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葡萄酒企业在中国葡萄酒中多处于二、三线阵营,在今天进口葡萄酒长驱直入,三大品牌难以撼动的局面下,大有夹缝中生存的味道。西部武威地区曾得到中国的许多葡萄酒专家的一致推崇,甚至认为是优于法国波尔多的地区。笔者曾对西部武威地区的葡萄基地进行过实地考察,认为这里的气候、土壤、光照等因素是非常适宜种植酿酒葡萄的。这里的环境,连绵起伏的祁连山,美不胜收的河西走廊,还有堪称“塞外江南”的古凉州(武威),一踏上这片土地就有一种雄浑壮丽与苍桑萧杀之气交织的美感。但是,最近看了几篇关于民勤县正遭受沙漠化侵蚀的新闻,内心里感到颇为沉重,由于受沙尘暴和缺水的影响,很多居民被迫要搬迁到其他地方,据报道称每六年就会有15-40米的绿地被沙漠化,记得2003年去考察苏武庄园的时候,惊奇地看到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苏武牧羊”的遗址距离沙漠只有几十米远,可以想象曾经是怎样一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地草场啊!难怪温家宝总理痛心的说“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奥运后最大热点将是“环保”
零点调查公司董事长袁岳曾断言:奥运过后的最大热点将是环保。如果说奥运是奥运经济的话,那么环保就是绿色经济了,其实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我们每个人已经在深受其累了,我们去超市总是青睐“无公害蔬菜”、“农家鸡蛋”,蒙牛、伊利也大打草原牌,这些都是绿色经济的衍生品,而且逐渐成为一种消费潮流,而西部葡萄酒应该算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无公害”了,这里无需施化肥,无须喷农药。2003年,葡萄酒行业的东西产地之争就是以此为争议点展开了论战,当然我们不需要以贬低对手抬高自己的方式来发展,但是作为企业应该善于驾驭趋势,因势利导,则可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俗话说:高手做势,中手做市,低手做事。如果能有效利用政府忧心,有识者痛心,百姓担心的“沙漠化”环境问题来引出在西部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是一件关乎环境保护的造福子孙万代,对中国乃至对世界的环境起到保护的重大意义,那么每喝掉一支西部的葡萄酒就是对西部环境保护的支持,那么在道义上将获得全国上下的支持,不仅可以树立起一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也会在营销上实实在在得到利益。这是一种公关化营销的路线,营销若能借助一种有深刻意义的社会话题来作为传播武器的话,那无异于是一种“核武器”其威力是裂变式的,例子太多了。
我始终认为地区经济都是政府倡导,企业推动的,政策对地区和城市的房地产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今天环保作为当前中国乃至世界的主流课题的时候,西部葡萄酒企业应该要与地区政府合作,将当地的葡萄产业当成一项政绩,改造环境,带动经济,造福后代的事情当然责无旁贷,综观几乎每一个产葡萄酒国家,政府都会帮助推动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地区的法规,还有帮助其占领海外市场铺路搭桥,例如法国食品协会或者波尔多地区,甚至是梅多克地区的行业协会都会组织在中国进行推广。何况葡萄酒产业是一个能够带动地区经济的堪称支柱的产业,现在很风行的酒庄旅游,则代表了一种潮流趋势。
文化也需要“环保”
其实,“环保牌”的实质是“产地牌”。我们在大谈特谈环保的时候,产地的优越性就会自然带出来,而企业关于品牌的核心概念与文化也就自然灌输给消费者了。今天所谈的环保主要是在地理上的可看见的部分,但从另外的意义上看还有另外的一个环保概念,那就是“文化的环保”。在我们大众的心理上仍然要有一片净土,有就是说我们需要一块我们想象空间里和文化上的圣地,为什么这么多人钟情于云南香格里拉,钟情于西藏正是因为它是人们心目中的纯净之地。而西部何尝不是一片未被污染的净土,还有就是古丝绸之路文化,“文化环保”也同要重要!那么我们也要如何唤醒人们对这里文化的记忆呢?
应该说,今天的中国主流葡萄酒企业在文化上正在“集体西化”,张裕搞东西合璧,所以出现了所谓的张裕•卡斯特还有什么张裕•爱斐堡,长城在广告里面也使用外国人做背景。笔者始终产生质疑,为什么中国的葡萄酒就不能做中国或者是东方文化呢?曾经策划了香格里拉藏秘的品牌推广,在福建获得了成功,从中的感悟是,其实并非中国的文化元素没有世界性,也并不是没有现代感,关键是如何跟现代文明的嫁接的问题。水井坊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的产物,但是却做得很现代很世界。要知道中国人的根还是在东方,古老的印度瑜伽为什么能够风靡于世界,正是因为它感觉上很现代很时尚,但他确实很古老。西部葡萄酒完全可以借助以“丝绸之路”元素为其文化核心诉求,这是多么具有世界性的文化元素,也是多么有现代感的元素啊!中国有新丝路模特大赛,只要是跟西方的对话和交流我们都成为“丝绸之路”,例如航海时代我们给之冠以“海上丝绸之路”但是虽然很多企业提到,但是都没有做透,做得很死,无联想空间和现代感,没有时尚感。新天曾经做过这个概念,但是后来放弃了,做起了“新天,新生活”的现代浪漫概念。
如果说西部的地理环境“环保牌”是一种“势”,那么文化更需要发掘与保护就是一种“根”。有势则走的远,有根则立得稳。西部葡萄酒企业起步晚,如果要在进口酒和国产一线品牌的缝隙中开创一片天空,则需要打破常规,不破不立,大破大立啊!
本文发表于《葡萄酒商务》2008年第7期
版权所有 中国葡萄酒信息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