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本和作物竞争等角度谈限制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几个因素
发布日期:
2016-01-15 10:12:54
来 源:
红泥岗与青山头
作者:
蒋志东 秀珍君
  近日再次细读德美教授几年前写的《制约中国本土葡萄酒生产的几个潜在因素》,感触颇多。从事葡萄酒生产行业已近十年,从东北到河北,再到新疆,见证过各产区政府和企业、酒庄为振兴葡萄酒产业做出的各种努力,更多的是国内葡萄酒人尤其是在一线为提高国产酒品质而不懈奋斗的酿酒师和生产者。

从成本和作物竞争等角度谈限制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几个因素

  十几年来国产酒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管从规模产量、品质质量,还是各企业生产装备、从业人员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不得不承认,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相比于世界各大产区,国产酒还存在以下限制因素,谨作为补充:

  一、成本问题:与进口酒之间的竞争

  目前从国际贸易的趋势来看,世界变得越来越平了。曾几何时,葡萄酒、烈性酒及奢侈品等都作为特殊项目被课以重税。2010年后,世界各国之间开始或完成了新一轮的FTA谈判,TPP、TTIP、中韩、中澳、中国—东盟、中欧等自贸协定都已经签订或者开始实施。其中中澳、中韩FTA等已经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进入中国的澳洲葡萄酒将在未来的5年里逐步削减为零。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五到十年,进口酒在中国,可能在质量或是价格方面,会更有竞争力。事实上,在欧美很多10美元(约65元)左右酒品质量要高于100元左右的国产酒。

  原酒成本分析:目前国产酒庄原酒生产成本(仅以原料和一般加工费用计算,不包括酒庄固定和运营成本)应该在7000—23000元(入桶)/吨左右;进口原酒成本一般也在7000—22000元(入桶)/吨,成本相差不大。但在国内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上移,进口酒关税降低的背景下,国产酒如果依然走老路,那么,在成本方面将逐渐趋于劣势。这对国产酒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挑战。
 
  二、农民种植意愿:与其他经济作物的竞争

  与世界其他产区相比,我们比较有中国特色的是葡萄园一般都是交给农民(土地所有者)去种,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于酒庄可以从复杂的农民利益和关系纠葛中抽身,只需要付给葡萄款即可;弊病在于酒庄无法把控原料质量,酿酒师的意图无法传达到田间。另外一个重大的威胁是葡萄园面临其他经济作物的竞争,如果短期内种植葡萄的收益无法保证优于其他作物,农民会毫不犹豫的砍掉葡萄改种其他作物。

  选取几个典型的作物比较。一个是苹果,苹果亩产一般在2—3吨/亩,收益在0.8—1.2万元/亩,扣除劳动力、农资等成本后纯收益应该在0.5—0.8万元/亩,基本一家农户可以管理10亩苹果园,年收入在5—8万元/年;

  一个是玉米,玉米亩产在0.8吨/亩,收益在0.096万元/亩,扣除农机、农资等成本后纯收益应该在0.08万元/亩,基本一家农户可以管理50亩(机械化),年收入也可在4万元/年,且可双季轮作,加上冬小麦,年收入应该也可在6—8万元/年;

  再看酿酒葡萄,普通酿酒葡萄亩产一般在1—1.5吨/亩,价格大约在1.5—2.5元/KG;优质酿酒葡萄亩产一般在0.6—0.8吨/亩,价格在3—5元/KG。扣除劳动力、农资等成本后普通酿酒葡萄纯收益应该在0.15—0.18万元/亩;优质酿酒葡萄在0.18—0.25万元/亩(国内酿酒葡萄基本都需要埋土,仅此一项就需多支出大约250—400元/亩的成本),基本上一家农户一般可管理15亩葡萄园,年纯收入应该在2—3.5万元/年。

  由此可见,在其他经济作物的优势竞争下,酿酒葡萄种植处于绝对劣势地位,这应该也是近些年国内各大产区不停传出农户砍掉葡萄树,消灭葡萄园的原因之一。

  怎么协调农户和酒企的关系,成为酒企和当地政府必修课之一。

从成本和作物竞争等角度谈限制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几个因素

  三、土地所有:影响国产酒发展的终极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的是土地集体所有制,在法理上农村集体和农民是土地的所有者。这时就造成了困惑中国所有酿酒师的一个世纪难题:就是农民的短期视野和在法理上的所有权,与酒庄、酿酒师追求产品高品质之间的矛盾。葡萄园在建园的前十年,基本上都是投入大于产出,且生产的葡萄品质一般并不能酿造优质葡萄酒,所以酒庄和酿酒师看到的是十年以后葡萄园的产出;而农民都是小本经营,需要保障的是他每一年的收入,他无法看到十年以后,这是酒庄或者公司+农户模式面临的困境,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模式是酒庄依靠政府的力量征收了农民的土地,一般是50年的土地使用权。这一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和农户之间的矛盾,但是还有两个隐患:1、土地征收后,其实土地的所有者农民并不会离开土地,一般的情况是酒庄继续雇佣农民来管理原来的土地。而国内的大多数产区都位于北方和中西部,农民除了土地并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所以在道德层面无形中酒庄就需要承担起失地农民的生活,这在管理和成本都会极大增加酒庄的负担;二是50年的土地使用权,酒庄并没有葡萄园的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到期后是否续权、能否续权都是极大地未知数,这极大限制了酒庄对葡萄园的长期投入。而恰恰葡萄园的长期投入又至关重要,国外的大多数知名产区和葡萄园都有几十年、上百年的树龄的建园历史。

  在此种体制下,政府对地方葡萄酒产业的支持和统筹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埋土防寒:国内产区的先天不足

  我国葡萄酒产区大多数位于埋土防寒线以北,如果冬季不埋土,酿酒葡萄会在严寒中冻死。埋土防寒在三个方面影响国产酒的品质和成本:

  1、埋土对树体的影响。埋土时需施加外力把葡萄树放倒,会导致葡萄树受伤,而且受伤程度会随着树龄的增长而加重。我曾经在河北、新疆见过不少本来应该在壮年期的葡萄园,由于埋土或者冻害的原因导致大面积的缺株、断垄;

  2、埋土对机械化种植的影响。为了适应埋土防寒的需求和提高品质,各产区的葡萄架式多由多主蔓扇形改为单臂独龙干架式,少部分地区也在探索使用旋耕设备辅助埋土,但是机械化生产普及程度却还是比较低,像上架、定梢、打头、采摘、埋土等工作均无法使用机械完成;

  3、埋土对葡萄酒成本的影响。埋土是葡萄园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极耗人工成本的一项工作。像我目前所在的新疆吐鲁番产区,冬季埋土、春季出土两项工作共计需花费400元/亩左右,其他工价比较低的产区,也需花费250元/亩左右。仅此一项就会导致国产酒每瓶酒的成本增加0.3—0.5元。

  目前国内许多专家和专业院校,为解决埋土所存在的问题,在进行有益的探索,期待更普及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居安思危,国产酒能够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实属不易。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也只是目前面临的困难,我相信在国内相关政府机构、科研院校、协会和诸多有识之士的努力下,上述问题会得到逐一解决,迎来中国葡萄酒长远、坚实的发展。

 

 

责任编辑:
申延玲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Copyright(C) 2000-2019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南大街178号振华国际广场1804室 邮政编码:264000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78659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