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持续增长,比较欧洲葡萄酒消费的颓势,令生产者欢喜鼓舞。不需要市场统计数据,单看周围比比皆是的品酒会、推广会,足以彰显这是一个富有活力的葡萄酒市场。研究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特点的人也多了起来,一个很有噱头的话题就是:什么是适合中国人口味的葡萄酒?
很多年前,有研究这个问题的“专家”坚信,中国人喜爱偏甜的葡萄酒。于是,当讨论中餐配葡萄酒时,总是把半干半甜的雷司令、琼瑶浆挂在嘴边——因为这些不仅是甜的,而且香气馥郁,与中餐中芬芳多样的调料似乎也可以相互搭配。再后来冰酒在中国盛行,“专家”们更坚信自己的观点了。
这在理论上似乎正确。“甜味”可以使孩童安静,或者给饥饿者(不好意思说穷苦的人)带来满足感。中国尚且比较贫穷,中国人喜爱甜味也在情理之中。来中国进行市场研究的人又发现,中国的川菜(麻辣风味)影响最为广泛;麻辣味道的菜肴,搭配半干半甜的酒,也有合理之处——甜味,可以缓解辣给味觉造成的迟钝感,使进餐者恢复味觉后再次来享用美食。
于是,众人坚信:中国人喜爱半干半甜类型的葡萄酒。
可是,事与愿违,除了冰酒以外,其他类型的甜酒在中国市场销售业绩差强人意,甚至大名鼎鼎的苏甸(Sauternes)贵腐酒、托卡伊酒也不例外。哪里出了问题呢?
前文说的调查、推理与研究,其实研究者一厢情愿地加了一个前提:中国人必须喝葡萄酒。中国人真的必须喝葡萄酒吗?中国人在2012年喝掉4900万吨啤酒,1150万吨白酒,大约500万吨黄酒,却只有138万吨葡萄酒。其实,对很多中国消费者来说,“葡萄酒”就是不同于“啤酒”或“中国白酒”的另外一种酒精饮料。他们是在不愿意喝“啤酒”或“中国白酒”,但是又必须“喝点带酒精的”饮品时的无奈选择。难道我们真的期望这部分消费者能对“自己喜欢什么口味的葡萄酒”做出有意义的反馈吗?
确实不错,川菜在中国的八大菜系中普及最为广泛,麻辣口味搭配偏甜的葡萄酒也是合理的。但是,很重要的一个现实是:川菜普及率高的重要原因,是价格低廉以及滋味浓重——不管厨师手艺如何,总是可以烹出味道。显然,在这样的消费场所,消费者尚且想不到自己要来一杯葡萄酒,更不用说还要挑选什么风味的葡萄酒。
为什么进行品鉴调查时,结果往往会是大部分消费者赞赏带有甜味的葡萄酒呢?其实,很多时候,被调查者无法用语言表述自己对葡萄酒的感觉,而恰恰是带有甜味的,他们可以准确而自信地进行描述,甚至他们回答的语言都一样:“这款酒好喝,有甜味”。
如果说“中国人偏爱带甜味的葡萄酒”是个假结论,为什么冰酒受到那么高的追捧呢?Jancis Robinson早就对这一现象进行描述:人们购买冰酒因为其价格昂贵,往往包装精美,是一个理想的礼品;很多冰酒也就在不同人之间转来转去,就算没有因为在转手时不小心掉在地上打碎了,可能也没有几瓶真的被享用掉。
我不是故弄玄虚。研究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可能也需要了解中国哲学,中国人的思维与表达方式,方能去伪存真,获得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