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宁夏、甘肃等地纷纷将葡萄种植作为当地的重点产业,创造条件,谋求当地葡萄酒产业的“跨越发展”。据媒体报道,家电制造企业美的和“油老大”中石化也在西部地区种起了葡萄园。
如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规划,到2020年,在贺兰山东麓形成总规模达100万亩的葡萄产业带,建设1个葡萄酒文化发展中心、3个葡萄酒城、10个各具特色的葡萄主题小镇和100个以上的酒庄(堡),实现千亿元综合产值。但截至2011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葡萄种植面积仅为44万亩左右,葡萄酒生产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产值超过20亿元。
甘肃也提出力争到2012年,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左右;到2017年,达到40万亩左右;到2020年,达到50万亩左右。截至2011年底,甘肃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到18.5万亩,比2010年增加4.5万亩,增幅31.7%;其中甘肃省武威市种植面积达12.37万亩,比2010年增加5.37万亩,增幅高达76.7%。
但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却表达了对“大种葡萄”现象的担忧。该人士指出,部分葡萄酒产区及基地建设缺乏科学、长期的规划,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局部过热的现象,对产业的发展规模以及市场定位把握不够准确,同时,缺乏对整个行业的深入分析,对行业及本区域存在的问题重视不足;由于过于重视产业发展的规模,不注重研究选择适合本地区、合理的品种结构,葡萄基地的发展应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苗木品种,避免“大跃进”,不少基地建设有急功近利之嫌,普遍没有处理好产业发展规模、速度与葡萄酒行业自身规律的关系,最终将可能造成产区、基地建设只是简单、低水平的重复,缺乏核心竞争力。
此外,上述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区域还存在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跟不上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对酿酒葡萄研究的基础相对薄弱,又缺乏人才,同时在产业快速发展的条件下,部分地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短期内增长幅度过大,现有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已经跟不上面积增长的速度,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个人投身到这个产业中来,有很多是以前从事其他领域的企业或个人,在酿酒葡萄种植上的技术储备微乎其微,所以作为引进这些企业或个人的产区政府,应该充分考虑到后续的技术支持或引进问题。
“这种情况有点"大跃进"。”这名业内人士说。
葡萄酒专家郭松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甘肃、宁夏等地地广人稀、人工和土地成本较低、气候也较为干燥,葡萄种植从东部向西部进行转移本身是大势所趋。但他表示,如果葡萄种植扩张速度过快,可能就会出现无法消化的问题。此外,还要在考虑市场容量的情况下,分析国产葡萄酒和进口葡萄酒竞争方面的关系。
郭松泉说,葡萄种植一般至少要3年时间才能达产产生稳定的供应,到能够产优质的、具有一定风格的葡萄酒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种葡萄不是种菜。”郭松泉说,在葡萄种植基地建设方面,是否选用了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非常关键,往往需要在对相关条件进行考察、试验后才能进行大举种植推广,如果是在以前从未种植过葡萄的地方,需要采用多个母本原在种植结果后进行进一步的酿酒试验,这往往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得出结论。
郭松泉说,过去葡萄酒行业发生波动之时,曾发生过“拔了再种、种了再拔”的现象,地方政府在进行招商引资等过程中不要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