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营农场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冲积扇带的永宁县黄羊滩地区。东靠西干渠,南与青铜峡连湖分场接壤,西以包兰铁路为界与黄羊滩农场相邻,北边是闽宁镇玉海移民村。
玉泉营农场虽建场晚,场域面积小,但名气却很大。因为这里不但有贺兰山东麓最早种植的大面积葡萄园,也是多个宁夏葡萄酒品牌的出产地。
80年代的玉泉营葡萄园
1
调整结构种葡萄
1977年12月2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批准,以简泉农场七、八、九队与兰州军区二十师农场交换的土地和连湖农场玉泉营分场为基础,组建成立了国营玉泉营农场,场部设在黄羊滩火车站东南约300米处。
玉泉营农场当时土地总面积有10多万亩,但耕地却不到2万亩,且土壤贫瘠,跑水漏肥,地表土层均在20一50公分之间,下边全是灰钙土和沙砾层。
小麦从种到收要灌10次左右的水,亩产量也只有100公斤多一点,加之是二级扬水,水电费居高不下。建场后的几年内,农场连年亏损,职工收入很低。
为改变农场面貌,摆脱职工贫穷,时任农场场长谭以智、副场长李桂芳,这两位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毕业于原西北农学院的老大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考察调研,结合玉泉营农场的土壤及气候条件,提出了大面积栽种葡萄的意见和方案。
方案一经提出,就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关注与质疑。
这是因为,1959年,灵武农场按国家农业部布暑,首次承担了在宁夏繁育从保加利亚引进的5个酿酒葡萄品种苗10万株的任务。
1960年春,栽植了134亩,但没成功,这与宁夏冬季寒冷及晚霜侵害关系极大。
在栽与不栽葡萄的犹豫中,农垦局长柳登旺、生产处长戈敢明确表态,玉泉营农场可以小面积试种。
1981年春,农场引进在国内己有2000年种植历史的龙眼(也叫秋紫)葡萄枝条,直接扦插,裁种了50亩,基本上失败了。
分析原因,是春季葡萄枝条插入土中,地下温度低,地面温度高,岀现了先发芽、不发根的观象,致使插条失水抽干而死。
在总结失败教训的同时,也找到了繁育苗木的方法,就是"火炕催根"。将剪好的葡萄插条浸泡,打小捆、直立码放在火炕上,下部用沙土掩埋。
给火炕加温,炕温保持在28一30度之间,让技条下部受热,上部浇水降温保湿,促使插条先发根、后发芽。
一月后将带根发芽的小苗移栽到地里,从而解决了葡萄在宁夏育苗的难题。
1982年春,农场从河北、辽宁、山东、引进大量的龙眼、玫瑰香、红玫瑰、白羽、雷司令、佳利酿、蛇龙珠、品丽珠等葡萄种条,盘了十几个连排大火炕,采用"火炕催根、直插建园"的办法,分别在二、三、六队和试验站栽种了3000亩,成活率达到了90%。可当年冬季遇上了冻害,保苗很不理想。
80年代的玉泉营葡萄园
1983年,农垦局邀请中国农科院辽宁果树研究所葡萄种植专家吴德玲来宁考察指导,并由他推荐从该所引进张国良、刘效义等4名技术人员落户在玉泉营农场,重点开展葡萄繁育、栽培与技术推广工作。
原宁夏农学院李玉鼎教授经常带领该院园林专业的师生到农场葡萄园教学实践,技术指导。
在实践探索与专家们的指导下,将"火炕催根、直插建园",完善为“火炕催根、营养袋育苗、开沟换土、覆膜深栽“的一整套栽培模式。
即:将火炕催根的幼苗,装入营养袋中,置于下沉式塑料小弓棚内,培育成壮苗后,于六月上、中旬栽入定植沟内,成活率达100%。凡栽植葡萄的地块,都必须按规划人工开挖深1米、宽80公分的定植沟,沟内填入作物桔杆,牛、羊、鸡粪,过砱酸钙和地表土。定植沟低于地面15公分左右并覆盖地膜,这样栽植的葡萄苗,扎根深,生长旺,冬埋土层厚,彻底解决了葡萄受冻害的问题。
1984年,玉泉营农场种植的5795亩葡萄第一年挂果,产量有5万公斤。
也就是这一年,为保证葡萄产业健康发展,自治区农垦局对玉泉营农场作出四项重大决定:1、调王大本担任农场党委书记。2、允许农场实行家庭农场土地承包责任制。3、批准年产4000吨的玉泉葡萄酒厂开工建设。4、将一、二、三队(原玉泉营分场)划归连湖农场管辖。
