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银色高地,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作为国内小酒庄的典型代表,银色高地以高品质的产品享誉业内,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追捧。那么,除了酿酒师高源的酿造技艺之外,酒庄在葡萄园管理方面又有哪些宝贵的经验呢?为此,我们特地拜访了高林先生,向他讨教了一番葡萄“种植经”。
银色高地葡萄酒庄
我们从银川市区驱车十余分钟,来到离市区不远的唐涞渠。行进中的土路起起伏伏,经过几次折返,我们找到了隐匿在树林里的高原源酒庄。酒庄大门的牌匾上已标上了新的名字:宁夏高源银色高地葡萄酒庄有限公司,高林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那天的天气特别晴朗,这片位于城市边缘的葡萄园在高楼大厦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宁静。来公司不久的助理酿酒师刘建生带领我们参观了酒庄的葡萄园和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们,使我们的心情放松了不少,回到室内,我们便对高林先生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高林先生(左一)
高林先生是酿酒师高源的父亲,是他和女儿亲手把这个酒庄创办起来的,作为父亲的他承担了更多的基础工作,其中包括葡萄园的管理。所以,高林先生的回答也是直奔主题,他说葡萄园管理有很多内容,但是主要工作有三个:
一是疏穗。随着对葡萄品质的关注,很多酒庄开始对葡萄园进行限产,规定每亩地的葡萄产量最高不超过某个标准。银色高地限定最高亩产350公斤,葡萄行距3米,株距80公分,单株葡萄果穗控制在12穗以下,其余的全部都要摘掉。“这个方法是严格按照法国列级庄来的。但我们雇佣的工人都非常不理解”,高林说,“有时他们不听指挥,你让他们剪,他们舍不得剪,我生气但也理解他们。在他们心里,葡萄就是收成,就是钱。但最后我还是挨个数,多余的穗子必须剪掉。我们生产的是高端酒,所以这个是硬指标。”
二是打叶。对于葡萄打叶,高林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众所周知,葡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为果实提供必需的养分,所以果实要有对应数量的叶子保证其营养供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叶果比例”。于是有人就认为,叶子越多越好,这样可以制造更多的养分。但高林通过实践和总结经验发现,葡萄新叶在70天后,其光合作用的能力就大大下降了。如果葡萄树保留着太多叶子,不仅光合作用不明显,也会影响葡萄的通风透光。所以,高林对葡萄园会进行多次“打叶”,频率根据葡萄的具体生长情况而定。我们在葡萄园里也看到,葡萄树在离地面50公分的距离之内,几乎没有叶子,果穗在无遮挡的情况下充分和阳光接触。
三是控水。高林说,浇水时机的调节,对葡萄的品质影响很大。他们在葡萄第二次膨大期,也就是8月20号前后一个月的时间里是禁水的。他说,如果这时浇水,葡萄的果粒大,产量大,但品质会下降,糖酸比、风味物质的积累都不会理想。
高林介绍,酒庄除了在贺兰山脚下的葡萄园外,在中卫和青铜峡甘城子还各有100亩的基地。管理工人都是他自己雇的,为了确保工人能按照自己的标准来管理,高林说,忙的时候,他每天都守在葡萄园。而能做到这样的管理,其中一个原因是家族企业,规模也较小,好管理。
另外,由于疏穗、打叶,葡萄通风透气,又加之宁夏地区气候干燥,所以基地病虫害少。高林说,即使遇到病害必须施药,用的药也是从德国拜耳公司进口的环保产品……
采访很快结束了,对于高林先生,我们更喜欢称呼他为“高叔叔”,因为在采访期间,这位和蔼可敬的老人一直面带微笑地向我们讲述着葡萄和酒的故事,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丝毫没有距离感。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葡萄架势,他亲自带着我们去园子里看,并蹲在地上为我们讲解。采访时,我们有些知识掌握得不好,他拍着我们的肩膀鼓励我们说“孩子,慢慢来”……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德艺双馨”吧!
版权所有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