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葡萄界奥运会”之称的国际葡萄遗传与育种大会每4年举办一次,是世界葡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交流的最高国际平台,学术水平高且参会人员涉及的国家最为广泛。
上一届大会于2014年在北京市延庆县举办,不仅让世界对中国葡萄研究和产业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促进了我国葡萄遗传育种的进步和发展。今年,会议举办权重新回到法国。波尔多ISVV(葡萄与葡萄酒科学研究所)于7月15至20日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国际葡萄遗传与育种大会。
借此机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李绍华研究员带着中国自主选育的抗寒葡萄品种酿造的系列葡萄酒来到波尔多,举办了一场“中国特色葡萄酒品鉴会”。
此次品鉴会于7月16日晚7点在位于波尔多市中心久负盛名的Grand Hôtel拉开帷幕。80余名专家受邀参加并出席品鉴会,其中包括以美国葡萄遗传育种知名教授Bruce Irving Reisch、Grant Cramer和意大利知名教授Mario Pezzotti、上海交通大学卢江教授、沈阳农业大学郭修武教授为代表的活跃在国内外葡萄遗传育种领域的教授专家,ISVV/DNO(法国国家酿酒师协会)负责人Pirrre-Louis Teissedre,ISVV葡萄生理生态与功能基因组研究团队负责人Serge Delrot教授和Nathalie Ollat研究员与多家波尔多知名酒庄负责人与酿造专家以及RVF法国葡萄酒评论专家,本人也有幸受邀并参加了此次品鉴会。
品鉴会期间,李绍华研究员首先向大家展示了耗时约60年,历经三代人不懈努力自主培育的杂交品种‘北红’和‘北玫’的育种过程,及其主要的生物学性状和果实品质。
这两个品种遗传了其亲本野生山葡萄(Vitis Amurensis)的高抗寒与高抗病能力,在中国北方种植区不需要埋土防寒,并在长江流域高降雨量的种植区表现出极高的抗病能力。
自2008年通过审定以来,‘北红’和‘北玫’葡萄的推广已覆盖全国19个省,种植面积超过1000公顷。作为酿酒葡萄品种,除了突出的抗寒与抗病能力,‘北红’和‘北玫’还具有优异的果实品质:含糖量高、着色好且遗传了其亲本麝香葡萄浓郁复杂的香气成分。
会上,国内著名酿酒师顾问李德美老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5款分别由‘北红’和‘北玫’酿制的单品种酒和混酿酒,包括4款干红和1款半甜桃红葡萄酒(表1)。5款酒在年份、产区、葡萄品种和酿造工艺上有所不同。
品鉴期间,法国专家与酿酒同行对这5款葡萄酒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认同。一致认为,‘北红’和‘北玫’单品种酒各具特色,其中‘北红’具有浓郁的蓝莓和李子香气,‘北玫’的香气非常芬芳,带有经典的玫瑰、甜瓜等香气。与‘北玫’相比,‘北红’葡萄酒酒体结构更加强劲。第三款‘北红’与‘赤霞珠’混酿酒结构平衡,入口柔和,二者搭配相当协调。
当前世界上广泛选育种间杂种来提高葡萄的适应性。欧山种间杂种‘北红’和‘北玫’不仅具有极高的抗寒与抗病能力,同时克服了种间杂种常有的单宁含量低而酸含量高的不足。用它们酿造的葡萄酒酒体强劲、香气复杂、糖酸平衡,在品鉴会上受到一致好评。
世界上不乏优秀的葡萄品种,并不是只有‘赤霞珠’和‘美乐’等经典品种才能酿出好酒。只有选择适合当地风土的优质葡萄品种,才能酿出高品质且独具特色的葡萄酒。中国科学家及从业者已经认识到这点,并正对此做出努力。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自主培育的杂交品种‘北红’和‘北玫’,品质优良、特色鲜明且适宜中国的风土,能够为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在此基础上,此次品鉴会的成功举办也扩大了中国葡萄酒的世界影响力,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葡萄酒产业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