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一种可以让时光倒流的魔力,那么就是“信念”,陕西葡萄研究所所长纪俭凭着对葡萄的热爱和对传承中国葡萄栽培种植技术的信念,辛劳在葡萄种植第一线。不以小我自满,却以大我而律己,本文为我们记录了一个真实的纪俭和他的户太葡萄酒。
在中国葡萄酒产区地图上,陕西省虽不像其他产区那样令人瞩目,但特殊的地理环境,优越的经济地位,让陕西葡萄酒产业在近几年成长快速,特别是户太系列葡萄与葡萄酒的诞生,更是改写了陕西葡萄酒产业的历史,为陕西葡萄酒产业揭开了新的一页。
户县,位于中国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隶属于世界闻名的古都西安。南依秦岭,北临渭河,距西安城区18公里,风光秀美,气候宜人,是八百里秦川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就有“银户县”的美称。据资料显示,早在2000年前秦岭北麓就一直种植葡萄,尤其在唐代,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回来以后,引进许多葡萄品种,首先栽到就是当地的一些宫廷的廷院,皇家宫廷的别墅等。所以当地有悠久的葡萄种植史及丰富的葡萄管理经验,同时也证明当地是种植葡萄的优生区,土壤、气候非常适合葡萄生长。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静静的太平河蜿蜒地流过户县,河畔的草堂寺经历了千余年的历史沧桑,如今依然香火不绝。在草堂寺的对面就是户太葡萄酒生产基地,背依绵延的秦岭山脉,原始的生态环境,让这里格外清幽静谧。四月下旬的葡萄园,已是一片郁郁葱葱,500亩正处在壮年的葡萄树在春雨的润泽下,正展枝吐蕾,葡萄园里也开始了新一季的忙碌,翻土、施肥、绑枝、除草……
 |
纪所长带领王华院长和记者一行参观葡萄园 |
近日,在杨凌举办的第六届葡萄与葡萄酒技术研讨会上,记者有幸遇到户太葡萄与葡萄酒的创始人——西安葡萄研究所的所长纪俭,并跟随他一起来到户县,了解户太葡萄酒的发展情况。同我们一起到户县的还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的王华院长,王院长此行有两项工作,一是要把09年1月压榨完毕的新一季冰酒带回去检测;二是协助纪俭老师完成户太酒庄的整体设计与规划。在葡萄园的中间的一块空地上,户太葡萄酒庄正在筹备兴建,在酒庄设计的蓝图中,我们看到纪老师离他的葡萄酒庄园梦想越走越近了……
望着眼前一片葱茏的葡萄园,纪老师的眼里充满了自豪,不由自由的笑容浮现嘴角眉梢,那笑容极具感染力,让人不由自主感受到他满心的幸福,体味葡萄及葡萄酒带给他的一种别样人生。他指着面前的葡萄树说,这些树都有20-25年的树龄了,像人一样正处在壮年。眼光从一棵棵葡萄树看过,就像在看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每一棵葡萄都是他辛勤培育,在葡萄酒路上一路走来的见证。
 |
王华院长协助纪俭老师进行户太酒庄的整体设计与规划 |
在上世纪80年代初,秦岭北麓当时种植的葡萄就有一万多亩,那时正好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最初几年,允许农民自己搞产业,所以葡萄种植发展很快,但是葡萄品种有问题,大部分品种成熟后要赶紧采摘,否则第二天就开始落果。落果的问题让农民没有看到发家致富的希望,反而要为成熟的葡萄无法卖出而发愁,于是,刚刚兴起的葡萄产业就在农民的大面积砍伐中偃旗息鼓。作为一位从事了近半辈子葡萄种植研究的农业专家来说,看到农民把葡萄树砍了一捆捆当柴烧,纪老师心疼了,焦急了,那种心情不是外人能理解的。他一直与农民打交道,了解当地的环境,当地的土层上面只有30、40公分,底下就是大理石,清一色的河沙,种其他的粮食产量不高,种出的苹果更是又硬又干,甚至种树也长不出,所以最葡萄是最好的选择。为了让农民相信这里是最适合种葡萄,鼓励他们重新发展葡萄产业,纪老师开始了艰难的品种培育过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开始了他的葡萄与葡萄酒之路,踏上了一条艰难的征程。
要解决葡萄不落果的问题,首先要改良葡萄品种,纪老师运用自己多年培育树苗的经验,把大量的野生葡萄都生成大量的苗子,野生的葡萄皮厚,抗病好,准备在里面碰碰运气。他在当时资金严重紧缺的情况下,根据自己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前促后控”的科学培育葡萄苗技术,在一次果开花期和开花期之前,尽量促进新梢、新叶的生长,而开花期之后,则要适当限制新梢、新叶的过度疯长,达到果实品质好,产量高的目的,且能做到人为地控制多次果的生长和产量。这一培植法解决了葡萄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在营养转换期因气候等原因造成的激烈竞争,导致座果率不高这一难题,是葡萄栽培上的一次创新,通过进行了大量葡萄苗嫁接实验,终于在育种群体里发现了早熟品种。这个早熟新品种的成熟期比传统葡萄品种整整提前了14天,且挂果一个月不落。发现这个新品种之后,纪老师如获似宝,激动万分,马上让人把这个品种从实验地里分离出来,放在一起再进行细分。
 |
春雨后的葡萄园 |
