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百岁老人的去世再次引发国人的汉语热情,这位老人就是周有光,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该方案为中国儿童和外国人学习这门复杂语言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也为汉语走向世界、融入现代通讯科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从事文字工作20多年的人,想写一点自己的感受,聊以纪念。

汉语拼音,每个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现在,汉语拼音被视为无可取代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在我们童年的记忆里,a(啊)o(喔)e(鹅)i(衣)u(乌)ü(鱼)、zh(知)ch(吃)sh(诗) ri(日)zi(资)ci(次)si(思).......我现在还能够轻松地背诵出来。回想起那些懵懂的日子里,几个班同时来上语文课,那此起彼伏、充满的童真还夹带着方言的高声朗诵,简直就是一首首动人的诗歌、一台美妙的“童声音乐”。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永远也抹不掉的童年记忆。
汉语拼音,打通世界的桥梁
周老先生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而我除了汉语之外,也认真地学习了英语和法语,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经常看到不同中国地名和人名拼法,后来被统一了,所有这些都是拜这套拼音系统所赐,比如Beijing取代了以前的Peking,Chongqing取代了Chungking,Qingdao取代了Tsingdao,Mao Zedong取代了Mao Tse-tung。
1977年9月,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采用《汉字拼音方案》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音的国际标准,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采用这套拼音系统,1986年联合国也正式采用这套系统。
电脑、手机、简化字
如果说百岁老人的离世激发了我们对民族语言的热爱,那么电脑手机的普及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那就是如何珍惜和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提笔忘字”早已司空见惯,《新华字典》《现代汉语字典》早就从人们的书柜中消失,再看看我们的笔迹,那更是“惨不忍睹”!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中国书法又是一种特别美的艺术。如果书写功能消失了,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情!
说到书法就不能不提到我们历史上的文字改革。
1951年,提出《第一批简体字表》
1956年1月,国务院通过《汉字简化方案》, 同时,全国报刊实行了横排横写
1958年2月,全国人大通过《汉字拼音方案》
1964年5月,《简化字总表》出版
1977年10月,《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布
1986年6月,国务院宣布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于同年10月,重新发布《简化字总表》。
版权所有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