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寻根是全球化趋势下一种反叛现代性的普遍反应。20世纪90年代,以“文学寻根”为发端的寻根思潮在中国兴起,这些“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同样,也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从中国南方兴起的“红酒热”开启了中国葡萄酒的新纪元。一夜之间,从南方到北方葡萄酒成为取代白酒和啤酒的宠儿。国产葡萄酒在轰轰烈烈的消费热潮中也着实火了起来。然而,随着中国加入WTO的进程,进口葡萄酒开始大举进攻中国市场,特别是最近5年,进口葡萄酒逐步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随着国产葡萄酒在市场上的步步退却,其话语权也在逐步丧失。作为一个有着灿烂文明的历史古国,如果不能站在文化的高度去思考和分析中国葡萄酒的现状、去探寻中国葡萄酒的未来,仅仅靠产品性能及市场手段与进口葡萄酒抗衡,那样的结果可想而知。为此,有必要在行业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文化寻根”活动,来提升中国葡萄酒的文化影响力。
文化寻根是全球化和现代化所激发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全球化语境下呈现出一系列问题:在全球化进程中如何进行身份识别?在文化认同中哪些因素在不断地被同化?哪些因素又在不断地被边缘化和被拒斥?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在全球化中遭遇了怎样的身份困境?它的历史和现实动力何在?它的未来和可能走向怎样?在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中,“文化寻根”中的文化认同和身份建构的复杂性渐次呈现出来,那就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进行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如何在和“他者”的对抗与交流中实现文化更新和文化转换,并在对“全球”霸权的抵抗和拆解中反观历史叙述和文化建构的当下意义。(《文化寻根与本土中国》)
对于上述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正是中国葡萄酒行业需要反思的重点所在。笔者曾经发表过《梳理中国葡萄酒的文化脉络》《提升中国葡萄酒的文化高度》《中国葡萄酒的国际化之路还有多远》等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葡萄酒的文化现状进行了分析,或深或浅的涉及到上述问题。同时,2015年“中国葡萄酒探源”系列报道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也发表了50多篇,对弘扬本土葡萄酒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然后,这些文章的发表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在追逐名利的当下,其影响力微不足道。
在此,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朋友一起加入我们的“文化寻根之旅”,去发现中国葡萄酒的文化瑰宝,去提升中国葡萄酒的行业信心;我们也愿意与业内有识之士一道,用批判的眼光去反思中国葡萄酒的过去和现在,为本土葡萄酒的未来找到一条光明大道!
本文发表于《葡萄酒商务》2016年第1期
版权所有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