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葡萄酒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量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而且经济效益、税收同步增长;同时,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整个产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我国葡萄酒产业起步较晚,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整体实力差,从整体上看,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中国葡萄酒产业整体实力的提高还需要经过几年的努力。如果进一步降低进口葡萄酒关税,将对我国的葡萄酒产业产生较大冲击。”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近年内,国家不宜进一步降低进口葡萄酒关税。
中国成为过剩葡萄酒国家的“倾销”重地
从1999年以来,国际葡萄酒市场连年出现生产过剩,每年的生产过剩量都在200万千升以上,形成了巨大的葡萄酒库存积压。以2009年为例,当年全球葡萄酒产量增加0.4%,达到2687万千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消费总量同比下降了3.6%,为2365万千升,当年的生产过剩量达332万千升。
对于全球葡萄酒而言,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主要寄希望于巴西、印度、墨西哥、南非和中国这5个潜力巨大的葡萄酒市场,预计到2013年,这些市场的葡萄酒销售额将达到177亿美元。中国作为这5个葡萄酒市场中发展最快的国家,必然成为葡萄酒生产过剩国家眼中的主要倾销地。
王祖明向《华夏酒报》记者介绍,多年来,世界范围葡萄酒生产相对过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葡萄酒生产者大力开发、抢占的目标,这些国家政府甚至动用农业补贴,促进其葡萄酒产品出口,中国成为一些国家倾销其过剩葡萄酒的主要市场。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由于中国葡萄酒产业基础差、机械化程度低,以及近年来生产资料和人工价格上升等诸多因素,我国葡萄酒的生产成本并不比世界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特别是澳大利亚、智利等新世界国家)低,因此,中国的葡萄酒产品在价格上并没有竞争优势,如果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中国企业培育的消费市场,将可能被价格低廉的进口葡萄酒瓜分殆尽。
整个葡萄酒产业链将受到冲击
说起酿酒葡萄种植对产区的影响,王祖明向《华夏酒报》记者分析,近几年,行业的发展带动了产区酿酒葡萄种植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进口葡萄酒的冲击,首当其冲的是酿酒葡萄种植业及其农户,特别是以销售原酒为主的西部地区。
“近年来,宁夏、新疆和甘肃等西部省区已把葡萄酒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在部分区域葡萄酒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他们很多是利用了非农耕地种植酿酒葡萄。一旦形成冲击,这些土地不能种植其它农作物,对当地经济将产生极大影响。”
王祖明对酿酒葡萄种植产区的担忧是有现实意义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葡萄酒生产涉及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产区分布在山东、河北、天津、宁夏、新疆、甘肃、吉林、河南、北京、云南、山西、四川等省区。据悉,我国目前产区酿酒葡萄面积约为92.3万亩,涉及人口约240万。由于各产区的人口密度,酿酒葡萄种植的水平、机械化程度,以及当地经济和农民收入对葡萄酒产业的依赖程度等因素,各产区涉及的从业者数量有较大的差异。
“葡萄酒产业除了涉及种植业外,还涉及了机械、包装等生产下游的诸多行业。所以,它也是一个涉及面广、产业链长的产业,一旦受冲击,将对多方面产生影响。”
不可否认,进口葡萄酒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王祖明表示:“从2004年我国降低葡萄酒进口关税以后,葡萄酒的进口量快速增长,加速了葡萄酒市场的竞争,应该说进口葡萄酒对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表1 2006年—2010年中国葡萄酒产量情况
表2 2006年—2010年进口葡萄酒情况
王祖明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葡萄酒产量和进口葡萄酒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也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但从统计数据(表1、表2)可以看出,2010年进口葡萄酒快速增长,但国内葡萄酒生产的增速明显减缓。因此,我们认为,保持目前的关税,进口葡萄酒的量及国内葡萄酒生产量足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关税的进一步降低就可能对我国葡萄酒产业产生冲击。”
“当然,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葡萄酒进口量的不断增加、竞争日趋激烈是不可回避的。因此,中国葡萄酒产业应该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增强自身实力,在竞争中不断壮大自己,才能迎来中国葡萄酒产业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