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葡萄,一杯酒。”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记明的女儿如是评价自己的父亲。短短7个字可以说是李记明的事业标签。20多年来,李记明一直在葡萄和葡萄酒行业摸爬滚打,他是一个专注的人,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都凝聚到他所钟爱的葡萄酒事业上,在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道路上执着追求、默默奉献。
天然的缘分
李记明出生在拥有百年葡萄酒历史的陕西省丹凤县,可以说跟葡萄和葡萄酒有着天然的缘分。早在1911年,意大利传教士安西曼、华国文师徒就在天赋神韵的陕西丹凤龙驹寨创立了“美利葡萄酒公司”,它也是我国建厂最早的葡萄酒生产厂家之一。因此,从小对葡萄和葡萄酒就有了一定的认识,李记明说,他就读的丹凤中学就在丹凤县葡萄酒厂的旁边,校园里时常弥漫着葡萄酒香,只是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后来会成为酿造葡萄美酒的酿酒师。
高考时,班主任老师希望李记明和另外几个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报考发酵(那时没有酿酒)专业,将来报效家乡的酿酒事业。李记明说,当年他也曾报考了无锡轻工学院,但最终被西北农业大学(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录取。1988年,大学毕业的他考取了本校贺普超教授的研究生,但实际指导是李华教授。他说,那时,贺教授和李教授在国内首次创办了葡萄栽培与酿酒专业,同时,李华教授第一个开设了葡萄酒工艺学。
如果说大学学的果树专业课程,夯实了李记明的葡萄学方面的基础。那么,研究生阶段全面接触并系统学习葡萄和葡萄酒知识,在实验室与企业开展的技术研究项目,则进一步提高了他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他以后从事葡萄与葡萄酒教学、科研、企业管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91年研究生毕业后,李记明留校任教,所教授的6门课程中5门涉及葡萄和葡萄酒。1994年,李记明考取了贺普超教授在职博士生,主要研究葡萄与葡萄酒的风味物质遗传,同时担任葡萄酒学院葡萄酒工艺学研究室主任,从此便专注于葡萄与葡萄酒的教学科研工作。1996年,他考取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国家级评酒委员,1997年获得农学博士学位,1998年被评为副教授。
在西北农业大学葡萄酒学院任教期间,李记明经常带领学生到葡萄园和酒厂实习、实验和技术指导,先后指导和协助指导研究生、本科生及青年教师12名,为企业培养技术骨干10余名。主编与参编教材4本(门),同时深入到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内蒙、新疆、四川、北京等地的10余家葡萄酒厂推广先进的酿酒技术与开发新产品,指导酿造优质葡萄酒新产品累计近万吨,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风中的“军大衣”
上世纪90年代,国内葡萄酒企业加快了发展步伐,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成为当时业界的共识。于是,各家企业千方百计招贤纳士,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在此大背景下,作为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代葡萄酒博士的李记明自然成了众多酒企追求的对象。通过跟张裕高层特别是时任张裕总工程师王恭堂的几次接触,李记明认为张裕作为百年企业,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喜欢葡萄酒科学研究的他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他说,他特别感激张裕的孙董事长等主要领导,让他的人生价值在张裕得到了充分体现。没有张裕这个大平台,就不会有他的今天。对他的团队他也这样说:什么时候也不要忘了张裕这个发展平台,没有它你可能什么也干不了。
李记明至今也忘不了,1999年3月9日,那个春寒料峭的夜晚,在他离开工作生活了33年的西北,正式踏上烟台这块热土的第一个晚上,那个永远定格在他记忆里的画面。
那晚,他乘坐的西安至烟台的火车晚点了50多分钟,当火车徐徐进入烟台车站时,透过车窗,李记明看到身穿旧式绿色军大衣的张裕总工程师王恭堂和分管人事的纪委书记王世良,两人站在料峭的夜风中翘首望着进站的火车。李记明说,当时公司完全可以派司机去接站,他没想到年逾花甲的王总和纪委书记两人,冒着寒冷的夜风,亲自到车站迎接他……
李记明认为,张裕之所以能历经百年风雨洗礼依然屹立而辉煌,成为我国葡萄酒行业的一面旗帜。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领导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关爱人才、礼贤下士,拥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浓厚氛围。他说,张裕不仅为他家属安排了工作,还帮他解决了住房和孩子入托等后顾之忧。
