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越来越多的得到国内外葡萄酒业内人士的认可和关注,从原酒采购到合作建厂、从种植葡萄到投资建厂,宁夏成为中国葡萄酒产业新的投资热土。宁夏产区的优势在哪里?产业发展面临怎样的难题?如何找到发展的出路?为此,记者采访了宁夏葡萄产业协会会长容健。
记者:容会长,您好。近几年,出自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的葡萄酒在各项大赛中屡获大奖,国内几大企业也纷纷在这里投资建基地,宁夏产区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您如何评价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
容健:近几年,随着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快速发展,宁夏葡萄酒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目前宁夏的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到30多万亩,葡萄酒加工能力10万吨,初步形成以青铜峡市、永宁县、农垦农场为主体,中卫市红寺堡开发区为补充的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带。产区内一大批企业逐步成长起来,贺兰山、西夏王、御马、圣·路易丁、贺玉、类人首、加贝兰等品牌已在全国拥有了很高的声誉。宁夏的自然资源优势,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葡萄酒,已在业内形成共识。张裕、长城、王朝、轩尼诗、保乐力加、怡园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也纷纷在宁夏建酒庄或原料基地,他们由最初的采购原酒到入驻宁夏,说明这里已成为优质葡萄酒的重要产地,这对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产业发展态势非常好。
对宁夏产区来说,良好的发展态势也是产区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机遇。2010年,宁夏自治区政府把葡萄酒产业项目作为政府工程,由区政府领导亲自来抓,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努力把葡萄酒产业做成宁夏经济的新亮点。结合建设黄河城市带(群),打造黄河金岸的总体建设规划,以葡萄和葡萄酒为主线,与旅游资源的结合,打造一条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沿黄河岸边,建设一条各具风格的酒庄和葡萄园的旅游黄金带。
2010年7月,银川市葡萄与葡萄酒局正式成立,对银川辖区的葡萄酒产业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划,成立规划小组,对宁夏葡萄酒产业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决定拓展思路,大力倡导企业严谨自律,生产出更多优质葡萄酒的同时,针对目前酒庄投资热潮,规划提出,以宁夏农垦为代表建设八个国际风格的酒庄群,在玉泉营建设由20个酒庄组成的红酒小镇,把宁夏产区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目前,宁夏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在青铜峡,面积已达8万亩,2010年新增2万亩葡萄园,原酒生产达2.5万吨,区域内的甘城子是宁夏产区最好的原料基地,吸引了张裕、王朝等大企业。由怡园投资建设的柏园酒庄也落户此地,去年已开工建设,同时还有8个在建和在谈的酒庄项目已确定。为了便于协调工作,去年青铜峡葡萄与葡萄酒局成立,该市规划未来五年建设30个酒庄,发展基地20万亩,实现葡萄酒产业升级。
记者:宁夏葡萄酒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已广被业内人士看好,您认为目前宁夏产区呈现出哪些发展特点?
容健:首先是优质产区意识强。国内一些产区陆续出现了“葡萄酒质量事件”,相对而言宁夏目前还是一片“净土”,如何保持宁夏优质产区的好声誉,我们也在做深入的思考,宁夏大部分企业仍处在自有品牌创建的转型时期,以原酒销售为主,“质量事件”给我们敲响警钟。所以,加强企业自律,强化优质产区意识很重要。“昌黎事件”后,产区相关部门就组织对全区企业进行产品抽样检查,并发起“自律倡议书”。
第二,重视产品品质。生产企业质量意识很强,十分重视产区得之不易的好口碑。近几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在国内外的赛事中屡获大奖,“宁夏出好酒”已是行业内不争的事实。这些获奖产品不仅大大提升了产区的影响力,也给宁夏葡萄酒人很大的鼓励和信心。
第三个特点是重视原料基地建设。在宁夏,受自然条件限制,葡萄园管理成本高,企业需要花大力气,投入重资金才能确保原料供应。认真做好各项栽培管理,进行标准化种植,等措施,保证了基地建设的不断完善,目前,在宁夏已逐步形成原料“以质论价,现场测糖,质优价高”的原料供应模式。