意外发现新品种之后,坚定了纪老师培育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生长的葡萄品种的信心,他相信只要把裂果、落果的问题解决了,农民就会再大量种植葡萄,发展葡萄产业,为他们发家致富。培育的新品种不但改变一般葡萄存在的所有问题,当年还意外的长了三茬果,且一茬比一茬甜。户县出了一位葡萄大王,种的葡萄一年能长三茬果的消息在当地媒体的报道中不胫而走,有人开始质疑,也有人说闲话。面对这种情况,纪老师无法沉浸在 “多年辛苦培育,一朝收获喜悦”心情中了,多年实践,科学论证的工作习惯让他备感沉重,如果这个葡萄新品种明年结不出三茬果,怎么办?巨大的压力让他无法释怀,不眠不休待在葡萄园里,葡萄的每一天的生长,天气每一刻的变化,都详细地记录下来,分析对比。最终,新培育的葡萄品种经得住了考验,连续两年都结出了三茬果,在第三年还结出了五茬果。
这个新品种就是后来的户太8号,一个由中国农业专家自己研究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不但解决传统葡萄裂果、成熟期间短的问题,还是葡萄品种的一次变革,打破传统品种每年只长一茬果的现状,比国际传统的栽培技术省工省事,栽培简单,易管理,且能丰产质优,年亩产可达2500—3000公斤以上,葡萄产量是国际平均产量的几倍,且品质特别好。初步的成功带纪老师带了信心和喜悦,而这种喜悦的心情萦绕心间没多久,新的问题又把他的情绪带进了低谷。户太8号成功了,存在的问题解决了,而新品种不但质量好,还丰产多收,葡萄产量一下子提高了很多,光靠出售鲜食葡萄已难全部消化。纪老师想,刚刚发展起来的葡萄产业不能让“量大价低”的常规给毁了,不能等到葡萄卖不出去再想办法。于是他开始开发新的加工项目,延伸葡萄产业的链条,降低葡萄生产的风险。把葡萄加工成汁,酿造成酒无疑是再加工的好办法。于是,纪老师又开始从一个葡萄种植专家向一个酿酒专家转变。
2002年,由户太葡萄酿造的葡萄酒也酿出来了,但是酒不敢给人喝,害怕别人说:你这个葡萄不能做酒,做酒的品种都是国外引进的,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认为葡萄酒是国外的好,技术、理念先进成熟,包括很多商家也以引进国外的品种,技术、设备为荣,所以咱们自己的东西想一下子让人接受却很难。为了了解国外的葡萄产区情况,纪老师开始查阅大量的资料,他发现法国波尔多产区的降水量是900毫米左右,而陕西是500-700毫米。按他们的理论,优质葡萄来源于昼夜12度以上温差的地区,比他这个900毫米再少一点,葡萄园要种到丘陵侧面。这一发现又让纪老师激动万分,西安的温差是14-17度,这里的葡萄都种在大山的侧面,每晚有大量的下山风,把晚上地面的露水给吹得干干净净的。这里的自然环境实际要比波尔多的还要好,说明中国就有葡萄的优生区。
通过科学的论证,坚定了纪老师户太葡萄优生区的想法,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推测,他把户太葡萄酒送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进行了检测。而检测结果也让纪老师和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白藜芦醇含量很高,是其他酒的好几倍,这意味着用户太8号酿造葡萄酒不但可行,而且优质。如何进一步挖掘葡萄酒的潜力,快点进行了酒的研究又开始让纪老师睡不着了。虽然户太葡萄酒有很高的营养成分,但如何把品质转化成品牌,在品牌林立的市场中做出自己的风格与特色,解决品种酿造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当时的户太葡萄酒来说是很难的,纪老师当时也很茫然。俗语说:天道酬勤,有些事物的发生是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的。纪老师在收获一连串的成功之后,新的惊喜却是一场冰雹带来的。
2004年7月17号下午5点钟,天空忽然狂风大作,乌云蔽日,下了一场半个小时的冰雹,冰雹达到两厘米,把全部的葡萄都打了,这天正在第一次果成熟的日子。打完了以后,纪老师就让人把打烂的果子去掉,其他都上市了。但留在树上的三茬果就没有那幸运,没到成熟期,既使去掉坏果,散落的冰雹也伤及了多数的果子,这样势必形成干疤,这个干疤在葡萄没熟时间问题不大,熟了以后又要坏,怎么办?为了不影响刚刚创立起来的声誉,纪老师决定,今年的葡萄不卖了。300亩的葡萄一直留到了11月3号,看着满园的葡萄也不收,纪老师的女儿有些心急,劝他把葡萄卖了,还能挽回一点损失,这样留下去,就把葡萄白白糟蹋了。11月3日这天突然降温了,气温一下子降到了零下3度,第二天葡萄果和叶子就干了。到了11月下旬,都变成半干状。纪老师无意中在网上查到法国有一种葡萄酒(贵腐)酒,就是用干的葡萄酿的,于是得到启发,何不把地里的葡萄收起来做成这种酒呢?当时收了50吨葡萄,做了17、18吨酒,酒做出来之后特别香。紧接着在11月23号下了一场大雪,看着挂着树上一串串覆盖着白雪的葡萄,纪老师的心又开始激动了……