有了政策和技术做保证,农场干部职工发展葡萄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每年春秋季节,农场都要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人工开挖葡萄定植沟的大会战。
安排汽车、拖拉机到西山各羊场运回大量羊粪,还用火车皮从青海运来钾肥和骨土。
由于辛勤培育和大量投入,种岀的葡萄糖度高、颜色鲜、风味佳,不但能满足酒厂的酿酒需要,还有大量的龙眼和玫瑰香葡萄供应区内外市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凡是在银川销售的葡萄都被吆喝为"玉泉营的甜葡萄",大量的龙眼葡萄被客商运到兰州市场销售。
1990年,农场葡萄总产量达170万公斤,平均亩产275公斤,其效益远比种粮食高出很多。
玉泉营农场从试种葡萄到成功收获,这里面有广大职工的汗水浇灌,也有基层干部与技术人员的辛勤付出,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赵生义、张学文、梁纪元、罗喻、韩树峰、刘殿儒、杨乃积、高自伟、郎居新等。
2
培育龙头建酒厂
玉泉营农场大面积试种葡萄成功后,更加坚定了农场领导建设葡萄酒厂的信心和决心。1983年2月,农垦局批准成立了"宁夏玉泉葡萄酒厂筹建处",负责酒厂的建设工作。
当时酒厂的建设规模为;一期计划年产1500吨,二期4000吨,整体按年产10000吨进行规划。
1983年8月,酒厂筹建处开始招收第一批工人,通过文化考试,选拔了余浩德、俞惠明等八名农场职工子弟,经中国葡萄酒专家郭其昌先生的介绍,到河北昌黎葡萄酒厂进行为期一年的葡萄酒酿造技术学习与培训。
1984年9月,学习归来的8名技术人员,正好赶上葡萄采收季节。
他们利用农场的一处旧库房,买来100多口大水缸,开始手工发酵、配制葡萄酒的试验工作。经过努力,不但研制岀合格的甜型葡萄酒,而且还按照郭其昌先生提供的配方,酿造出第一瓶干红、干白葡萄酒。
1985年2月,试验通过了自治区科委的验收鉴定。玉泉葡萄酒厂正式酿造出宁夏第一批合格的葡萄酒,注册商标"贺宏"。
1984年5月9月,玉泉葡萄酒厂开工建设。
1985年部分车间试车运行,1987年7月20日,建筑面积13800平方米的宁夏玉泉葡萄酒厂正式建成投产。谭以智兼任葡萄酒厂厂长。
上世纪,我国的葡萄酒加工工业还是不够发达,加之受外汇指标的限制,葡萄酒厂的加工设备大多传统老旧。发酵和储酒车间全部是用混凝土浇注、内壁贴玻璃的水泥窖。配酒罐大多是碳钢的,不锈钢设备很少。关键设备也是国内厂家生产的不定型产品。一些配套设备只能靠农场修理厂技术人员和工人现场制作。
当时,国内老百姓很少喝到葡萄酒,对于干酒,从口感和价格上更是难以接受。
为适应市场,酒厂主要生产甜型酒及少量干酒。当时生产的15种甜型葡萄酒,深受广大消费者认可和好评,生产的酒基本上都被区内和周边地区的商家运走销售。干红、干白葡萄酒也逐步进入中、高档餐厅和宾馆。
1988年,葡萄酒厂生产销售各类葡萄酒399吨。在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上,半甜白、半甜红,"玉泉液"红、白葡萄酒,"双喜"红、白葡萄酒获得铜奖。1990年,干红葡萄酒经国家轻工业部检查抽样为A级产品。1991年,干红、干白葡萄酒荣获第二届北京博览会银奖,并被农业部评为"绿色产品"。
玉泉葡萄酒厂当时生产的各种葡萄酒
3
适应市场求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与国际葡萄酒接轨后,国内也全面停止生产销售调配型的甜葡萄酒,只许生产干型和蒸馏葡萄酒。
玉泉葡萄酒厂将面临着,产品调整、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市场转型的艰难抉择。
天有不测风云。
1991年5月2日凌晨,一场几十年不遇的晚霜冻袭击了玉泉营农场。经农场气象站人员测定,凌晨三点葡萄园内地表温度降至零下7度。
天亮时,当在葡萄园内放了一夜烟火防霜的职工看到被霜打蔫了的葡萄幼芽时,女人嚎啕大哭,男人捶胸顿足,职工们经过十年功夫培育的葡萄园一夜间毁了,怎不心痛?
