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国内酒类市场上,国产葡萄酒与进口葡萄酒总体上还是处于各自为政,互不相容的状态。中高端餐饮渠道以优质进口葡萄酒为主,在酒水专营店及大中超市以中低端进口葡萄酒为主,国产葡萄酒则占据着大小超市及普通的餐饮渠道。然而,随着市场格局及商业模式的快速调整,中外葡萄酒的产业融合也在发生着转变。
中外葡萄酒的产业融合初具规模。首先是资本层面的融合,像张裕、长城等中国葡萄酒企业收购国外酒庄或持有其股份,像拉菲、轩尼诗等国外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的案例早已屡见不鲜;在技术层面的融合更有深度,越来越多的外籍酿酒师在中国酒厂服务,而中国留学生学成归国的越来越多。
中外葡萄酒的市场融合正在加深。在产品、渠道层面的合作更多的是国产葡萄酒生产企业利用国内的营销网络销售国外产品,有的合作不仅仅是作为国产企业的产品线延伸,甚至有可能成为战略层面的产品。近年来,像桃乐丝、美夏、由西往东等专业进口葡萄酒运营商开始代理国产精品葡萄酒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地产葡萄酒。ASC公司从2016年开始也在选择中国葡萄酒品牌作为长期合作伙伴。
国产葡萄酒企业应顺势而为。中外葡萄酒的产业融合是全球葡萄酒产业布局和市场调整的大趋势,国产葡萄酒企业应该早做谋划,积极行动。
一是主动寻求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把现有酒庄作为这些全球品牌在中国的布局,云南香格里拉酒业与轩尼诗合作建成的傲云酒庄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二是尝试聘用国外的酿酒师和经理人参与中国酒庄的管理和经营,提高酒庄的国际化水平,为酒庄的国际合作及市场推广创造条件;
三是大胆与进口葡萄酒经销商合作,把自己的产品纳入进口酒的销售渠道,并借助高端消费提升产品的品牌形象。银色高地、留世、天塞、贺兰晴雪、博纳百馥等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值得借鉴;
四是加快从生产型向运营型转变。很多国内企业在地区市场有一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而在葡萄原料方面并不具备优势,这样的企业可以尝试从生产型经营向品牌运营商转变,把葡萄酒生产交给国内其它酒庄或直接从国外采购。
本文发表于《葡萄酒商务》2017年第02期
版权所有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