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冰酒,远销欧洲七国,被作为中国新春音乐会贵宾酒和宴会酒,在维也纳出尽风头.
长白山酒业集团是吉林省葡萄酒酿造行业中最早的厂家,建厂已有近80年的历史,也是国家轻工业部的重点企业。工厂坐落于吉林省东部山区,长白山山脉的老爷岭山脚下,铁路拉宾线的南端,即蛟河县新站镇。工厂始建于1936年8月25日,系日本资本家饭岛庆三经营的农场的基础上创办的老爷岭葡萄酒厂。1937年10月28日饭岛庆三为扩大生产,榨取高额利润,与筒井南江等6人集资联营,在吉林大马路129号,松寿堂药店北侧,制造所里生产葡萄酒。葡萄汁由饭岛庆三供应,产品销售吉林省内及满洲的食品店及药店。老爷岭葡萄酒厂当时组织机构有经理、大掌柜、三掌柜(相当于副经理)下设劳务系,监工、工头、业务员(会计、运输),雇工36人。原料收购期盛产任务忙时,招用临时工,最多达300多人。当时设备简陋,规模小,年产葡萄酒仅40吨。
产品销售空前绝后
据厂志记载,1954年前,生产单一品种,全部装品为金星牌葡萄酒,从1955年起增加散装葡萄酒(容器用于大玻璃瓶及陶瓷坛子)。因其物美价廉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以后又增加散装梨酒,1957年散装果酒产量达2078吨,占饮料酒总产量的65.6%,而瓶装酒只占35.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成立技术研究所和质量管理科,充分发挥长白山区资源优势和本厂技术力量优势,积极研制新产品,1979年至1985年共研发新产品55种(其中包括更新换代产品),其中1983年就增加27种,当年新产品产量3265吨,占葡萄酒、果露酒总产量的69.7%。人参系列产品5种,白兰地,威士忌,味美思等高档产品很受市场欢迎。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研成果也越来越显著。1985年通过反复试验,成功试制出全汁型高级山葡萄酒和公主梅葡萄酒等8个新品种。1953年至1985年共研制出93个新品种,由于这些新品种投放市场占领销售阵地,自1983年以来,每年春秋两季全国销售会上,成交量都居全国同行业之首。与此同时,出口产品不断增加,从六十年代1种,增加到9种,12个规格,远销苏联,捷克,民主德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泰国,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传统销售渠道基础上,探索新的销售模式,保持其畅通性,集团新增加了专卖店部门和矿泉水、冰酒两种新产品。一方面可以即时获得市场的信息反馈,便于产品开发与服务的改进;另一方面,也利于公司的品牌形象树立。从操作层面上来说,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时间,提高了效率。如广告投放、活动促销、产品陈列、店员的销售技巧等方面全部按照企业的要求来做,这样,便于企业统一宣传和树立品牌形象,突出品牌特色。
在专卖店方面,长白山集团实行了“长白山1936连锁共赢计划”。这个计划,是以长白山国际冰酒俱乐部会所为塔尖,以长白山1936红酒品鉴体验店为塔基的葡萄酒销售连锁终端体系。理念是宣传长白山国际冰酒俱乐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成功的运作经验,采用体验式服务营销,会员制的方法,推广长白山非一般自然奢华冰酒系列、70年系列、1936系列、中华老字号系列、长白山矿泉水系列及其集团授权经营产品。
原料是葡萄酒质量的关键
从历年原料收购中,工厂认识到野生山葡萄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1951年到1955年很不稳定,1952年仅收购81吨,比1951年降低了91.3%。从1953年起改变落后的收购方式,扩大收购范围,增加苏兰、永吉两县的部分产区,使山葡萄的收购数量显著增加。
1954年山葡萄收购地区扩大到敦化、桦甸、安图、汪清、延吉五个县。通化还从外省收购山葡萄559吨,占总收购量的35%。同时增加原料收购新品种,野生果实越桔及家葡萄,为研发新产品创造了条件。果酒酿造业的发展,取决于原料的来源。所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厂把搞原料考察、原料收购工作放在首位。设立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经过几年实地勘察,摸清吉林、延边两个地区山葡萄丰收年、欠收年、一般年成的资源情况,为扩大生产打下了基础。原料收购扩大到两个地区的十一个县市,1955年收购山葡萄猛增到3133吨(其中包括从省外收购1113吨),这是建厂以来收购山葡萄最多的一年,为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工厂在原料收购中总结出一条成功的经验:建立发酵站。建站的条件: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对原料产区集中,产量较大交通运输不便的地方,如安图县松江发酵站收购的山葡萄就地加工,发酵成山葡萄汁再运回工厂。这样不仅保证了葡萄汁的质量还降低了运输成本。因此,《吉林日报》以《葡萄架下设厂》为题报道了这个消息,给予高度评价。