记者:宁夏葡萄酒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一定会面临许多困难,您认为产区发展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容健:反观宁夏产区近几年的发展之路,依然存在诸多难关。目前,最大的难题在于自有品牌的缺失。国内消费者仍处在“认品牌不认产地”的阶段,这样宁夏葡萄酒虽好,也只能做原酒供应商,瓶装酒市场占有率太低,当地几个做得不错的品牌也仅仅限于周边区域销售,没有形成规模和影响力。依赖原酒销售来支撑产业发展毕竟太吃力,只有实现酒的高附加值,企业才能有更多的利润,只有让更多的资本运转起来,上游的原料品质才能得到保障。
第二个方面是葡萄园管理成本太高。对宁夏产区来说,每年最怕的事情是冻害,埋土不但要深,而且要及时,2009年11月葡萄没来得及埋土就下雪了,造成严重的冻害,部分新葡萄园因此而绝产,造成很大的损失。基地面积大,无法实行机械化作业,劳动力成逐年上升,直接造成亩产成本过高。为了解决冬季埋土及冻害难题,我们也在做一些实验,如采用“弓瓦”模式来防寒防冻,经过两年实验,效果不错,但操作起来仍是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详细论证才能推广。农科院也在研究抗寒品种的试种,虽耐寒,但发芽早,仍躲不过倒春寒的影响。为此目前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葡萄园管理难的问题,这也提醒我们,宁夏产区不能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为主,原料的自然控产也意味着我们只能做高端的优质酒。
第三,缺少龙头企业是产区发展的瓶颈。目前宁夏产区还没有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以原酒加工或者销售原酒为主,不重视自身品牌的推广。而作为产区,只有规模上去了,才能有竞争力和影响力,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才能真正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个难题就是缺少相应的人才。宁夏经济不如东部发达,许多年轻人不愿来西部工作,如今留下来的,踏踏实实在技术岗位做的,都还是宁夏最早的那批做技术的人才,像俞惠明、罗耀文、吴鸿福等,以产区的发展状况看后续的技术力量明显不足。除酿酒师不足之外,产区发展必需的其他人才,如园艺师、经理人、销售骨干更是匮乏。要建设优质葡萄酒产区,没有人才是不可能实现的。
记者:2010年中国葡萄酒产量突破百万吨,整个行业呈现出平稳快速的发展态势,您怎么看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
容健:2010年,葡萄酒市场呈现出三大特点,这些特点也反映出目前产业发展的趋向。一是需求旺盛。从身边人喝葡萄酒的情况可以看出,葡萄酒越来被大众接受,尤其是公务场合,大多会选择葡萄酒。现在不仅那些大城市有葡萄酒专营店,像银川这样的二线城市,各类专营葡萄酒的酒行、酒窖、酒坊也逐步多起来了。商超、餐馆中葡萄酒的消费也越来越普遍。二是进口酒增长快。在消费者的观念中,葡萄酒还是国外的品质好,所以近几年进口酒销量很大。目前,整个中国市场葡萄酒的消费在不断扩大,进口酒对国产酒虽有冲击,但还未显现出来,国产酒依然有市场,随着葡萄酒消费的成熟,国产酒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与进口酒抗衡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酒的品质,走优质酒之路。三是西部产业发展势头强。葡萄酒市场下游的竞争归结到底是上游原料的竞争,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全国各产区都将会因地制宜调整原料品种和葡萄酒的风格,未来几年,越来越多的资本将流向那些优秀产区,比如西部。
记者:您对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有些什么好的建议?
容健:首先,葡萄酒行业在我国还是个小行业,刚刚发展起来,葡萄酒属于日常消费品,并不是必需品,要客观面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当地进行保护,给它足够的发展空间,才能令其发展壮大。第二,完善管理机制。目前行业发展主要的问题是缺少统一的监管和调控,从国家到地方,没有单独设置机构来管理葡萄酒行业,缺少统一指导,形成都管都不管的局面。比如现在葡萄酒生产涉及到农业、林业、质检、工商多个部门,没有统一领导,一旦出现问题,不好协调。随着发展产业将越来越大,出现的问题也将越来越多,缺少统管的部门,必将让行业更加混乱。第三,加强科学管理。如今葡萄酒产业大部分都是各地方政府在做,凭感觉上项目,缺少科学的规划与论证,缺少正确的引导,产业要向何处去,没有人说得明白。要学习国外的管理模式,由熟悉行业情况的业内专家组成专门的管理机构,从原料到市场做出统一的管理和部署,科学指导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本文发表于《葡萄酒商务》杂志2011年第第三期
版权所有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