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化品尝葡萄酒,是一桩美事。灯光柔暖,酒杯清亮,香气随着杯身的摇曳轻漾,细腻悦人,幽雅浓郁。轻啜甘露入唇,甜香入喉、入肺、入骨、入心。仅这一啜,酒不醉人,人已自醉……
通化通天酒业集团宽敞的地下储酒窖 石雷/摄
上世纪初,就在这长白山下,鸭绿江畔,一群勤劳智慧的通化先民,采来深山老林中的野生山葡萄,架起小窝棚,酿起了香甜可口的山葡萄酒……辗转百年,通化葡萄酒历经沉浮,积淀的是历久的醇厚,飘逸的是弥新的芬芳。
“酒以城命名,城以酒传世”,品的是酒的味道,更是一座城市的品质。
城市的品质可源于物,可源于事,也可源于人。我们要说的,是通化的酿酒人和他们的葡萄佳酿。
百年沉浮中的坚守
工匠精神之于通化葡萄酒,由来已久。
“没有一种精神去支撑,就没有通化葡萄酒。”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为民开门见山。
通天酒业常务副总经理张学鑫说:“做葡萄酒这个行业,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工匠精神是一种坚守,是一种态度。”
几代酿酒师把这支传奇中国红酒雕琢得炉火纯青。
作为中国最早的葡萄酒之一,通化葡萄酒见证了新中国历史的诸多巅峰时刻。从国庆十周年“国庆用酒”到尼克松访华指定用酒,从飞往联合国的首航到款待撒切尔夫人……通化葡萄酒和茅台酒一样,几乎见证了共和国的每一个精彩故事。
一顶顶光环、一个个荣誉使通化葡萄酒名声大噪,成为我国同洋酒抗衡的重要民族葡萄酒品牌。自1954年出口以来,一度畅销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比利时、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5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百年变迁,通化葡萄酒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红色国酒”的金字招牌,在进入21世纪后突遇风暴。
当时,不良厂家见“通化葡萄酒”热销,于是一轰而上,搭起个作坊就开始“克隆”。一时间,赝品大肆冲击正品市场。后来,央视出手打假,假货受到遏制,但金字招牌已然褪色,通化葡萄酒在南方的市场份额严重萎缩。
何为民对记者说:“我们的品牌是‘通化’。当时来看,这个品牌有些吃亏。只要产地标注为通化的伪劣葡萄酒产品,账都要记在我们头上。”
2002年,通葡股份主营业务收入超1亿元,2003年下降为8754万元,2004年急降至3981万元。
然而,百年佳酿积淀的是一种情怀,一种坚守。
2004年以来,通化酿酒人开始了迈向现代企业的新历程,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新产品开发和品牌资源整合,推出的中国高端甜型酒的代表作——“国宴1959”,在2006年获得了有葡萄酒奥斯卡之称的国际烈酒、葡萄酒挑战赛(IWC)金奖,确立了中国红酒的世界高度!在此次大赛中获奖的还有通化另一划时代产品:中国的第一支冰酒——雅士樽牌冰酒。她的获奖,正式宣告中国葡萄酒进入了奢侈纪年时代。
如今,通化市拥有61户QS认证葡萄酒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户,开发生产了一批品质和档次较高的名优新特产品,形成了甜型、干型、半甜型、半干型4个系列40多个主导品种。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通化通天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上交所和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使通化成为全国唯一拥有2户葡萄酒上市公司的城市。
2015年,通化市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实现产量9万千升,同比增长8.3%,实现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20%。通化市所生产的原酒除了为通化葡萄酒企业提供原料外,还远销张裕、王朝、长城、威龙等酿酒企业。
捕捉阳光的“魔法”徜徉在世界第一大地下野生山葡萄酒
窖,灯光幽暗,恍如隔世。
地下酒窖是通葡股份的心脏,始建于1937年。这里距地面深度4.5米,总面积10340平方米,常年恒温保持在15℃—16℃。长廊深邃幽远,两侧木桶林立。这里的大橡木桶对通化葡萄酒的默默守护,已近80年。据介绍,橡木全部取材于长白山百年树龄以上的橡树,当年遍寻优秀工匠几经打磨,每个大橡木桶都是绝版。
“大橡木桶共有772个,容量分别在3吨到8吨之间,可贮藏葡萄酒6000多吨。如此庞大的大橡木桶集群,世界罕见。”何为民说,“地下酒窖是生产制造优质名牌产品的必备条件,以贮藏野生山葡萄原酒为主。在低温下的橡木桶贮藏的原酒,经过自然老熟、氧化还原、澄清生香等过程,使酒体和谐怡雅,酒质醇厚,具有野生山葡萄独特的果香及幽雅的橡木香气,别具风格。”
曾有人说,葡萄酒是装在酒瓶里的阳光。地下酒窖的幽暗中,葡萄携着太阳之精华在酝酿着升华。那么,是什么样的神奇魔法,将葡萄园中的阳光捕捉进酒瓶中的呢?
