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支某宝的年度关键词让大家伙暖心了一波。回顾远去的2017年,中国葡萄酒都曾经历了些什么?且看年度关键词——

海外并购
2017年,张裕先后收购了智利魔狮酒庄、澳大利亚歌浓酒庄,进一步扩大了海外市场布局。另一方面,摩塞尔酒庄酒进驻世界三大零售企业之一的Tesco,并出口至俄罗斯,继出口英国、荷兰、瑞士、德国、奥地利和波兰之后,再度进入欧洲国家。
——业内点评:张裕把国产酒拿出去,海外酒庄并购回来“双轨并行”,这种行业标杆的行为势必会引发连锁效应。一方面,将促进海外更多的优秀酒庄及资源会更快被来自中国的资本竞相争夺;另一方面也鼓励更多的国产葡萄酒品牌探索海外市场。
11月9日,威龙股份投资1.18亿澳元(折合约6亿元人民币)的威龙澳洲米尔迪拉酒庄开工建设,这也是对威龙“基地全球化,品牌国际化”战略的践行;12月6日,威龙再发公告,叫停原定的1.8万亩有机酿酒葡萄种植项目,转投澳洲种植区,新项目总投资1.39亿元人民币。
——业内点评:国内酿酒葡萄种植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如甘肃武威地区,连续发生多次霜冻,使该地区酿酒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威龙为了保障原料品质,转投海外基地也是合理的选择之一。
近年来,国产葡萄酒巨头张裕加快了国外收购酒庄的步伐,中粮集团也通过中粮名庄荟大力发展与国外酒庄的紧密合作,威龙选择通过“借船出海”布局海外业务,实现进口产品自有化,以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重振企业销售业绩也是一种出路的探索。业内人士分析,中国葡萄酒企业在布局海外业务的时候普遍会遇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管理模式差异、价值观差异等问题,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葡萄种植园,也应注重风险防范,市场是否会买账,也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去往远方,为的是更广阔的的天地!
营销创新
2017年,张裕优化了产品线,对现有品牌和产品线进行彻底梳理,大力压缩品类数量。一方面,醉诗仙系列改换了全新产品形象;另一方面,解百纳升级至第九代产品,营销政策也有重大调整。
——业内点评: 张裕大力推广醉诗仙,一方面是迎合消费者对于入门级葡萄酒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顺应了中国葡萄酒消费结构持续向中低端下探的行业趋势,同时,也体现了张裕以打造大单品带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市场战略。张裕对于解百纳的管理将会是力度与范围空前的,这无疑也是对传统经销模式的一种挑战与颠覆。未来,张裕解百纳将有可能成为中国市场上第一个全国甚至全球所有区域统一标准的产品系列,从而为“大单品”的销售与市场推广模式打开一条可借鉴的道路。
中粮葡萄酒11月下发通知,全面梳理产品线,淘汰部分低效无效产品,第一轮SKU梳理淘汰407个,约占总数的近40%。同时,长城明确了旗下桑干酒庄未来主推的特别珍藏西拉、珍藏级梅鹿辄/赤霞珠、珍藏级雷司令、首席酿酒师甄酿干红等四款大单品。
——业内点评:国内葡萄酒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低价酒价格竞争在电商的催动下变本加厉,国内灌装的兴起带来散酒进口大幅增长,因此对于长城葡萄酒来讲,低端产品早已经是鸡肋。基于此,“拓展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战略”成为必然,而削减SKU是必选项之一。
12月,威龙推出有机葡萄酒战略新品威龙有机葡萄酒玛瑟兰C18,其原料来自于威龙甘肃沙漠绿洲有机葡萄庄园,是一款大单品商业化战略与有机概念结合的产品。
——业内点评:威龙将有机葡萄酒和大单品运营方式、品牌化叠加的策略,具有品牌、品类、产品和推广优势,运作得当可以解决有机葡萄酒在中国市场运作的痛点,对渠道伙伴和目标消费者构成持续吸引力。
除上述之外,通葡2017年对原有“红梅”品牌进行了全新升级,推出了全新的“大红梅”系列。楼兰酒庄“古堡系列+深根系列”大单品战略也收效明显,仅在2017上半年就取得了营业额同比增长22.93%的成绩。甘肃莫高临近年底也推出了“新的酒类单品宠儿”——莫高起泡葡萄酒。华东葡萄酒继续坚持干白战略,优化了市场政策、产品结构、销售运营体系……
三巨头换帅
9月28日,原中粮名庄荟国际酒业总经理李士祎先生通过中粮集团内外选聘方式接任长城酒事业部总经理,同时担任中粮酒业副总经理一职。李上任后将负责制定长城酒业务战略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并组织实施;推进长城酒事业部企业化改革,实现产供销一体化;负责长城酒事业部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完成经营目标;推进长城酒事业部混合所有制改革。
——业内点评:长城葡萄酒在市场运营和战略布局上都遇到挑战,是此次聘任总经理的重要原因。长城葡萄酒近几年业绩起伏和其不断的组织管理构架调整密切相关。长城国产葡萄酒和名庄荟进口酒融合管理,充分体现了中粮集团对葡萄酒品类的战略高度,应该是一个高目标系统工程的开始,而不是一个短期行为。中粮国产、进口葡萄酒两个独立业务部未来通过渠道优化、资源优化之后,带给整个行业的是一场大风暴,一次聚变。
11月2日,王朝酒业高层再度出现变动,其大股东天津食品集团财务副总会计师孙军将接替郝非非任董事长,天津食品集团宣传部部长李广禾接替尹吉泰任总经理。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至今,王朝酒业连年亏损,2017年3月8日,王朝酒业发布盈利警告,预期于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继续录得亏损,2017年8月11日再发盈利警告,预期截至2017年6月30日6个月的未经审核的综和亏损金额同比下降50%。
