曾是山西唯一出口创汇的综合性国营企业,为山西经济做出巨大贡献,企业经济效益好,产品质量好,当地更流传着“宁看露酒厂上班,不看清徐剧团”的顺口溜,主要产品涵盖葡萄酒、啤酒、饮料、罐头、果脯五大类二十多个品种。正是这些丰富的产品品类,也开拓了刘拉玉的视野,“这段工作经历对我之后的酿酒生涯影响很大,企业内部活跃的技术交流分享让我跳出原有狭小的圈子,从更高、更广阔的角度去看待一款产品的生产,之后酿酒中许多灵感、想法都是由此而来”。

  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有企业改制的浪潮中,清徐露酒厂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从全国一流的先进企业成为山西省第一个破产企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优秀的人才永远不会被埋没,时值杏花村汾酒集团葡萄酒项目上马,刘拉玉得到时任董事长高玉文的赏识,从此迈入一个新的平台。1996年,刘拉玉通过第一届全国葡萄酒果酒评委培训考试,成为了一名年轻的国家级评酒委员。当时,汾酒集团的葡萄酒不仅在市场上得到好评,更成为山西葡萄酒的高品质代表,让许多外来投资者看到了黄土高原上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巨大潜力,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现在山西怡园酒庄老庄主陈进强先生。


1996年刘拉玉(后二排左四)参加全国品酒委员考试培训并考取国家级评酒委员证书

  陈进强与法国的朋友詹威尔先后几次往来山西考察,他们把从当时山西市场上能买到的全国所有干型葡萄放在一起品尝,发现最让他们满意的是杏花村牌干白葡萄酒,于是在山西省物资厅领导的带领下,专程到生产该产品的酒厂考察,为他们做介绍的正是刘拉玉。在交谈过程中,刘拉玉的专业、严谨深得二人赏识,陈进强、詹威尔对葡萄酒的热爱与执着也触动了刘拉玉。“我们要像法国人一样,用庄园的方式种植葡萄、采摘葡萄、酿造葡萄酒,就在这片土地上实现”,后来,怡园酒庄向刘拉玉抛出橄榄枝,邀请他作为技术负责人加入怡园酒庄筹备团队,一同在晋中太谷实现打造中国酒庄的梦想。刘拉玉经过了一年的考虑做出了艰难的选择,向有知遇之恩的汾酒集团高董事长递上辞呈。

  就这样,刘拉玉放弃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加入怡园酒庄并担任第一任总工,从酒庄选址、建设、产品上市,刘拉玉参与了整个过程,并远赴法国波尔多考察学习一个月,因副董事长是法国人,他带领怡园考察团走遍法国八大大名庄,并就葡萄种植和酿酒技术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尤其在和法国酿酒师热拉尔?高林(Gerard Golin)的合作酿酒过程中,刘拉玉深刻理解了法国酿酒人忠于风土的信念,也看到了运用庄园模式酿出中国一流葡萄酒的希望。怡园酒庄在刘拉玉的酿酒生涯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让他从一名普通的酿酒技术人员转变成一位能放眼葡萄酒企业发展全局的工程师。


2000年刘拉玉在法国拉菲葡萄园

痴迷风土 从高原到海岸

  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中国葡萄酒市场迎来黄金发展期,诸多善于渠道经营的企业裹挟资本进军葡萄酒产业,但潮水退去后仍然有所发展、坚持的却位数不多,云南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云南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最初致力于藏区青稞干酒系列的生产、销售及现代生物工程创新技术的研究开发。2001年末,金六福正式入主云南香格里拉酒业,在保持青稞酒品牌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葡萄酒业务的投入,在云南高原上扩大葡萄种植面积,云南高原产区迎来无限的发展潜力。

  彼时,刘拉玉曾经在汾酒集团时的老领导、行业老前辈彭德华先生正担任云南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技术总监,受彭老先生的邀请推荐,刘拉玉离开了家乡山西,离开了工作十余年的黄土高原,到西南边陲开启了一段新的酿酒生涯。

  彩云之南景色虽美,但发展葡萄酒产业却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云贵高原山高谷深,大江奔流、交通不便。那里不仅生活条件艰苦,少数民族众多,语言不通,而且葡萄种植及酿酒过程也很原始,“还记得刚去时,农户连喷洒药剂的工具都没有,地块位置都在海拔2000多米以上,道路曲折难走,两个看起来很近的地方走起来可能需要半天的时间……”很多业内专家也来过这里,看着崎岖的山路、高差巨大的山谷、零落的山间地块,都会不停地摇头!


