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酿酒设备的国产化程度和技术性能也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些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配套企业,对于国产葡萄酒行业的顺利起步及稳步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创建于1997年的烟台裕昌机械有限公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家葡萄酒设备制造厂,父子两代人的创业经历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一朵浪花,更是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
裕昌机械的故事还要从一条小型灌装线说起。1979年8月,张裕公司从国外引进了一条小型的灌装生产线,在急需调试设备时,却正好赶上了欧洲的法定假期,外方技术人员不能如期前来。这将延误灌装线的投产使用,进而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所以亟需烟台当地有机电专长人员的协助。
1979年7月,邓小平来烟视察,加快了烟台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步伐。石勇智与葡萄酒行业的故事也从那一年开始。
机缘巧合,当时石勇智在烟台缝纫机厂任厂长,缝纫机厂与张裕公司同是一轻局的兄弟单位。一次会议上,石勇智从张裕公司分管领导口中得知引进的灌装线需要调试这一情况后,便欣然承担了这一颇为艰巨的任务。因为之前他也没有同类设备安装调试的实际经验,为避免出现差错,他便带着两名技术人员,从对引进设备功能要求、结构原理入手,细致研究,审慎操作,顺利圆满的完成了灌装线的调试任务,同时也掌握了该类设备的技术要点。
这是石勇智第一次接触现代化的葡萄酒酿造设备,虽然现在看来那条灌装线并没有太多精妙之处,但对于当时正处于蹒跚起步的中国葡萄酒产业来说,却已经是最先进的了。正是这一次偶然经历,让石勇智对葡萄酒、葡萄酒机械设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国内葡萄酒机械设备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国家轻工部下属的广州轻机、南京轻机、河南新乡轻机都曾是业内的先行者,但主要以前处理设备中的“葡萄破碎除梗机“和灌装设备为主。不但产品类型单一,在产品结构、功能、外观等工业设计方面,也难以与国际上同类设备相提并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葡萄酒产业发展开始提速,正值企业产能不断提升,大规模引进葡萄酒机械设备之时,但当时国内并没有产品结构、功能先进,种类齐全的定点生产厂家,葡萄酒生产企业企业只能花费大量外汇从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采购。国产设备的研发滞后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葡萄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
“如果说第一次接触葡萄酒行业是因为张裕,那后来完全进入葡萄酒行业还是因为张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石勇智如是说。原来,由于当时的工作需要,石勇智被调到一个连续多年亏损的自行车零配件厂任职,工厂转产势在必行。
1987年,烟台被授予“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称号。
此时,时任张裕公司分管生产、技术设备的徐滋恒副总经理建议他,尽快转到研制葡萄酒生产专用设备上来。说起来简单,但面临的问题却不少,一没图纸、二没经验,再加上自行车配件和葡萄酒机械设备风马牛不相及,这么大跨度的转产能行吗?很多人怀疑,但石勇智却信心十足。这份信心不仅来源于张裕公司提供的信息和实践支持,还来自对于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期许。1984年,烟台被国务院确定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此后烟台又被O.I.V.(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命名为国际葡萄和葡萄酒城。烟台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以张裕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葡萄酒业的战略目标,而烟台张裕公司及其产品也在国内外市场空前走红。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石勇智带领技术团队与张裕展开技术合作,首先从前处理设备除梗破碎机入手,结合张裕百年的实践经验,对德国、法国、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先进设备进行研究借鉴。