他根据所掌握的气象资料和当地的气侯特点,断定户太葡萄完全可以挂到圣诞节。于是,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酝酿,可以用户太葡萄生产冰酒了,这对中国陕西葡萄产业来说,是个颠覆性的改变。2005年在国家科技省市县科技部门的支持下,他们进行了冰葡萄酒的攻关研究,又踏上了一条新的没有终点的路。2005年12月15日西北农大贺普超教授应西安市科技局邀请亲临冰葡萄采摘、压榨现场,见证了这令人动容的一刻。2006年4月14日,西安科技局组织段长青教授等四位专家对酿制的冰葡萄酒进行品评。为了比较与世界著名冰葡萄酒产区的差距,2006年9月,纪老师等人赴加拿大安大略省、BC省等进行了实地的考察。2007年1月28日,陕西省终学技术厅在西安组织并主持了西安市葡萄研究所完成的“户太冰葡萄酒生产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2008年1月13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酿造技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王华院长等专家的帮助下,制订了《地理标志产品 户县户太冰葡萄酒》标准,并召开了专家审定会,同年4月发布实施。标准的制订为规范户太冰葡萄酒的生产、产品质量提高、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认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如今,纪老师研制的“户太8号”品种以其优质、高产、抗病、一年可多次结果、丰产性好、鲜食加工兼用的特性而赢得了广大种植户的欢迎,目前该品种在全国推广已达30余万亩。鲜果以其优良的品质,醇香的口感,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供不应求,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有关专家预测,“户太8号”以每年数十倍的速度迅速扩展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江淮地区。每年7月户太葡萄就开始上市,一直可以延续到11月,鲜果供应期可达4个多月。记者了解到在葡萄采收的时间,葡萄园边上排满了前来购葡萄的车辆,许多外地人都是慕名而来,称能买到地道的“户太8号”葡萄真不容易。
一路走来,有艰辛有喜悦,看着纪老师日渐稀疏的头发,被他这种忘我精神所感动。自从葡萄研究所1984年成来以来,他一直在对葡萄酒品种进行研究,才会有今日的户太系列葡萄品种,他通过对户太葡萄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实现了鲜食葡萄生产与冰酒原料生产兼顾的生产模式,降低了冰葡萄酒原料生产风险和成本,提升了葡萄产业效益;其次他深入全面研究秦岭北麓西安段的生态环境基础上,针对当地特定的小气候,开辟了我国冰葡萄酒产区;三是采用了独到的管理保护技术,有效的延长了叶片、果硬的有机功能,确保了冰葡萄原料的树挂时间和质量;四是研究了低温压榨、控温发酵、酵母选择和保糖发酵等关键技术,制定了适宜的户太冰葡萄酒生产工艺,酿造出风格独特的户太冰葡萄酒。
“户太冰酒”的创新,使我国葡萄酒行业看到区域性葡萄的育种培养,可以达到更加料想不到的结果。纪老师说,户太技术已经超过了国际水平,但是我们更注重的是过程,我不喜欢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路,我希望有一天国外人拿着我们的品种和技术去学习和应用。的确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三十多年来,很多地方需要去完善,比如产区的同质化问题,如何改变,靠谁来改变,只能靠我们自己。不能总是依赖国外的产品和技术,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培育出适合的品种来,像烟台产区,每年的9月下旬葡萄收获时期正好遇到多雨季节,那为何不能培育一种能延长葡萄成熟期的品种,避开雨季,让葡萄充分成熟,提高成熟度。另外,关于基地的建设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农民最关心的就是当前的利益,没有利益老百姓是不会去做的,而目前我们的国家政策,更多的是向扶贫、劳保方面倾斜,在教育农民,给他们一定的技术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可以放松管理,但不能放松教育,所以最理想的基地模式就是公司科研+农户。把农民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企业统一管理,规范技术,规划品种,把农民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联系起来。
在我们的交谈中,纪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个农民。尽管如今他身兼数职,头顶多项头衔,但他依然活跃在他心爱的葡萄园里,在敦实、平和、朴素的外表下面透出的是睿智和从容。他时时告诫身边的人:不要去看别人解决完的事情,解决完的事情写成书了以后,只是一个参考,但不是实用的,真正实用的就是你走进去,在最困难的环境里头,能给你找一条你自己的路,那你可能就是一个强者。
版权所有 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