刘拉玉在酒窖品尝陈酿期中的葡萄酒

  从业多年,刘拉玉对于各种困难早已看淡,他不迷信权威,只相信科学,取土壤样本检测、收集各类气象资料,与同事们一块一块的种,一亩一亩的栽。短短几年,香格里拉酒业已在梅里雪山脚下,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之处发展有机葡萄园近万亩,与此同时,香格里拉酒业还在国内其他产区布局,先后在河北的秦皇岛、山东蓬莱建设新的葡萄基地。从2003年起,刘拉玉被派往蓬莱产区,负责蓬莱项目的建设,从迪庆高原到蓬莱仙境,从大山到大海,刘拉玉跟随着香格里拉的脚步把葡萄种在了中国最美的地方。

  2005年,刘拉玉出任香格里拉酒业技术总监,常驻蓬莱负责项目的建设,榨季时赶回云南安排酿酒工作,不时还要配合渠道上的各类活动。为酿一瓶好酒,那些年刘拉玉频繁往来于彩云之南和黄海之滨。为了讲述一瓶好酒的故事,他的脚步也遍布全国,为公司的销售、讲师队伍培训授课,最多的一年光乘坐东方航空往返各地就63次。

  辛勤总能换回掌声与汗水,在刘拉玉主持带领下,香格里拉酒业相继开发了12度、10度、9度等不同酒度的干红、干白系列产品,并首先在国内推出了树龄概念的高档葡萄酒,受到市场欢迎。在荣誉方面,香格里拉葡萄酒先后问鼎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中国优质葡萄酒挑战赛、中国国际葡萄酒、烈酒品评赛(VINALIES CHINA)等诸多葡萄酒专业赛事金奖。“香格里拉”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企业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香格里拉高原葡萄酒于2009年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有机产品认证”,香格里拉高原1900、2100干红葡萄酒系列入选“云南省接待用酒”……心中的日月(“香格里拉”藏语意)冉冉升起,刘拉玉是当之无愧的幕后英雄。几年后,当刘拉玉离开香格里拉时,香格里拉酒业总经理舒世平说:“香格里拉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鲜花和掌声固然让人欣慰,但最让刘拉玉感到幸运的是,能长时间感受新华联集团金六福企业的文化熏陶。作为一名公司高管,每年都有机会参加集团年会和预算等会议,从产品定位、市场营销、到企业管理等都能学到不少真经。同时,这个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集团,每年都给刘拉玉创造国外酒庄参观学习的机会,他先后到过美国、法国、意大利、智利、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让他丰富阅历,开阔视野,精进技艺,追求卓越。


2008年在云南德钦开葡萄酒研讨会,右起1为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大学原副校长王跃进教授,2为原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修德仁研究员,3为国家葡萄酒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振文教授

  2008年,刘拉玉在云南德钦等来了一批神秘的客人,他们在此之前走遍了全世界许多地方,仅仅在中国他们就已经对13个地区进行了气候测试,只为了寻找适合酿造优质红葡萄酒的葡萄园。在刘拉玉的陪同下,他们的脚步在一个叫做阿东的村庄旁停下,脸上的表情如同航海家发现了新大陆……后来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大名鼎鼎的敖云在此诞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正是因为有香格里拉酒业等中国本土企业的开拓,有刘拉玉等众多中国酿酒人的辛勤耕耘,才使得中国这些罕见的风水宝地被世界所发现。

醉美仙境 有龙亭

      从2003年在蓬莱解宋营种葡萄到现在,刘拉玉已经在蓬莱产区扎根工作了十七个年头。

  “其实相比较曾经工作过的其它产区,蓬莱是最具挑战性、最能考验酿酒师的一个地方”,2020年份蓬莱产区的雨水太多,刘拉玉的身影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葡萄园里,时刻观察,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病虫害风险。


刘拉玉在葡萄园里跟果农交流

  “蓬莱的葡萄园需要更用心的管理,用了心也就能看到这里的潜力和特点”,2009年,一个愿意在蓬莱产区用心耕耘的企业——龙亭酒庄注册成立。2011年,在龙亭酒庄的邀请下,刘拉玉出任酒庄总酿酒师。从酒庄前期品种规划到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庄主宋妍女士给予了刘拉玉极大的信任。酒庄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刘拉玉找到了生物动力的发力方向;庄主宋妍品名酒无数,对好酒标杆的确定,让刘拉玉找到了起跳的高度。刘拉玉站在新的舞台上,如同得到了一张崭新的“画纸”,他在蓬莱产区多年的积累迎来了“挥笔成真”的机会。交谈中刘拉玉多次提到、感谢庄主对他的知遇之恩。