在时任张裕副总经理徐滋恒、长城葡萄酒公司总工彭德华等业内专家的全力支持下,研制生产出了5吨、10吨、 20吨、50吨等系列产品。样机经测试,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改变了过去先破碎后除梗的工作原理,不仅让除梗率达到95%以上,除梗含果率也达到低于1/1000的最好水平。1986年10月8日,石勇智组织研制生产的FYG型葡萄除梗破碎机在原轻工部机械局主持下,邀请了轻工部北京、广州设计院,烟台张裕、天津王朝、河北长城、北京东郊葡萄酒厂、青岛葡萄酒厂等全国22家有关单位进行样机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国产葡萄除梗破碎机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有的指标还忧于国外同类产品。该产品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完全可以替代进口。鉴定会结束后,张裕公司以及北京、青岛、新疆等11个省、市、区近10多家葡萄酒厂先后选用了这种产品。
三
有了好的产品和销路,那个连续多年亏损的自行车零配件厂一举摘掉了落后的帽子,取而代之的是烟台轻工食品机械厂,成为原轻工部酿酒食品机械定点企业。此后,石勇智又率技术团队先后研制出白兰地蒸馏设备、旋转发酵罐、葡萄除梗破碎及压榨等成套设备,取得了多个行业第一,填补了葡萄酒机械设备的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石勇智结合国内葡萄酒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设备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和改动,使设备运行更符合实际生产需要,提高了功能和可靠性,再加之更为便捷的售后保障,从而打破了葡萄酒行业单纯依靠进口设备的局面,为企业、国家节省了大笔外汇资金。为了鼓励烟台地区在葡萄酒行业上的技术创新,80年代中期,国家轻工部曾连续多年划拨技术开发经费累计多达200多万元给烟台轻工食品机械厂予以支持。
克服紫铜焊接,夏朗德蒸馏壶实现国产化
然而,不是所有的研发都是一帆风顺的,裕昌机械今天最成功的产品莫过于蒸馏设备,包括夏朗德蒸馏机组、阿尔玛涅克蒸馏机组、固(液)态蒸馏机组。其中,阿尔玛涅克负压蒸馏的目前已经研制成功并取得了理想的试验效果。目前,该公司的蒸馏设备已经覆盖国内外150多家酒类生产企业。可回忆起1987年主持研发的第一台国产蒸馏设备,石勇智颇为感慨地说,“困难重重,一波三折”。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国家改革开放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到中国投资兴业,不仅带来了西方文化,也带来了洋酒消费的风尚。烟台张裕生产的白兰地由年产不足万吨猛增到3万多吨。而在当时,生产白兰地的关键设备是夏朗德蒸馏壶,工艺复杂不说,该型设备的蒸发、分馏、冷凝等技术参数等设计规范都是空白。蒸馏器、分馏器、鹅颈管的材质还必须要使用紫铜,摆在石勇智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紫铜的焊接问题,当时国内紫铜的焊接在民用领域未曾有过应用,只有在书本中才能找到只言片语,怎样操作、应注意事项统统没有先例可循。最终在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山东工业大学的专家协助下,顺利解决了紫铜的焊接问题。缺少焊丝,便只能从母材上截取充当;工人们没经验,石勇智亲自上手焊接……就这样,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5套夏朗德壶式蒸馏器的设计试制和安装调试,费用仅为当时进口蒸馏设备的40%。
石勇智(左)在甘肃庆阳帮助当地企业完成夏朗德蒸馏机组的调试
几年后,石勇智因工作调动离开了烟台轻工机械食品厂,但这段工作经历却为后来的再度回归,即裕昌机械的建立埋下了伏笔。“虽然期间短暂离开了这个行业,但给我留下了许多无形的财富。一方面,对葡萄酒行业、葡萄酒机械设备发展方向有了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让我意识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让企业、行业永葆活力”。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国葡萄酒行业曾经历过一段低谷期,产品结构逐步调整,全汁酒替代了半汁酒,干型葡萄酒市场占比越来越大。在动荡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的葡萄酒企业不断增加,经营差的企业不断倒闭。而烟台轻工机械食品厂也在石勇智的离开后渐渐迷失在市场变革的潮水中……
在第一篇文章中,虽然“裕昌”还尚未登场,但中国葡萄酒发展却已来到了“柳暗花明”的拐点。主人公石勇智有技术、有梦想,又该如何施展?新企业“裕昌”在发展初期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局?是为生存而妥协,还是为未来而奋进?敬请关注“裕昌机械22周年”(2)《守正出新 循道致远》
版权所有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