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业人士,我必须说实话做实事,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王振平说。
2006年,宁夏大学组建“葡萄与葡萄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成为我国唯一的部属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研究中心,同时也是结合宁夏地域资源优势的重要创新平台。2013年10月21日,记者采访了中心主任王振平博士,他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让人印象深刻。

王振平
“贝达”不适合在西北地区使用
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处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地势平坦,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是中国最佳酿酒葡萄和葡萄酒产区之一。通过30年的努力和探索,宁夏产区在葡萄栽培和酿造工艺上取得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成果。
在嫁接苗砧木的选择上,王振平主任告诉记者,“贝达不适合在宁夏甚至整个西北地区使用。”贺兰山东麓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土壤母质为山前洪积物,富含石砾,土壤PH值一般大于8.5,表土全盐质量比平均为0.35g/kg以下,为碱性土壤。砧木贝达虽然具有很强的抗寒性,但是抗碱性和抗盐性较弱,不适合在偏碱性的土壤上使用。目前,西北地区还有很多地方在推广使用贝达砧木,王振平主任语重心长的说,“我希望能通过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让更多人知道‘贝达’不适合在偏碱性的西北地区土壤上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针对贺兰山东麓产区的特点,并通过多年实验,王振平主任比较推荐的砧木类型是:1103P、110R、3309 、Fercal和洛特,这几种砧木都具有很强的抗寒性、抗碱性和抗盐性。王振平主任告诉记者,“嫁接苗最大的问题是亲和力,如果没有匹配的栽培技术,接口处很难完整愈合。”因此,在整形上应多采用“厂”字形、矮干“T”字形和矮干倒“L”形,这样嫁接口受力较小,有利于嫁接口的愈合,防止受力断裂。
品质决定价格
据了解,今年贺兰山东麓的酿酒葡萄是近10年来质量最好的,有的葡萄售价每公斤高达30元。“品质决定价格,有的酿酒葡萄每公斤也只能买到3、4元钱,很多农户只看重产量,而产量上去后品质就下来了,价格自然也高不了。”王振平主任告诉记者,“要想提高葡萄品质,就必须在栽培上下功夫。”
首先,在整形上推广“厂”字形,可以有效的控制产量。这种整形可以有效调节树体营养、水分和光照的供应,并且结果部位在同一水平线上,能促进葡萄成熟度达到一致,同时提高葡萄品质。采用传统整形,不便于管理,而“厂”字形避免了这些弊端,有利于机械化。
其次,合理调控水肥。贺兰山东麓产区干旱少雨,酿酒葡萄栽培区靠引黄灌溉,在生产中主要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由于黄河灌水是按面积收取水费,导致单次灌水量巨大,从而致使水肥过多,葡萄枝蔓旺长,影响葡萄品质。
再次,采用“沟栽”摆脱根系冻害。通过深度栽培可以增强自根苗的抗冻性,采用“沟栽”,沟底通常距地表20厘米,因为葡萄在40-60厘米的地方根系比较多,这样就能有效的保护葡萄根系免受冻害。
最后,要预防病虫害。通过多年的努力,宁夏在预防病虫害方面已相对成熟,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贺兰山东麓综合试验站和王振平主任团队定期给农户提供相关信息和防治技术。
说实话 做实事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王振平主任是一个很直率的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在前不久举办的2013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贺兰山东麓学术会议开幕式上,OIV主席克劳迪娅•昆妮女士称贺兰山东麓产区为“令世人瞩目的中国葡萄酒产业的领军产区”,然而,在华丽的背后,贺兰山东麓产区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王振平主任直言不讳。
“农户的种植管理理念落后,组织培训需要利益诱惑才会参与,学习缺乏主动性,更无创新可言。”王振平主任如是说,“这就阻碍了许多先进种植技术的推广。”除此之外,一些企业出于对人才流失的担忧,干扰技术人员参加培训,以及政府的补贴力度不够等因素,都为整个产区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目前,宁夏乃至全国的情况都是大酒庄和小酒庄并存,由于各自的定位不同,社会分工和所承担的责任也有所不同,王振平主任认为许多酒庄仍存在“私天下”的传统理念,没有大局意识,也忽视了应该承担的行业责任。也许一个产区的酒庄在本产区内存在非此即彼的竞争关系,但面对其他产区乃至其他国家时就该是相互协助的整体。王振平主任认为酒庄在推广自己的同时也要推广整个产区,增强大局意识,带动整个产区的共同发展。
王振平主任说,“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我必须说实话做实事,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这让记者很受感动,希望像王主任一样敢说实话、愿做实事的人越来越多,从而推动中国葡萄酒行业不断进步和发展,让世界闻到从华夏大地上飘来的葡萄酒香。
王振平简介:
王振平:博士,研究员,宁夏大学葡萄与葡萄酒教育部工程中心、宁夏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宁夏大学葡萄与葡萄酒学硕士点创始人、导师,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园艺学会葡萄与葡萄酒分会执行理事。1988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1991年获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2001年赴法国蒙彼利埃国际高等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先后主持完成二十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国家专利三项,申请国家专利二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有三篇收录SCI。曾三次获宁夏农科院记功奖励,并入选宁夏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313”人才工程。
版权所有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