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巨变。产业政策的出台和调整,为各领域各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葡萄酒产业更是所有酒类中受惠最大的产业。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国家各项政策法规的出台与调整,给葡萄酒行业带来深远影响。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国家鼓励发展
酒类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葡萄酒产业。国家酒类产业政策在1987年的贵阳会议中提出了“四个转化”的方针,即“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水果酒转变”。“四个转化”的提出为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各项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成为葡萄酒产业最重要的一项产业政策。此次会议是新中国建国以来酿酒行业的唯一盛会,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酿酒行业长远发展的规划决策会议,作用深远,意义重大。至今对酿酒行业的发展,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2002年,中国的葡萄酒产业正进步快速发展时期,此时国家经贸委提出:重点发展葡萄酒、水果酒,积极发展黄酒,稳步发展啤酒,控制白酒总量。葡萄酒因兼具发酵酒和果酒两大特征,尤其受到了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
葡萄酒产业与“三农”问题的关联效益。发展葡萄酒产业,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产区农业的组织化程度,而且还可调整产区农业的组织化程度,调整农业结构,增加人民收入,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应。葡萄酒产业关联度高,首先是推动了酿酒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酒工业的大发展。其次还带动了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其中如葡萄酒原辅料、机械设备、制瓶业、印刷业、包装业、运输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节能减排,建立生态文明。一方面,葡萄适合生长在贫瘠、沙化的土地上,农民种植用以酿酒的葡萄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提高收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葡萄可以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一些戈壁荒漠,开发葡萄酒产业改变当地经济状况的同时,最大的还是对当地环境的保护。
人民币升值对葡萄酒业的影响
自 2005年 7月21 日 ,央行宣布人民币升值2.1%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不断突破人们的心理关口,人民币的升值日益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和经济界的看点。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宏观背景下,人民币对酒类企业的长远影响还是存在的。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酒类生产或贸易企业的发展。人民币升值后,国外产品价格用人民币表示下降了,对于葡萄酒行业中引进生产设备和使进口原酒的生产企业来说,既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在花费不变的前提下,引进更为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进口更多、更好原酒,从而有利于其提高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由于人民币升值改变了本外币的兑换比例,偿还外债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对于那些使用国外贷款引进设备或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的还本付息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潜在的促进了葡萄酒技术提高和行业进步。
人民币升值对葡萄酒企业带来的负面作用。尽管人民币汇率上升使葡萄酒企业获得外购成本降低的好处,但同时国内销售市场也面临国外低廉产品的冲击,无形中加剧国内市场竞争。如近几年进口葡萄酒对国产葡萄酒的冲击就可见一斑。对于国内本身自给率不高的酒类商品市场来说,人民币升值后进口产品主导价格带来的价格下降将大于成本降低的幅度,汇率上升给这些酒企业带来负面作用。目前,中国葡萄酒企业的国际化经验还很少,对国际资本市场和资源的利用很不够。在全球一体化和“世界趋平”的今天,中国的企业更应该学会通过运用各种金融条件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
葡萄酒消费税实行 利于葡萄酒行业整合
2006年7月1日,《葡萄酒消费税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6〕66号,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根据《办法》,购进葡萄原汁生产葡萄酒的企业,可以从当期葡萄酒应纳消费税税额中抵减原汁中所含的消费税。这意味着困扰葡萄酒生产企业的消费税重复征税问题得到了解决。
停止抵扣,造成重复征税。按照1993年颁布的《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我国对烟酒产品全面征收消费税。其中,葡萄酒按10%税率实行从价定率的计税办法。此次消费税的调整是治理整顿酒类行业市场经济秩序和税收秩序的一部分,对完善税制、堵塞漏洞、增加财政收入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这一规定给葡萄酒生产企业带来巨大影响,不同于白酒行业的葡萄酒行业也受到“牵连”,意味着企业不仅要就最终的葡萄酒产品缴纳消费税,还要负担购进原料的消费税,带来了重复纳税问题,增大了产品成本和企业负担。
公平税负有利市场竞争。按照实施的《葡萄酒消费税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境内从事葡萄酒生产的单位或个人之间销售葡萄酒,实行《葡萄酒购货证明单》管理。以进口葡萄酒为原料连续生产葡萄酒的纳税人,准予从当期应纳消费税税额中抵减《海关进口消费税专用缴款书》注明的消费税。如当期应纳消费税不足抵减的,余额留待下期抵减。至此,自2001年以来葡萄酒生产企业,尤其是以进口葡萄酒为原料生产葡萄酒的企业一直呼吁的重复缴纳消费税问题终于得以解决。调整葡萄酒产业税收政策是在成本构成和国家政策导向两个方面为葡萄酒行业调整带来积极影响。调整葡萄酒消费税政策后,企业税负普遍减轻,小酒厂规范经营、依法纳税,大企业避免了重复纳税,整个行业处于同等的公平竞争环境下,有利于通过自然的优胜劣汰、行业整合并购,不断提高我国葡萄酒行业的集中度、效益,使葡萄酒生产、消费和市场不断扩大,葡萄酒产业与市场环境向理性发展,遏制盲目投资、低价竞争的情况。如今,国内葡萄酒业已经进入了行业整合并购期的时期,进一步做大做强是一个必然的要求。《办法》适时实施,既注意与征管能力相协调,同时兼顾纳税人的负担能力,有利于大企业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和中小葡萄酒厂的生存,有利于我国整个葡萄酒业的调整、发展、壮大,并进一步促进行业整合。
轻工业振兴规划给葡萄酒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09年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轻工业振兴规划。轻工业作为十项产业振兴之一,成为备受关注的行业。
制订酿酒行业振兴规划。根据国务院第37次常务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抓紧制订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的指示精神,国家发改委现牵头制订《重点产业振兴规划》方案。方案制订包括轻工、纺织、石化等7个产业振兴规划小组,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要求,现正制订酿酒行业振兴规划。酿酒行业振兴规划主要包括:酿酒行业现状、当前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振兴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规划实施等方面。同时,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充分考虑金融危机给酿酒行业带来的影响,以加强食品安全防范、提升技术水平(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升级专项)、完善标准化体系、调整税收政策、促进节能减排、推广企业品牌为重点,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轻联提出《2009—2011年酿酒行业振兴规划》。
提出“扩大内需,保持稳定出口”的重要任务。“扩大内需,保持稳定出口”重要任务的提出,对国产葡萄酒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开拓了政策上的支持。进口葡萄酒在经济危机后更改了其产品架构,以中低价位的葡萄酒相继进入国内,,对一直在中低价位占据优势的国产葡萄酒造成了相当冲击,此项政策的出台,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现象。此外,资金的支持等其他产业支持政策也将对葡萄酒行业的资金注入和融资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改革开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除了成绩,还要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应该看到,目前我国葡萄酒产业仍然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在管理模式与消费观念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一些设备还需要依赖进口。要做的事情还很多,需要行业慢慢去培育。葡萄酒产业一直是国家大力鼓励发展的酒类,也会在未来出台更多的产业政策,调整和督促产业的健康前行。
版权所有 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