敢为人先
1999年3月,李记明受聘张裕技术中心副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张裕技术中心先后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技术中心,这是中国葡萄酒行业第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001年8月,李记明接替王恭堂担任张裕总工程师,主要负责张裕公司技术、质量与原料基地的管理等工作,同时还担负组建与完善张裕公司技术体系与技术队伍建设等重任。2001年,他首次将“酒庄”的概念引入中国,并负责张裕卡斯特酒庄的可行性论证与设计工作,主持开发张裕卡斯特酒庄系列产品,填补了我国高档酒的一项空白。
如今,张裕已建成张裕卡斯特、北京张裕爱斐堡、辽宁张裕黄金冰谷冰酒,新疆张裕巴保男爵、宁夏张裕摩赛尔十五世、陕西张裕瑞那6家酒庄。同时,还在新西兰、法国波尔多、法国勃艮第、意大利建立了4个合作酒庄,形成了包含国内六大优质产区,及“新、旧世界”著名产区的国际酒庄联盟。
李记明还牵头组建了国家葡萄与葡萄酒微生物与酶工程实验室、设立了中国葡萄酒行业的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他主持研发的国家发改委课题《葡萄与葡萄酒质量安全平台建设》,首次将RFID技术应用于葡萄酒从原料到产品全流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建立起乐与国际接轨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该项目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2014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李记明认为,葡萄酒是种出来的——没有好的葡萄,再优秀的酿酒师也酿不出优质葡萄酒。在他的积极推动及组织实施下,张裕公司建立了“自营型葡萄基地”和“合同型葡萄基地”,先后在烟台、宁夏、陕西、新疆等优质葡萄酒产区均建立了自己的葡萄基地+原酒发酵中心+酒庄,完成张裕国内六大优质葡萄产区的布局,并走出国门,在法国干邑、西班牙和南美等优质葡萄版图上进行产区布局。如今,张裕正在积极推行葡萄园管理的“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有机化”,努力向国际水平迈进。在这一过程中,公司管理层也不断加深了对原料在葡萄酿酒过程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入职张裕16年来,李记明先后主持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研究40余项,其中有20多种产品已投入生产,累计产量数万吨。主持研制的“张裕清爽酒”系列、“张裕酒庄酒“系列、”张裕冰酒“系列产品等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赞誉,多项产品在国内外获奖。所进行的葡萄酒、白兰地、冰葡萄酒风味成分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所主持完成的张裕葡萄基地管理系统、葡萄收购系统、葡萄酒发酵自动化控制系统、葡萄酒信息化管理系统、葡萄酒陈酿系统、葡萄酒综合质量分级系统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先后主持完成葡萄酒、白兰地、冰葡萄酒技术项目30余项,其中,通过省级以上鉴定项目近20项,获国家、省、市技术奖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本,授权发明专利7项。
作为主要参加人,李记明参与《葡萄酒GB15037-2006》标准的修订,主要负责指标的提出、试验工作,该标准已于2008年1月实施。另外,还参与起草《白兰地》、《冰葡萄酒》、《葡萄酒良好操作规范》等国家标准。
李记明秉承张裕老一辈的优良传统,通过建立和完善技术中心软硬件条件,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市级8个研发平台,更好地发挥了优秀人才技术研究、团队建设、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引领能力。利用这些平台,开展了大量的技术研究,公司每年确定的技术项目达50多项。通过项目研究,不仅提高了张裕公司的技术水平,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技术岗位的研究人员已有10多人走上公司中层管理岗位,博士后工作站共出了博士后4名,博士1名,硕士5名。李记明说,搭建科研平台就像搭建高速公路,上面可以通行各种车辆,其目的就是希望“天下人才、为我所用”——虽然这些人才不能为张裕所有,但能够用尽其才就好。
