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时值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各行各业开始了各种形式的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各行各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如一幅瑰丽的长卷展现在人们眼前。葡萄酒行业作为受益改革开放最大的行业之一,也适时地举行了很多活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作为最早成立的行业门户网站,深感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一主题的意义深远,值得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总结和回顾。网站成立近十年来积累的丰厚的资料,也愿意借这样一个机会,与所有人共同分享。
2008年10月,中国葡萄酒信息网初步确立了“改革开放·中国葡萄酒业三十年”这样一个大型报道主题,并开始着手准备。根据这次报道的主题,网站制定了详细的报道方案,并且广泛征求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以及媒体同行的建议。并邀请彭德华、王恭堂等老一辈行业专家举行座谈,深入了解行业。对完成这样一项跨越时空三十年年、纵横交错、繁杂无绪的图书编辑、撰写、出版工作,编辑部的每个人在心里都没有底,对于行业,我们还都是新兵,没有相关的阅历,更没有出版此类大型历史文献的经验,想要做好,只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虽然已经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接下来困难仍然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采访任务被分配到每个人的身上,五路记者在2008年年底整装出发,深入西北、东北、京津、胶东半岛等全国主要葡萄酒产区进行实地采访。在工作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问题也接锺而至。最开始,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采访计划中的线索搜集不到相关资料或者找不到知情人。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些企业不重视自己历史资料的整理及品牌文化的提炼,一门心思只用在市场上,企业发展资料有的几乎是一片空白,也有的企业资料很多,但没有很好的整理,散落在各处。二是企业不愿配合,认为做这样回顾的事情没有意义。针对采访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孙志军总编及时对工作做了调整,强调要向当事人耐心说明出版这样一本图书对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葡萄酒行业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为行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另外,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也要协助那些没有整理或者没有建立企业发展历程资料的重新建立起来。《中国葡萄酒业三十年》不仅仅是一本书,还要引导企业正视自己的发展历史,这样才会让我们做得事情更有意义。
我国地域广阔,葡萄酒产区各具特色,我们也深知,只有深入一线调查、采访,取得第一手资料,才有发言权。为此,公司派出全部人力深入各地的生产企业、原料基地、行业协会,这其中也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拿东北产区来说,因为媒体的揭露,前几年东北产区的葡萄酒在社会上的声誉受到影响,现在一听说媒体来了,大家都躲着,不接待,更不用说接受采访了。我们的记者王江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两次去东北采访。第一次是在去年的十二月份,当时东北的气温是零下二三十度,天寒地冻,记者到桓仁、五女山、通化采访,但被一些企业拒之门外,无奈之下,记者通过熟悉的朋友找到当地政府、协会来做通工作,讲清楚我们编辑这本书的目的,最终消除了企业的误解,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更是同一些企业从陌生人变成了朋友。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不管采访中遇到了多大的困难,我们的记者都没有放弃,总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收集资料,因为我们深知,踏踏实实的为葡萄酒行业做点事情,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需要奉献的精神。他们就是靠着这样一种精神,采访了一家家企业,走访了一个个产区,搜集了宝贵的资料,为此书的出版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此书的编写制作过程中,网站全体记者、编辑充分表现出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不辞辛苦,勇于承担,体现了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也验证了这是一支具有战斗力和充满活力的团队。
“做来事多,写来话少”,具不完全统计,截止到图书出版,我们分别对国内的昌黎、蓬莱、怀来、北京、天津、宁夏、河南民权、陕西、新疆、甘肃、辽宁、吉林等各大产区进行采访,采访业内人士百多位,了解企业八十多家,与行业的十多家产业协会建立了联系,同时向业内各领域的专业人士五十多人发了约稿函,准备了过百万字的原始材料。持续半年多的采访为本书的顺利出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7月份,前期采访和资料收集工作基本结束,本书的编辑排版工作也接着开始,我们收集了上百万字的原始资料,要把这些资料去粗取精地整理成文章,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如何把企业的发展放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背景下来看,是我们编辑过程中的难题,一些文章写得很好,但是没有达到一定的历史和宏观的高度,这就需要一遍遍的修改;我们把修改好的文章发给企业进行确认,很多企业又从商业宣传的角度进行了填补,为了真实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葡萄酒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一次次的和企业沟通交流,阐明我们编辑此书的目的,经过多次交涉终于得到了企业的理解;还有一些企业发展历史悠久而又曲折,收集来的资料纷繁、说法不一,如东北产区的长白山酒业,从1931年建厂至今有80年的发展历史,中间几度易名,有些内容根本无从考证,如何清晰的向读者介绍这家生产山葡萄酒的特色企业,编辑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坐下来一起梳理这个企业发展的历程,打电话向相关当事人求证,最终确定了这篇稿件。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书中每一个篇章的题记,虽然文字不多,百字左右,中间却做了多次修改,直到送出版社的前几分钟还作了最后一次修改方才最终确定。细节决定成败,在编辑此书的过程中,我们对每一个小的细节都没有放过,诸如每一幅图片的注解,大家都要坐下来一起来讨论,集思广义,用最精确的语言给予准确的注解。
稿件的编辑后期,孙志军总编几乎每天都要写出长达两页的审稿意见,审稿意见写得很详细,每一篇文章大到题目,小到标点符号,他都会一一指出,对概述篇中的几篇文章还反复提出修改建议,并参与文章的写作。他这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编辑部的每一位同事。在计划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总编也听到许多业内人对他善意的提醒,做这样的回顾太费精神,做好了行业也没有人领你的情,还不如将这份精力投入到其他的事情中。对于这样的提醒,总编没有动摇,作为一名葡萄酒业的资深记者,他深知行业如今需要什么,也许现在做的事情不会被认可,但最终会让行业受益。如今没有人愿意来做这样一件事,那就由我们来做,他就是用这种文人般的“偏执”,一直鼓励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想方设法达成我们的目标。
离图书出版的最后日期一天比一天,编辑部的工作也一天比一天紧张,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但所有的同事都没有怨言,在工作中勇于承担。即使最艰难的时刻,也没有人把参与编辑出版这样一本书当成负担,都为自己能够参与这样一份有意义的事情而感到幸运和自豪。
2009年9月23日,烟台国际葡萄酒节期间,《中国葡萄酒业三十年》首发式如期举行,看着散发着油墨香气的书,所有人也深深地松了一口气,但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的,毕竟我们能力有限,出版这样一本历史文献图书,里面的缺失与错误在所难免,因为有些资料我们找不到当事人确认,有些事情如今也无法再去考证。另外,在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当时采写的信息在书中只用上了80%,还有许多稿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入编,这不能不说都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中国葡萄酒业三十年》是中国葡萄酒信息网历经半年的时间走访近百家企业和业内人士,汇聚了行业各领域的前辈、专家、管理者、技术人员、营销人士对葡萄酒业三十年的经验和感受,立足中国葡萄酒事业,全面、真实地记录了中国葡萄酒业三十年光辉历程。本书的更大意义在于是为新经济形势下葡萄酒业理清发展思路, 为处于调整阶段的中国葡萄酒业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中国葡萄酒业三十年》是中国葡萄酒信息网首次独立完成的大型图书编撰任务,既是网站成立十年来的一次突破,也是对网站综合实力的一次检阅,充分表明了网站成立十年来了解行业,为行业做有意义、有实效的事情的目标和宗旨,也体现了网站立足行业、潜心做事、踏实发展的精神。
版权所有 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