  龙亭酒庄位于山东蓬莱刘家沟峰山顶东麓,葡萄园内均为60-80厘米深的钙基棕壤土,底层为风化马牙沙岩石。建园之初,葡萄地中开挖了80厘米深,80厘米宽的定植沟,每亩施用8吨的羊肥和1吨的火山岩粉,羊肥增加有机质,火山岩含有多种的矿物质,羊肥与沙土搅拌混匀后回填。葡萄园中没有额外的灌溉系统,也不施用化肥,喷施的生物动力配置剂500充分激活土壤活力,有利于葡萄的生根,而配置剂501则可以提高葡萄的光合效率。园中以自然生草的方式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修剪下的枝条经过粉碎,覆盖在葡萄树盘内,有效地保持水分,也能提高土壤的微生物和有机质含量。经过多年的培养,葡萄园土壤pH为7.6,土壤30厘米深度有机质含量从种植前的每百克土壤含量为0.8克提高到2.4克,有利于葡萄的生长,自然生草也可吸收多余的水分,有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


龙亭酒庄葡萄园

  2014年,小芒森的幼苗被栽种于酒庄面北的山坡上,自然生草也同步启动。同年,品丽珠和霞多丽也相继种植,后来,马瑟兰的嫩枝也铺满了山坡。在品种选择方面,龙亭酒庄位于蓬莱产区的葡萄园从最初就没有考虑更为主流的赤霞珠,“赤霞珠在蓬莱产区只有遇到很好的年份才会有优异的表现,在我们看来并不是一个稳妥的选择”,刘拉玉解释道。

  龙亭酒庄对于中国风土的探寻并未止步于蓬莱,他们已在新疆伊犁选址,着手打造酒庄的第二基地,为了观察土壤和品种的契合度、稳定性,龙亭团队在新疆探索酿酒已有五年时间。在那里,赤霞珠表现优异,伊犁河谷的独特风土将为龙亭酒庄贡献出一款伟大的干红葡萄酒。

“敬畏自然” 只为一杯稀世珍酿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龙亭酒庄在规划建设之初,一早便确立了绿色发展的方向。在蓬莱这样一个多雨地带,龙亭酒庄却如苦行僧般坚守着有机种植管理,并开创性地尝试生物动力法种植和酿酒。

  2011年,庄主带领龙亭酒庄团队赴澳大利亚,对标国外先进葡萄酒庄,展开实地考察。正是在这次探索之旅中,“生物动力”开始进入并影响着刘拉玉的葡萄酒世界观。在塔斯马尼亚岛参观时刘拉玉惊奇地发现,虽然当地雨水丰沛,但葡萄园却非常健康、长势喜人,“生物动力葡萄园不使用任何的农药化肥,土壤松软,蚯蚓洞穴多,强大的渗透功能可及时吸收多余的雨水,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土壤中充足的空气和微生物让葡萄生长健壮,从而使生物动力葡萄比常规葡萄具有更强的抗病能力”。


2019年刘拉玉在美国俄勒冈参观生物动力葡萄园

  回国之后,刘拉玉立即咨询国内葡萄酒专家,并查阅相关资料,以求论证生物动力法在中国产区是否可行,但当时国内关于生物动力法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专家们各执一词,相关书籍更是少得可怜。2012年,对生物动力法越发着迷的刘拉玉决定靠实践得真知,他再度前往澳大利亚,在维多利亚州亚拉谷一个专注于生物动力法的酒庄参与了一个榨季的工作,让他对生物动力法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从那之后,龙亭酒庄也正式踏上了“生物动力”的探寻之旅。

  春来苗木生、秋到硕果盈。这几年,刘拉玉如同隐士一般,极少出现于行业各类活动,在蓬莱刘家沟的山麓上,他带着团队不断试验,终于走出了一条科学绿色种植之路,总结出“选择性应用生物动力”方法,并将信念践行在埋头实干之中。2019年,刘拉玉出席了在美国俄勒冈州举办的第80届生物动力研讨会,全球近1000余位专家学者、生物动力实践者参与了本次会议,刘拉玉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生物动力更多传递给我的是一种理念,如何看待宇宙星辰,如何看待风土万物,如何对待植物与生物,如何对待栽培与酿酒,也让我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思考问题”,刘拉玉坦言这段学习研究旅程让他觉得宇宙宏大万物渺小,而自己对于葡萄酒似乎还知之甚少,或许这就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人生境界吧!对于生物动力法与中国葡萄酒,刘拉玉非常有信心,“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中国葡萄酒也需要一批真正遵循生物动力理念的酒庄出现”。