这一年,葡萄总产量只有15万公斤,亩产25公斤,比上年减产10倍之多。
1992年11月,谭以智场长到龄退休,郭生智担任农场党委书记,笔者接任农场场长。
由于上年葡萄和农作物受灾,承包职工无法给农场上缴土地承包费和粮食;葡萄酒厂又处于转型期,效益不好,致使农场退休职工退休费、管理干部和文教卫生人员工资不能按时发放,还出现了农场无粮食供应职工家属吃饭的严重问题。
新一届场领导,面对灾害和市场带来的困难局面,及时做出了经营调整和自救方案。
在全力恢复更新葡萄园、酒厂主攻干酒生产与销售的前提下,为保民生、求发展,提岀了"小河有水,大河满"的治场理念。允许干部职工开发农场零散闲置荒地种葡萄、种粮食,引导农业队职工种效益高的啤酒大麦,鼓励职工各家发展以鲜食葡萄为主的庭院经济。
1993年初,笔者与新任葡萄酒厂厂长魏继武,到原西北农学院拜访留学法国归来的葡萄酒博士李华教授,恳请他到玉泉营农场考察指导。
李华博士来到农场考察时,对农场酿酒葡萄的品种选择、种植要求,酒厂的设备改造和干酒的生产工艺提出了很多指导意见,并明确告诉我们:"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中国最佳酿酒葡萄生长带之一"。
1994年,玉泉葡萄酒厂加入新成立的中国第一家集教学研、科工贸为一体的葡萄酒学院联盟。
在李华院长的指导下,用法国技术生产的干酒贴"李华"牌商标进入市场。至此,玉泉葡萄酒厂生产干红、干白的技术与工艺才真正意义上与国际葡萄酒接轨。
由于转型及时,政策激励,农场干部职工牢牢抓住葡萄主业不松手。除巩固恢复了原有葡萄园外,职工个人开荒种植葡萄1500多亩,农业队职工种啤酒大麦效益明显,以种植鲜食葡萄为主的庭院经济发展迅速。
效益好了,承包葡萄园和农田的职工也能按时上缴土地承包费,退休职工的退休费和文卫人员的工资基本上有了保障。
1994年8月,玉泉营农场被农业部农垦局、全国农林工会授于"全国农垦发展职工自营经济先进单位"。
李华博士
4
放开搞活兴产业
1995年11月,为做大葡萄酒产业,农垦局决定,将玉泉葡萄酒厂与玉泉营农场分离,蔡晓勤担任葡萄酒厂厂长。胡兴华接任农场场长。
1998年3月,经农垦局长王树林的协调,北京同力制冷设备公司投资参股,与玉泉葡萄酒厂、玉泉营农场组建了”宁夏西夏王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所生产的葡萄酒正式启用“西夏王"注册商标。
西夏王酒业公司很注重市场开拓与销售,将北京、西安、福建泉州作为三个区域销售中心,由此辐涉到全国十几个重点城市。北京销售公司,不但将西夏王销售到各大宾馆饭店,还被钓鱼台国宾馆选为国宴用酒。西夏王成为西安消费者心目中继长城、王朝之后的第三大优选葡萄酒品牌。
在泉州葡萄酒市场,西夏王占据了半壁江山。西夏王还销往香港、日本市场。2002年,西夏王酒业公司销售收入4000万元,创造了葡萄酒国内销售第七名的业绩。
2002年,西夏王酒业公司与江西的江中集团进行股份制合作,成立了"宁夏恒生西夏王酒业公司",将西夏王葡萄酒与新研制的"杞浓"牌枸杞酒推销到国内30个城市。
2004年,以玉泉营农场为核心的贺兰山东麓地区,被国家确定为继河北昌黎、山东烟台之后的第三个"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
放开搞活,吸引了许多企业和个人,纷纷到玉泉营农场投资发展葡萄酒产业。
1997年,上海企业家冷慧彬是第一个到玉泉营农场承包荒地种植葡萄的人。
20多年来,他累计投资1、5亿元,开发种植葡萄1000亩,建起了年产500吨的葡萄酒庄,所生产的"尚颂堡"葡萄酒全部销往江苏、上海、浙江。
1998年,宁夏第一家上市公司银广厦,转包了玉泉营农场东大滩8000亩荒地,斥巨资建起了高标准的酿酒葡萄园和贺兰山葡萄酒公司。后被法国保乐力加公司收购,继续生产"贺兰山"牌葡萄酒。
王三为、王彦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来到玉泉营农场大面积承包农田种植酿酒葡萄,2006年建成了具有欧式风格的"巴格斯"酒庄。
2002年,永宁县赵学文是在玉泉营农场第一个投资建葡萄酒庄的民营企业家,酒庄生产的"类人首"葡萄酒名扬区内外。
外来企业家的投资热情,引起了玉泉营农场干部职工的反响。
农场干部郭顺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积极带头开荒种葡萄。2000年,经申请批准建起了"郭公"酒庄。
原玉泉葡萄酒厂厂长魏继武,2002年申请停薪留职,成立了"宁夏鹤泉葡萄酒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贺玉”牌葡萄酒。
为创造良好的投资置业环境,搭建宣传展示葡萄美酒的平台,玉泉营农场成立了"玉泉葡萄旅游公司"。
经过三年的努力,修建了3公里长的葡萄长廊,开挖了300亩水面的"玉泉湖",湖中心的“玉泉岛"是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串起了葡萄园、酒厂和各酒庄为一体的旅游大景区。慕名而来的游客,徜徉在葡萄架下,漫步在酒窖里,荡舟在湖面上,留连在绿岛中,摘葡萄、品美酒、吃美食、观美景。从2000到2009年的10年间,共接待游客70万人次。
