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陵渡口走出的少年郎,意外与葡萄酒结缘,美酒的梦想在书本与实践中浸渍发酵;初入行业的懵懂和辛苦,被岁月柔化成经验与真知,谁还记得那梦中呓语;八千里路云和月,扯不断酿酒师对风土的眷恋,更深刻了他对葡萄酒的理解。他就是党国芳,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这是一段属于他和葡萄酒的独家记忆。
风陵渡口向西去 归来已是酿酒人
党国芳的家乡在山西芮城县风陵渡镇,没错,就是那个金庸笔下“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的风陵渡,一个凡是读过《神雕侠侣》的人不会忘记的名字。
风陵渡,在山西省芮城县西南端,背靠中条山,前临黄河,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素有“鸡鸣一声听三省”之说。金人赵子贞《题风陵渡》就有一句:“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生于斯长于斯的党国芳也如那些来去过往的旅人一般,从这里走入秦地。
1998年,党国芳考取了西北农业大学(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之所以选择西农,党国芳认为与从小的耳濡目染分不开。党国芳的家乡以农业为主,又地处三省交界,儿时记忆里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电视节目不少都是陕西渭南与河南三门峡地区的,通过这些节目他知道了陕西杨凌——国家的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这个国字头的名号当时乃至现在的西北农业领域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入校的新生座谈会上,党国芳对西农葡萄酒学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学院当时是亚洲唯一的一所葡萄酒学院,是一个很新兴的专业,二是学院的课程体系涉及农(葡萄种植与栽培)、工(发酵与设备等)、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当时感觉能踏入亚洲葡萄酒领域的最高学府的大门,真是太幸运”,怀着对专业的好奇和热情,党国芳就此开启了开心快乐的葡萄与葡萄酒人生旅程。
潜心一线,乐在其中
本是兴趣所致,尔后披荆斩棘,方能一往无前!在求学的那段时间里,有些过程虽然在外人看来枯燥乏味,但党国芳却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无论是基础课上的繁琐数据和理论,还是在葡萄园里的育苗扦插、修剪,亦或者是酿造、分析、品尝,更别提有趣的昆虫实验课、植物种类辨别……回想大学四年时光,党国芳认为西农葡萄酒学院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为日后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外,如同将一棵葡萄树种在了合适的风土之中,而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更如阳光雨露一般,对他的人生影响深远。
党国芳查看葡萄生长情况
2002年,大学毕业的党国芳与同学一起来到莫言的故乡山东高密,就职于山东的一家葡萄酒公司,在此工作了近一年多的时间。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校储备的理论知识终于迎来了照进实践的窗口,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手酿酒师党国芳得到了迅速提升。
2003年前后,以新天(今中信国安葡萄酒业)为代表的新疆葡萄酒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掀起了一股“中国葡萄酒普及风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酿酒行业的人才也不再拘泥于传统产区,纷纷来到西部,在天大地大的新疆热土上施展抱负,党国芳就是其中一员。从那一年加入起,他未曾想这一待就是一十六载。
当时,在党国芳等新入职的技术骨干被派往新建的准东厂工作(准东地处阜康市西侧,是准东油田的后勤基地),从助理酿酒师做起。党国芳对自己的第一个榨季趣事记忆犹新,2003年榨季的一天,疲累的党国芳一回宿舍就倒头大睡,熟睡不久便开始说起了梦话,梦话的内容竟然还与工艺操作有关,同宿舍的师弟成正龙便饶有兴致地接过话茬,两人就这样你来我往的说了好几句。等党国芳醒来成正龙再问他时,他全然不记得,只隐约梦中说了一句“如果控制不好,挥发酸会变高”,睡觉都念念不忘参数控制,可见他们的工作是有多投入。在准东厂将近两年的工作时间,党国芳主要工作场所就在酿酒车间里,每天往返于车间各个岗位、安排落实工艺执行情况,光榨季里罐顶查看每天就要十多次,车间里一百多个罐,每罐的品种、发酵状态党国芳烂熟于心。
工作中的党国芳(左)
留恋风土,虽八千里吾往矣
两年后的2005年,党国芳被派往上海灌装中心负责技术质量和生产工作,上海灌装中心刚建成,在技术、生产、葡萄酒专业人才上都需要下大功夫,对员工的现场操作培训成了党国芳一开始的日常核心工作,从车间下胶、冷冻、硅藻土过滤等一直到制冷机、空压机等操作,后续再到整个灌装线设备的操作培训和故障解决等,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有时遇上刚培训完独立上岗操作的员工,党国芳即便是半夜一两点也要去现场再看上一看制冷机的运行情况。
尽管工作辛苦,但在最细节的操作培训过程中,党国芳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层面的理解,生产、技术、质量、设备、财务、人员管理等诸多环节的负责和参与也提升了他的综合能力,在上海的八年时间里,党国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依然展露出学霸本色,考取了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食品工程硕士。