纪春花,通天酒业首席酿酒师,为我们讲述了捕捉阳光的“魔法”。
一般葡萄酒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先要除梗破碎,以减少红酒中的单宁酸含量,再将果肉和果皮一起压榨得到原汁葡萄汁,然后将葡萄酒发酵,最后添加二氧化硫以保持鲜度。但纪春花认为,这样酿制出的葡萄酒会损失葡萄的自然品质,对酸甜度和口感都有一定影响。
作为“长白山野生山葡萄酒酿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纪春花还是推崇传统工艺酿酒。传统工艺手工化操作较多,操作也较为繁琐。而且,传统工艺控制中不追求产量,以自然生成的品质为第一目标,既保证了口感,又可以减少对自然生态资源的破坏。
“从葡萄采摘到葡萄酒装瓶,每个环节我都能体会到满足感。”纪春花对传统工艺酿酒有着深刻的感情。她说,传统工艺包括野生葡萄的手工采摘、北方偏自然低温发酵、野生酵母的筛选和利用以及大橡木桶陈酿成熟等一系列工艺,虽然比一般工艺复杂得多,但其中保留着一代代酿酒师总结积淀下来的工艺精髓,酿制出来的酒更加酸甜可口。
记者印象中的酿酒师是端着高脚杯徜徉在排列着大橡木桶陈酿的酒窖中,偶尔浅尝一两口以确定发酵的程度和口感是否适中,轻松悠闲还有美酒相伴。然而,酿酒师并不如记者想象中的那般优雅闲适。
纪春花说:“对于酿酒师来说,制酒的每一环节都非常重要。我们不但要在发酵倒桶后关注酒的发酵程度和口感,还要全程参与葡萄的种植和酿制。就像新生命的诞生一样,优质的葡萄酒需要时时刻刻的呵护。”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以纪春花为代表的辛勤耕耘的酿酒师,通天酒业才得以良性发展,让“通天品牌”成为中国葡萄酒行业朝气蓬勃的新生代。
缔造通葡的独一无二
优质的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这是通化酿酒人的共识。
通化葡萄酒产区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中,通化葡萄酒却处于一个尴尬局面:主流产品非欧亚种群,在市场上长期被边缘化;区域内企业管控水平不一;产区知名度不小,美誉度却不高等。
为此,在2012年3月,通天酒业首提“鸭绿江河谷”概念。
鸭绿江河谷,地处集安,位于北纬41°,与法国著名的罗讷河谷和美国纳帕谷的纬度相当,同属世界葡萄、葡萄酒黄金生产带,是通化葡萄酒产业的重要产区。
鸭绿江河谷产区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做山葡萄冰酒。冰酒工艺需要足够的糖度。要达到这种糖度,一定要让葡萄在树上留到冬天,使葡萄里的水分凝结成冰,在零下8摄氏度的时候采收,通过带冰压榨得到浓缩的葡萄汁,从而制成成本较高的山葡萄冰酒。
集安市特产局局长孙延峰说:“我国的葡萄酒虽然分为诸多产区,但各产区种植的葡萄品种却没有差异,红葡萄以赤霞株为代表,白葡萄以霞多丽为代表,而这些品种都是引进品种,原产地主要在欧洲。正因为如此,我国的葡萄酒与以法国为代表的老牌葡萄酒大国相比明显缺乏竞争力,导致洋酒大举进攻中国,所占份额连年攀升。”
“原产于中国的葡萄品种只有山葡萄。”孙延峰说,“集安具有山葡萄生长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而成为中国山葡萄最优产区,也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山葡萄生产基地。”
2008年,山葡萄新品种“北冰红”通过审定。该品种的特点是糖度大大提高,酸度明显降低,可以单品种生产干红或甜酒。尤其是该品种葡萄可以在树上挂果至冰冻而不腐烂、不落粒,而且在集安鸭绿江河谷区域栽培,冬季无需埋土防寒能安全越冬,完全满足了生产冰葡萄酒的条件。
“‘北冰红’葡萄只有在鸭绿江河谷种植才能生产冰葡萄酒,因为离开鸭绿江河谷,要么过于寒冷,冬季需要埋土防寒,无法在树上挂果至冰冻;要么过于温暖,果实成熟过早,不能完整挂果至冰冻,或达不到理想的冰冻程度;要么湿度不够,至冰冻时已完全干缩,就无法榨取葡萄汁了。”孙延峰说,“因此,在集安特别是鸭绿江河谷种植‘北冰红’生产冰葡萄酒,就成为这一产区的绝对优势,而且在全世界独一无二,不可复制。”
柳河县国家葡萄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北冰红”的诞生地,中心楼内酒窖、冷库、实验室、鉴酒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中心主任杨玉平对记者说:“冰酒在葡萄酒界被誉为‘液体黄金’,为打造独一无二的中国冰酒,我们的研发人员在农田、实验室和酒窖里默默地努力着。”
在分中心办公楼后的山坡上,有近万亩葡萄种植基地,虽然由于季节所限,无法一睹漫山葡萄摇曳的盛景,但在春风吹拂下,基地内已然开始涌动着生机,萌生着希望。
通化采访归来,葡萄美酒的余香似乎一直在鼻口间萦绕不去。这缕芬芳浮沉百年,但愿在通化人工匠精神的传承中,历久弥新,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