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临朐民俗 绿豆熬南瓜粥
发布日期:
2016-09-26 10:43:22
来 源:
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作者:
孙志军
  南瓜粥是秋冬季节我们临朐老家最普通不过的饭食。用房前屋后或是自家菜地里的南瓜(吊瓜),再和(HUO)上当年的新鲜玉米面,经柴禾炉子慢慢熬煮,再趁热端上饭桌,那种自然的香甜纯朴实在,却让人难忘。作为一种味觉记忆,或许它早已成为当地人的某种基因。

 【夜思录】临朐民俗 绿豆熬南瓜粥

  今年秋天,母亲院子里的南瓜长得特别好,数量多、长得结实,要不是中秋节前的那场冰雹,说不定,那几个瓜扭儿也能长成大个。80多岁的老人,能够种出此等好瓜,也是骄傲得很。中秋节的头天下午我们回到老家,一进家门,母亲就忙不迭地指给我们看:墙头外边那个露了一个头,西屋房顶上叶子下面藏着一个大瓜,院子外那个榆树上还挂着三个,枣树上也有......母亲一边数数还一边“显摆”如何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东邻的五婶家一个、济南的外甥女一个、舅舅家的儿子一个、给我两个带回烟台......

【随笔】临朐民俗 绿豆熬南瓜粥

  饭香是儿时最美好的记忆,蒸馒头、煮水饺、熬稀饭......每一种饭菜香都是那么的诱人,譬如这种略带甜味的瓜类稀饭,混合着烧柴禾的烟味,曾经让多少游子魂牵梦绕。中秋节这几天,几乎每个早晨都是被这种香味唤醒。熬稀饭是母亲的拿手活,每次回家,她总是喜欢熬上几锅不重样的。这次却没有变换花样,连续几天的早饭,几乎全是南瓜粥。

  熬粥除了上好的南瓜,还有绿豆和面粉等。锅内加水,把少许绿豆煮至八成熟(汤色变深、豆粒鼓涨);再把南瓜切成方块,下到锅里与绿豆同煮,几分钟后绿豆开花、南瓜烂软;这时,把面粉用凉水调成稀糊倒入锅内,两三分钟后,一锅香喷喷的南瓜粥就做成了。

【随笔】临朐民俗 绿豆熬南瓜粥

  熬粥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如果把绿豆和南瓜单独来煮,要想煮烂会花费较长的时间。可如果二者放在一起同煮却容易的多。母亲说绿豆是碱性的,遇到有甜味的南瓜就会烂的更快。绿豆是否呈碱性的,不得而知,但是,二者的味道互补却是肯定的。母亲还告诉我在以前的时候,我们那里还有一种类似的饭食叫“绿豆旗子”,就是把绿豆与一种拇指大小的面片儿同煮而成的食物。母亲说的有声有色,我却一点印象也没有,倒是记起了在武威常吃的那种绿豆面,好像也是这样的一种工艺。绿豆煮熟以后的“汤底”不仅有了“厚度”,还有豆类的清香,让原本单调的食材增加了质感。武威的绿豆面如此,母亲的南瓜粥也是如此。
 
  林语堂说过,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第二件就是吃父母做的饭菜。想想自己离开母亲走南闯北的日子也有30多年了,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原来喜欢的家乡饭菜也说不上几个了,然而,母亲熬的稀饭却一直是我的最爱,当然难忘的还有母亲烙的火烧和煎饼。所以,母亲每次来烟台,她为我们做得最多的饭菜就是稀饭:火候好、浓香软糯、厚薄合适。
 
  我为母亲的手艺感到自豪。一个没有上过几天学的农村妇女,还能不断学习,并把民间经验与新的知识结合起来,有自己的感悟和提高,真是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对于这锅南瓜粥,她说还有一个“秘诀”没有告诉,那就是放点盐味道更好!
 
  至于盐要放多少?什么时候放?她倒是没有说。也许这就是“大师”的做法,就像绍兴黄酒界的“开耙师傅”,就像米其林星级餐厅里的法国大厨......
 
  作者注:本文所配图片乃周末无事,试图再现“大师之作”时所拍,只求形似,切莫当真!

二〇一六年九月二十六日于烟台

  版权所有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责任编辑:
许洁依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Copyright(C) 2000-2019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南大街178号振华国际广场1804室 邮政编码:264000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78659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