刘拉玉参加美国第80届生物动力大会,与古鲁级的生物动力大师 休-拉威尔合影

  对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的钻研程度,刘拉玉称得上是苦心孤诣,“一辈子,自己能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业,是一件幸福的事”,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只要提到葡萄酒,刘拉玉就不觉得烦,不觉得累。除了近几年对生物动力法的研究,刘拉玉在蓬莱产区避雨栽培、深海藏酒、葡萄栽培架势改进,锥形发酵罐应用方面都堪称行业内的先驱。永远保持好奇也是刘拉玉事业成功的秘诀,但凡外出考察,刘拉玉从不留意沿途的风景和美食,即便少吃一顿饭,也要挤出时间去酒庄葡萄园、酿造车间里转一转。电脑里,关于世界各个酒庄的考察照片,刘拉玉不知不觉已经存下了两万多张。

  2018年蓬莱经历了一个极度干旱少雨的年份,成就了蓬莱葡萄酒的优异品质,尤其是品丽珠采收后在车间压榨发酵,一股浓郁的香气让刘拉玉兴奋不已,不停地绕着酒罐踱步,“与葡萄酒结缘的三十多年,那种细腻优雅、沁人心脾香气我从来都没有遇到过”, 那股香气之后经过融合转化或隐匿或消散,刘拉玉说那是上天赐予酿酒师最好的礼物。

  从业三十多年,刘拉玉作为一名酿酒师早已诸多荣誉加身,谈起对葡萄酒的理想,他却说的纯真朴素,“只希望酿出让别人尊重的酒,能让饮用者感受到我们的用心,感受到风土呈现出的美好”。2019年,龙亭酒庄葡萄酒亮相道农会,这是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发起的跨界领袖年度聚会,200余位嘉宾欢聚一堂。宴席中央,龙亭酒庄的海风莱干白、传承干红和东方美人甜白惊艳亮相,为最优秀的中国企业家们带去了中国风土、中国口味的葡萄酒。“把优质的葡萄酒敬献给中国企业家,懂酒、爱酒之人,在我内心也许要比获得世界大奖还要满足”。

后记

  采访结束后,刘拉玉带领笔者参观了龙亭酒庄的葡萄园和酒窖,他的脚步很快,年轻人想跟得上也得气喘吁吁。巡查葡萄园、车间是他每天最普通的日常,少则一万步,多则三万步,微信运动群里,他的身影总在前几名。

  刘拉玉的儿子在美国留学,学的也是葡萄栽培与酿酒专业,目前已经接到纳帕谷鹿跃酒庄的Offer,父子二人在通话中毫无例外的还是以葡萄酒为主题,儿子接受到许多前沿酿酒理念常常分享给刘拉玉,刘拉玉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也会征求儿子的意见,关于葡萄酒的传承,在这个小家庭里正润物细无声的进行着。


接受采访的刘拉玉

  葡萄酒的品质先天在于葡萄,刘拉玉近些年来也将绝大精力投入葡萄园中。“刚下过雨,这些新梢还要打一打,草也要除一下……”,刘拉玉正在葡萄园里安排着工作,尽管他仍操着一口地道的山西乡音,但这些常年在园子里打理葡萄树的果农们脸上却没有一丝迟疑不解,两种相去甚远的方言此时竟也能毫无障碍地交流,或许这就是刘拉玉融入这片风土的最好佐证!

  最后就以刘拉玉写的《江城子·龙亭十年》作结尾吧!

  十年栉风沐雨路,建龙亭,庆开庄,道农会上,千杯敬英豪。为报家国随龙亭,尘满面,鬓如霜。

  万庄竞技尚开张,树龄短,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赴新疆?会摘桂冠如繁星,东方望,满亭芳。

  文章由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刘拉玉--龙亭.png

责任编辑:
Emmie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鲁ICP备14006480号
Copyright(C) 2000-2020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06480号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港城东大街277号南山世纪华庭12栋2802室 邮政编码:264003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78659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