实践出真知,重回母校,工作岗位上的经验和科研成果相辅相成,党国芳率先在国内进行了不同类型软木塞和高分子塞封瓶后对葡萄酒的质量影响的研究,先后在《食品与发酵工业》、《中国食品学报》和《South African Journal for Enology and Viticulture》发表相关文章,对国内葡萄酒企业认识和选择使用不同瓶塞起到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提高大家对灌装封瓶环节的重视程度。
2013年初,党国芳再次回到了新疆玛纳斯工作,繁华的都市没有牵绊住酿酒师的脚步,唯有能酿出一瓶好酒的风土才是他想追随的。“玛纳斯是中信国安葡萄酒业的生产核心,这里是中葡的大脑和中枢,每年榨季结束的新酒集中品尝阶段,能直观、明显地体会风土差异对葡萄酒的影响”,党国芳对新疆风土的自信源于刚到中信国安葡萄酒业的第一个榨季,那一年的霞多丽,技术团队利用真空浓缩机低温浓缩了部分霞多丽葡萄汁,发酵中期加入正常发酵的霞多丽葡萄汁,后期由混合了10%左右的雷司令发酵,仅仅进行了简单的自然澄清便送去参赛,却意外摘得了当年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的银奖,之后更是成为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霞多丽甜白,在当时干型酒大行其道的市场中独树一帜,增添了别样的甜蜜风味。回到玛纳斯的这六年来,在党国芳的参与下,中信国安葡萄酒业以旗舰品牌“尼雅葡萄酒”屡次获得国内外大奖。“既有工作成就的喜悦,又有对后续工作的鞭策,天时、地利、人和,因时因地制宜,缺一不可”,对于这些荣誉,党国芳认为要归功于技术团队的不断进步。
党国芳与同事品鉴酒样(左)
二十多年来,中信国安葡萄酒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突破,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主持新疆自治区各类重大专项、申请并建立新疆葡萄酒工程中心等,尤以对“中国风土”的研究备受瞩目。2016年,中信国安葡萄酒业与中国农业大学葡萄酒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段长青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天山北麓玛纳斯小产区风土研究方面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2016年7月首次发布了《新疆天山北麓玛纳斯产区葡萄酒风格的发掘与固化》风土研究数据报告,2017年中国葡萄酒小产区认证启动,对产区基本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酿造酒品的品质乃至产区所获奖项、销售与民生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评,由行业内具有权威影响力的5名以上专家组成专家组经过实地考察、反复审核最终完成认证。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所在的新疆玛纳斯成为全国首家酿酒葡萄认证小产区。
“每一瓶卓越的葡萄酒,无一不反映出产区的风土与特色,以及酿造技艺与文化底蕴的融合。相信我们通过多年持续不懈的探索与努力,能够最优化地挖掘当地风土特色,酿造品质优秀,特点鲜明的葡萄酒”,这就是党国芳现在为之努力的方向。酿酒师对于风土的眷恋,应许流淌在血液当中吧!
中葡酒业玛纳斯小产区代表产品——尼雅酿酒师干红干白
善思善学,葡萄酒浸润人生
个人与企业的目标一致时,最终的结果必然是相互成就,这也是党国芳与中信国安葡萄酒业之间的最好写照。进入中葡16年来,党国芳从小小的助理酿酒师成长为生产部经理,经历的是车间里的摸爬滚打,是漂泊在外的深夜苦学,是那些熟睡中不忘工作的梦乡……换来的是硕果与佳绩。工作期间,党国芳多次获得公司先进个人等奖励;行业内,先后获得“金葡萄创业奖”、“新疆葡萄酒品酒大师”、“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并通过考评选拔先后成为国家一级品酒师、新疆葡萄酒评委,国家级葡萄酒评委。
对于酿酒,党国芳认为,优质的原料是先天条件,同时要求酿酒师必须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和操作环节都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遇到特殊年份,葡萄早采或晚采几天都会对最终酒质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入桶、灌装、转酒等环节的温度控制不好,影响到氧气的溶解量,进而对酒质产生影响;瓶塞选择不合适或与瓶口不搭配,对酒的后期瓶储产生影响等。“这些工作,都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能够完成或控制好,而是需要一个团队去完成,因此建设好一个团队对酒庄、酒企来说至关重要”,在党国芳眼里,酿酒师有时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一支沟通顺畅、细节把控完善的团队。
党国芳所在的玛纳斯2018年成为全国首家酿酒葡萄小产区
作为一名中国酿酒师,党国芳对行业的思考从未停止,他认为中国葡萄酒要发展,亟需加强产区推广,重视科研创新与整体统筹规划,重视中国葡萄酒文化自信建设。其中他尤为强调中国葡萄酒文化自信建设,“尽管中国的葡萄酒现代化生产快速发展是近30年多来的事,时间相对较短,但是中国葡萄酒有着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等待挖掘,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重视结合当地人文、历史、习俗等与葡萄酒建立紧密的结合,树立并加强中国葡萄酒的文化自信建设,是中国葡萄酒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
从白衣飘飘的学生时代开始接触葡萄酒,葡萄酒浸润了党国芳的人生,让他收获了事业与爱情,品味了快乐和幸福,如今他和从事分析检验的爱人已扎根新疆,并影响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姐姐一家在家乡也种植了一小片葡萄园,去年已经可以酿酒了,葡萄酒是快乐的使者,不论在生产或者消费环节,当您认真投入时,葡萄酒都能给人们带来快乐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