从张裕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到总工程师、总酿酒师、张裕第七代酿酒师的领军人,从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协会葡萄酒专业委员会主任到中国园艺学会葡萄与葡萄酒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萄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从应用研究员、“中国酿酒大师”到“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国际葡萄酒评酒员”,从烟台大学硕士生导师到江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从“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到“山东省十大杰出工程师”,从“烟台市劳动模范”到“山东省劳动模范”……李记明在社会和业界的任职头衔、理论专著、论文、发明专利和研发成果,以及各项荣誉等,都在逐年增加。虽然术后身体尚在恢复期,但他肩上的担子依然不轻松。
一棵葡萄,一杯酒
从西北到烟台,无论地域气候、风土人情、生活和饮食习惯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从学校到企业,工作环境、工作特点和工作性质都不同。李记明说,刚到烟台头3个月,工作生活都不太习惯。比如西北人每顿饭都离不开辣椒,可烟台饭桌却少见辣椒,于是每到吃饭时,他都要带着从老家带来的辣椒才能进餐;面对工作需要酒桌上的应酬饮酒等方式的不习惯;还有工作变动的不习惯——以前在校时虽然也经常深入工厂田间,但真正到企业从事技术和管理等还是不一样。
当时,除了5岁的女儿,年龄小对老家还没有多少记忆,影响不大外,对初来乍到的妻子更是一次不小的考验,虽然妻子到张裕依然从事财务工作,但一下子来到一个地域跨度很大的陌生工作生活环境,一切都得从头来,她还是感觉有诸多的不习惯、不适应。李记明说,好在贤慧的妻子已经习惯以他为主的生活,这么多年一直站在他身后,无怨无悔地默默支持他,特别是在他生病住院的日子里,妻子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些他都一一记在心里……
女儿三四岁就跟着爸爸进实验室,直到李记明到张裕后,周日或假期,他加班时女儿还跟着他。他说,女儿从小就喜欢喝酸甜可口的葡萄汁。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多年的家庭熏陶、耳濡目染,葡萄和葡萄酒早已在女儿的心底扎下了根。以至于2012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本希望女儿能报考基础性专业,将来读研究生再确定专业方向,没想到女儿自己却选择了中国农业大学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学专业。
在女儿的眼里,爸爸脑子里只有“一棵葡萄,一杯酒”,除此什么都不会。李记明笑着坦承自己确实没有其他爱好。他深爱着所从事的葡萄酒事业,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葡萄和葡萄酒,根本没有时间再去培养其他爱好。身为张裕公司总工程师,产品设计、技术、质量、基地管理都要亲力亲为,公司的一些决策也需要他参与,常常一忙起来就忘了时间。若不是2012年那场大病,若不是出于身体康复需要,他仍然不肯抽时间去走路、去爬山、去锻炼身体。
酿造“中国风味”
“酿酒师是酒厂的灵魂”,在李记明看来,即使最先进的工艺设备也取代不了酿酒师。他认为,对酿酒师来说,第一必须敬业,第二要专业,第三要团结协作,第四要有国际化视野。根据企业产品特点,张裕设立了总酿酒师、酒种酿酒师和关键控制点酿酒师,负责对公司各种酒的酿造过程实施质量控制。
李记明自豪地说,张裕的酿酒师是从长期的酿酒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中西合璧的团队,既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公司每年还会选择一定数量的酿酒师到国内外的科研院所、葡萄产区、生产企业参观、考察、学习和品鉴酒。同时聘请国际著名酿酒师做为公司的技术顾问,定期来公司进行技术讲座,酿造季节来公司指导,进行技术交流,以保证张裕与世界先进的酿酒技术水平保持同步。
多年养成严谨的治学与科研习惯,李记明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多干点技术方面的工作,虽然身处领导职位,日常行政事务占用了不少时间,但他对于公司每年所有技术项目的确定、实施、总结、验收都要亲自把关;他从不会缺席每一次品尝酒的机会,即使当时开会没赶上,事后也必会补上,每年他品尝过的各种酒样达数千种。至今他仍然坚持到葡萄园、到葡萄收购现场,到工厂车间,到酒窖木桶旁,察看并跟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列入公司的技术研究项目。
“酿造中国风味”是李记明的微信昵称,也是他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和目标。他说,中国葡萄酒要想与洋酒同台竞技,产品质量是基础,而产品质量则体现在“特色”、“适口性”、“性价比”等方面。张裕作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的龙头企业,有责任也有能力酿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彩、高性价比的产品。未来,他将带领他的酿酒师团队在张裕这个大平台上继续努力,让“中国风味”的葡萄酒走进万千寻常百姓家!
版权所有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