公司相继在黑龙江的一面坡、内蒙古的博克图、三河、省内的春晖、辽宁的承德和新金县等,建立了发酵站,解决了原料来源,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抓原料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抓收购野生山葡萄,二抓人工栽培。根据上级指示,工厂大抓原料基地建设,解决山葡萄生长靠天吃饭的矛盾。
1956年建立金斗宫原料实验场,进行人工栽培山葡萄的试验研究工作,并在国家科研部门的支持配合下,闯过技术难关,摸索出人工栽培山葡萄的生长规律。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培育出长白9号,10号,及“两性花”(自授花粉,不用配植雄株)的优良品种。由省轻工业厅召开技术鉴定会,“两性花”山葡萄命名为“双庆”山葡萄。这项科研成果得到国家重视,为发展山葡萄栽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实践证明,企业自办原料基地,人工栽培山葡萄解决原料问题事与愿违。山葡萄特点与家葡萄品种不同,地理条件不同,经济效益有明显差别,总结经验与教训,一要保护好野生山葡萄资源不受破坏,二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到农村去,提高山葡萄的收购价格,使农民尝到经营葡萄作物的甜头,才能为工厂提供充足的原料,促进生产发展。时至今天长白山酒业集团仍注重原料基地,成为东北规模最大的山葡萄绿色种植基地、山葡萄酒生产基地:两大山葡萄绿色种植基地:梅河口市新和镇3万亩山葡萄绿色种植基地,蛟河市10万亩野生山葡萄、北五味子自然保护区。两大山葡萄酒生产基地:吉林长白山葡萄酿酒公司和通化天池葡萄酿酒公司, 4个车间,8条生产线,年灌装酒能力4万吨,总计占地200余亩。
长白山冰酒走向世界
2000年以后,长白山葡萄酒厂重组为长白山酒业集团,以“天赐圣品 德润万物”的经营理念,公司已开发出山葡萄酒系列、五味子酒系列、洋姑娘酒系列、冰酒系列、矿泉水系列、白酒系列等100多个品种。近年新开发了亚洲第一酒窖工业游的旅游项目。长白山系列葡萄酒荣获中国名牌称号,长白山冰葡萄酒又摘取0IV(国际葡萄和葡萄酒组织)金奖。
2006年,在建厂70周年之际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同年长白山冰酒走访欧洲七国,作为中国新春音乐会贵宾酒和宴会酒,在维也纳出尽风头,成为长白山酒业70岁生日的最好礼物。
2007年,长白山酒业集团又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殊荣。
2008年11月,“长白山国际冰酒俱乐部”在长春成立。
长白山·上海国际冰酒俱乐部、长白山·中信城国际冰酒俱乐部的成功运作,以及长白山1936连锁店品鉴体验吉林店、长春店、漳州店等多家店的运营成功,“长白山1936连锁共赢计划”已经受到国际资本界的高度关注。同时针对这些会员,集团实行了责任树的会员管理制度,他们的冰酒会员可以拥有自己的冰葡萄树,来年可以自己酿造冰酒。
“长白山国际冰酒俱乐部”是长白山酒业集团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开创性地设计了全新商业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即长白山冰葡萄酒不在市面流通,以体验式邀约营销的方式,进行高端俱乐部会员制服务,特别为少数领袖级人物提供了更为荣耀的“金钻财富会员”方案,其对会员资格的认证标准更为苛刻,除了财富实力外,更加注重会员的文化修养、艺术鉴赏和生活态度。同时,为保证会员荣耀专享、获得极致服务的尊贵地位,全球仅限服务10万个会员。
“长白山冰酒俱乐部”已组建专业客户团队与客服团队,以服务精英领袖的奢华冰酒品鉴为己任,致力于极致灵魂认可的相知与共鸣。长白山酒业集团依托长白山特色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优质、高附加值品牌产品;摒弃以往简单加工的生产模式,采取精加工,历时7个年头,反复试验,将长白山特色资源山葡萄,酿制成中国第一支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特色冰酒产品,在“中国制造”纷纷扰扰的今天,提出做中国葡萄酒奢侈品的发展新思路,成为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典范。
版权所有 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