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国际葡萄酒博览会落幕了,似乎只有在每年的这些天,烟台人才能想起:烟台是亚洲惟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烟台葡萄酒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行走在烟台的大街小巷,似乎缺了那么一抹“紫色符号”。
葡萄酒“缺少文化”
三天的国际葡萄酒博览会,这些数字让不少喜欢葡萄酒的烟台人为之振奋:烟台葡萄酒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基地,已建成酒庄20个,在建17个,拥有一批知名企业。全市葡萄种植面积50多万亩,葡萄以及相关企业15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6家。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实现产量32.6万升、主营业务收入257.2亿元……
但国外媒体对烟台葡萄酒的点评依旧是“缺少文化”。市区文化中心广场上,一座“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的石碑静静立在那里,与“文明城”、“卫生城”一起。“葡萄·葡萄酒城,这个名字很少听说。”带着孩子玩耍的市民孔炎炎说。“烟台葡萄酒走过了100多年,似乎还是没有走进烟台市民的心里,更别提走进外地人心里。”葡萄与葡萄酒局副局长张加玉也很苦恼,有时候出差递出自己的名片时,很多人对上面的“葡萄与葡萄酒局”感到纳闷:烟台咋还有这么个局?“关于烟台葡萄酒的历史,很多烟台本地人都记得不是那么清楚。”张加玉介绍,从1892年,我国第一家葡萄酒酿造企业在烟台创办,1987年获得亚洲惟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称号。
全城难觅“浪漫紫”
在不同的人看来,这其中的原因不尽相同。“法国葡萄酒有2000多年历史了,已经融化到血液里去了,就像中国的白酒文化。”法国葡萄酒酿造、品酒专家Jauffre认为,烟台的葡萄酒文化之所以没有普及,是因为时间太短。
专程来烟台参加葡萄酒博览会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龚鹏程则认为,葡萄酒文化近代泊来中国时,文化定位不够准确,高档还是亲民的矛盾一直伴随着葡萄酒。
不过有一点大家的意见是共同的,那就是缺少葡萄酒文化的载体。“主题雕塑、机场、火车站、城市出入口道路上,没有一句葡萄酒的宣传字眼,去酒店吃饭也没有专职的侍酒师。外地人来烟台,丝毫感觉不到这个城市跟葡萄酒有任何关系。”张加玉说,最重要的是,烟台还没有一处展示葡萄酒历史、文化和品牌的葡萄酒文化博览中心,这与烟台这座城市在国内外葡萄酒行业的重要地位不相称。全城难觅一抹“紫色”,让“国际葡萄·葡萄酒城”这张金色名片失色许多。“万一葡萄酒城的名片被别的城市利用,在国内外市场中成为标签的时候,烟台的老大地位将不保。”张加玉说。
建立文化博览中心
世界葡萄酒文化交流与投资促进会中国分会会长、法国ISNAB (中国)学院院长张彦平,提出了“泛葡萄酒文化”概念受到业内人认同。“简单来说就是并非单纯的饮用文化,而是以葡萄酒为载体的葡萄酒文化的升华,成为优雅、品质和慢生活方式的代表者。”张彦平说,从酒庄建设、景观设计、城市雕塑到会展论坛等方方面面进行全盘互动,将葡萄酒文化植入到城市建设和市民意识中。
葡萄与葡萄酒局也对于打造“泛葡萄酒文化”提出了具体建议。“建立一个葡萄酒文化博览中心,融观光、休闲、展览和文化旅游于一体,面向国内外宣传烟台葡萄酒产区品牌,展示烟台葡萄酒企业特色产品,塑造烟台葡萄酒浓郁的文化氛围。”张加玉说,葡萄酒庄旅游正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休闲生活方式,可以利用烟台市地理自然优势,鼓励发展风格各异的葡萄酒庄,把无形的文化融入到采摘、酿造、品鉴等活动的体验之中。“拍摄一部有关葡萄酒文化的影视作品,宣传拉动作用不容小视。”张加玉说。
不过,这些还需要通过各行各业以及每一个市民共同努力,让“紫色符号”扮靓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