——业内点评:王朝想要获得很大的改善,只是单纯依靠换领导的话,可能性几乎为零,目前王朝急需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但农垦集团正缺少这方面的人才。王朝的问题在于不懂得自我进化,它是由于内部原因倒下,不是因为外部市场原因,不能自我更新、进化的企业,一定会被时代抛弃;其次王朝在战略上是迷失、模糊的,战术、手段严重不足,此次的换帅,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只能说是“换汤不换药”。
12月8日,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利强先生正式退休,现任张裕集团副董事长、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洪江先生接任。至此,中国葡萄酒龙头张裕正式进入“周洪江时代”。
——业内点评:孙利强在张裕公司任上多年,确立市场方向,强化品质理念,谋划张裕上市,破局企业改制,优化酒庄酒发展等方面功绩显著,为张裕葡萄酒的市场领先地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荣誉等身。而接任者周洪江对世界葡萄酒业的发展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他在总经理的任上,提出了“传奇品质百年张裕”的企业经典主题语、“五到位”的市场开发模式和 “一个布局,四个调整”的营销思路,构建了国内葡萄酒行业强大的市场营销网络。面对国外葡萄酒企业的冲击,他制定了“引进竞争,共同培育市场”的策略,先后与法国卡斯特、法拉宾、意大利意迩瓦公司、新西兰凯利等国际公司开展了广泛的投资与合作。此次平稳过渡换帅,预示着张裕公司走入一个“新时代”。孙利强功成身退,已在张裕公司工作多年并游刃有余的周洪江,将开创另一个属于张裕的时代。
虽然2017年三巨头同时换帅,但却是各有喜忧,张裕公司平稳过渡,开启新的时代;中粮葡萄酒新帅上阵,大有可为;曾经三巨头之一的王朝亏损继续,临危受命能否扭转乾坤尚不可知……
产区品牌
烟台产区 2017年,由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局、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协会主办的烟台葡萄酒巡展推介会先后走进郑州、西安、成都、泉州等4个城市。来自烟台产区的张裕集团、威龙葡萄酒、黑尚莓、南山庄园、瑞枫奥塞斯、中粮君顶、国宾酒庄、瀑拉谷酒庄、海市酒庄等葡萄酒企业集体亮相推介会。2017年也恰巧是烟台被OIV组织授予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称号30周年,并举办了主题书画摄影展等活动。
贺兰山东麓产区 宁夏将2017年定为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发展的主题确定为“品牌建设年”, 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建设为抓手,着力在规模效益、品牌建设、市场拓展、产区监管上下功夫,完善葡萄酒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在品牌建设方面,先后举办产区葡萄酒博览会、赴波尔多参加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组织参加世界葡萄与葡萄酒大会,参加国际葡萄酒教育家协会年会;举办春耕展藤、葡萄酒旅游论坛、媒体行等专题活动;举办电影节、筹划微电影拍摄、整合产区宣传形象,通过讲好产区故事推广产区葡萄酒。
秦皇岛产区 秦皇岛产区2017年通过举办国际葡萄酒节、国际马瑟兰葡萄酒大赛等活动,并针对京津等地的旅游客源丰富特点,在秦皇岛黄金海岸连续举办15场“醉美山海”葡萄酒系列品鉴推介活动。5月在河北廊坊推介同时,与中国酒业协会签署葡萄酒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并申报、通过了中国葡萄酒城荣誉称号,这些活动、举措都极大提升了秦皇岛产区的影响力。
新疆产区 新疆各产区则是通过举办节会、开拓疆外市场,并在一些重要展会上举办推介活动。3月17日,醉美新疆——吐哈产区葡萄酒品鉴会、醉美新疆——天山北麓产区品鉴会先后、醉美新疆——巴州焉耆盆地产区品鉴会亮相2017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
2017年,国内葡萄酒产区在品牌建设方面动作频频,说明了国产酒在市场思维、运作模式等方面已有所突破,发展接地气,讲自己故事,正在完善自己的葡萄酒文化体系。
20周年、80周年
2017年对于很多酒庄、酒企是值得纪念的一年,时间定格了记忆,往事诉说了辉煌,怡园酒庄成立二十周年、马丁酒庄成立二十周年,通葡股份80成立周年……当这些中国葡萄酒的品牌纷纷迈进一个新十年的门槛时,也见证了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历程。
怡园,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家族小酒庄,父女两代人励精图治,成就了国内精品酒庄的No.1。
马丁酒庄,曾一度是长城品牌的原酒工厂,历经无数波澜,后专注品质提升,顺应市场规律,从原酒厂完美蜕变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精品酒庄,国内仍然有许多企业在这条路探索前行,有些成功转型,也有些零落飘散,淘汰往往残酷,但总会给消费者留下更好的。
拥有80年历史的通葡也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葡是曾诞生过“中国第一支波特酒”“中国第一支冰酒”“出口型红梅山葡萄酒”的地方,通葡也曾是新中国甜型葡萄酒的代表,如今早已成为“中国甜型葡萄酒的领导者”,并多年专注于中国特色的山葡萄酒研发实践与创新,八十年奋斗史见证了民族产业的崛起,“酒以城命名,城以酒传世”的品牌印记成为中国酒业领域的传奇代表。
“国外百年产业,中国只需二三十年”,这是葡萄酒大师Tim Atkin目睹中国葡萄酒产业迅猛发展的感慨,过去十年、二十年,中国葡萄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葡萄酒屡屡在国际上获得最高奖项。我想,这正是因为怡园、马丁、通葡乃至更多的中国葡萄酒品牌的“不忘初心”,才有了如此的成绩。当然,我们的产业依然很年轻,行业各项法律法规尚待完善,市场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仍需继续前行!
版权所有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