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提到进口葡萄酒就会不自觉将它们与高端、昂贵画上等号,近些年进口葡萄酒被塑造成文化消费品,商家通过奢侈包装、概念吹嘘的方式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如今,消费者似乎已经洞悉商家的这一营销手段,不再迷信高价、名品葡萄酒。100元左右的“经济适用”型中低端葡萄酒成为商家和消费者的新宠。近日,记者通过走访江城各大超市以及葡萄酒庄了解到,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懂葡萄酒,消费也越来越理性,高端葡萄酒确实被打进了“冷宫”,而中低端葡萄酒则逆袭受宠。
中端产品受青睐
高端葡萄酒眼下遭遇的“严冬”却成了中低端葡萄酒的春天,助力整个葡萄酒市场走向合理消费。2013年,在高端葡萄酒销量下降50%的情况下,中低端葡萄酒销量增幅达10%,今年这一反差将进一步拉大。
近日,记者在光谷世界城一酒行中看到,百余种葡萄酒中100元至300元的中低端价位进口产品占很大比重。酒行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的葡萄酒贵的有2000元左右的,便宜的有五十元的,大多市民买来自己喝的基本都是百元左右的。”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武汉消费者更看重的是产品价值而非品牌,他们不再花大价钱追捧顶级波尔多佳酿,这也迫使波尔多顶级酒庄重新考虑他们的定价策略。比如红火一时的拉菲,如今身价降低不少。而对于眼下葡萄酒市场“高端名品遇冷,中低端酒受宠”的现象,权威调研报告预言,2015年葡萄酒将不再是“奢侈品”,并在60元至150元价格区间形成8至10个较为知名的进口葡萄酒品牌。
“随着大众消费者对葡萄酒认知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口味更适合自己、性价比更高的葡萄酒,这也是大众对葡萄酒消费日趋理性的结果。” 法国国家葡萄酒行业协会上海联系人林婉晴表示。
高端酒泡沫破裂
据《中国葡萄酒市场白皮书(2013-2014)》显示,2013年,中国中高端葡萄酒销量下降50%。同时,也是在2013年,拉菲、拉图、奔富等高端葡萄酒相继出现价格跳水的现象,在中国市场炙手可热的澳大利亚高端葡萄酒奔富顶级佳酿葛兰许和707的价格跌幅达到30%。
不止如此,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葡萄酒进口总量36.8万千升,同比下降5.15%。
“很容易理解,就是治理‘三公消费’,葡萄酒的消费受抑制了。”业内人士认为,“现在与地方政府的官员会面或吃饭,基本上只有几十元的午餐或晚餐标准,几乎没有酒类消费,更不用说奢侈品葡萄酒了。”
有机构预计,随着高端葡萄酒泡沫的破裂以及理性消费的回归,葡萄酒将由之前的宴会等政府商务场合更多地走向中低档大众消费市场。
另外,除了“三公消费”,另一项对高端葡萄酒产生打压的是中国的“双反”行为,因为,这会增加他们进军中国的成本, 进而打压销量。
随着大众消费者对葡萄酒认知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口味更适合自己、性价比更高的葡萄酒,这也是大众对葡萄酒消费日趋理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