2004年,玉泉葡萄旅游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授于全国第一批、宁夏第一个"工业旅游示范点",并评为三A级景区。为宣传玉泉营农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起到了"窗口"作用。
5
继往开来圆梦想
2013年,自治区成立了葡萄酒局,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篷勃兴起。
目前,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7万亩,建成葡萄酒庄86家,年产葡萄酒1、2亿瓶。葡萄酒产业成为宁夏的一张"紫色名片"。
宁夏农垦企业集团,在改造提升西夏王酒业公司生产规模与销售能力的同时,于2012年,投资1、3亿元,在玉泉营农场新建了一座高标准的"玉泉国际葡萄酒庄“,打造以玉泉营农场为核心、辐涉周边农场的葡萄酒产业集群。
38年来,玉泉营农场的历届领导始终抓住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
葡萄种植面积从最初的3000亩,发展到现在的2万亩,年产量17000多吨,平均亩产超过800公斤。并带动连湖分场、黄羊滩等周边农场种植葡萄5、5万亩。
1998年,玉泉营农场成立的"玉泉优质葡萄脱毒良种繁育中心",第一年,就从法国引进赤霞珠等脱毒葡萄种条50万枝,成功育苗300万株。
20多年来,该中心用先进的育苗方法,共繁育各种优质葡萄苗木6000多万株,保证了贺兰山东麓约20万亩优质酿酒葡萄的栽种需求。
在玉泉营农场境内座落有:西夏王葡萄酒业公司,农垦玉泉国际葡萄酒庄,保乐力加(宁夏)葡萄酒公司,鹤泉葡萄酒公司,新慧彬葡萄酒庄,类人首葡萄酒业公司,巴格斯葡萄酒庄,郭公庄园葡萄酿酒公司。阳阳国际葡萄酒庄,兰山骄子葡萄酒庄,兰轩葡萄酒庄,北青木兰葡萄酒庄。
这12家葡萄酒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达5、5万吨,带动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5万亩。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一批批学有专长的大学生,来到玉泉营农场和葡萄酒厂,投身到葡萄栽培与酿酒的实践中奉献青春。现在大都成了高级园艺师和高级酿酒师,有的还走上了场(公司)级领导岗位。
他们中有从事葡萄繁育与栽培管理的郭惠萍、安宏伟、马永明、拓维庶等;有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毕业的冯晓霞、罗跃文、李元乐、丁玉镯等10多位学子。
在这些大学生的影响和帮助下,农场和酒厂的年青工人通过培训和自学,成长岀了俞惠明、周玉珍、陈建普、王平来、白明等20多名具有酿酒师及以上职称的本土专家。
现任西夏王葡萄酒业公司首席酿酒师的高级工程师俞惠明,自1983年以来,始终坚守在玉泉葡萄酒厂和西夏王酒业公司,高薪外聘不动心,潜心酒厂搞技术,不懈的钻研和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他现在是中国葡萄酒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葡萄酒评酒师、国家一级葡萄酒酿酒师;自治区"劳动模范"和"五一奖章"获得者。2016年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2017年自治区授于宁夏葡萄酒唯一"俞惠明技能大师工作室"。
玉泉营农场和西夏王葡萄酒业公司,不但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发展起到了经验借鉴和引领作用,也为葡萄种植基地、酒庄培养了许多技术人才。
从玉泉营农场和西夏王酒业走岀去,到贺兰山东麓葡萄基地、酒庄担任技术指导的达百人之多。其中还有被远聘到甘肃、新疆、陕西、内蒙古等地。
昔日负重前行的玉泉营农场,剥离了社会职能,改制为"玉泉营农场有限责任公司"。
改制后的公司领导,发展葡萄与葡萄酒的初心不改,带领职工群众致富的使命不变。
当与现任玉泉营农场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占伟谈起农场前世今生时,他动情的说:"玉泉营农场的前辈们敢为人先,执着地发展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厚家业。我们绝不辜负前任历届领导和广大职工的期望,按照农垦企业集团的产业发展要求,坚守"好葡萄酒是种岀来”的理念,为西夏王酒业和各酒庄提供优质的酿酒葡萄,确保玉泉营农场产区品牌葡萄酒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服务于职工群众和酿酒企业,使他们从发展葡萄与葡萄酒中得到更多实惠,共圆紫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