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作坊”发展到拥有内蒙古著名商标的企业,内蒙古汉森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的思路已经不是简单的企业发展,而是要承载起做大做强草原绿色文化和乌海沙漠有机文化的品牌的重任。撖建平董事长自然对农业产业的一切因素都特别关注,包括天气。
“你们来是个好兆头,给我们带来了喜雨。我是做农业产业的,特别关注天气。”
2008年8月20 日上午,乌海下起瓢泼大雨。内蒙古汉森葡萄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撖建平在他的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1956年出生的撖董事长是乌海市的房地产大亨。低调、实干是他的秉性。
近几年,在房地产行业一路高歌的态势下,他却转身投资见效慢的特色农业产业,种起了葡萄、卖起了葡萄酒,并做得风声水起。这位获得过文化产业特色奖的“内蒙古经济新闻人物”、“乌海市十大创业之星”有着怎样的宏图大略?又是什么引力将他吸引到开发农产品的行业?
要做沙草产业的大文章
当记者问到撖董事长是否参加9月2日在银川召开的全国沙草产业研讨会时,他说:"不但要参加,我还要把这几年的沙草产业和葡萄种植领域的成就展示给大家呢。”
撖建平带头种植上万亩的葡萄和梭梭等经济作物,还积极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沙生植物资源,从单纯的防沙固沙,逐步转到全面开发利用沙漠资源的轨道上来。在撖董事长的带头示范下,当地的其他企业和个人也积极参与进来,目前已改造沙漠十余万亩,当地的生态环境为此得到了大大改善,为国家节约建设资金上亿元。
“这样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进一步推动了乌海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依靠葡萄加工业这个龙头,保障葡萄种植业良性发展,通过产业升级来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今年我们还开工建设了总投资9000多万元、面积12000平方米的葡萄灌装生产标准化基地,每年就要消耗掉酿酒葡萄170万公斤。光这一项,每年就为国家创税近千万元,带动10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撖董事长兴致勃勃地说。
他把过去开发房地产的上千万资金全部投入到种植葡萄和改善生态环境这项伟大的事业中。用他的话说:“这项事业投入大,见效慢,但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很值!”
房地产精英的果断转行
“我56年出生,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动乱、上山下乡……该经历的都经历啦。”撖董事长说。
撖董事长的成长经历了三个10年的重要阶段:第一个10年作为知青到东胜下乡,在氧气厂当工人、技术员;第二个10年在原伊盟无纺布厂任厂长和党委书记,第三个10年在乌海市人民政府驻呼和浩特办事处任主任。30年破茧,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他对社会、对人生有着与常人不同的见解,他常对人说,“人生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创造财富。”于是,接下来的第四个10年里,他开始为实现他的人生价值而继续奔波。
2001年,撖董事长进军房地产市场,他的想法只有一个:让乌海人也住上宽敞的楼房。
长期以来,乌海市城区居民一直居住在低矮的平房里,没有排水管道,城市环境卫生普遍的脏、乱、差,不但给百姓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当时,在政府部门任职的撖董事长果断地向有关部门提出旧城改造的设想和建议,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在旧城改造中发挥带头作用,撖董事长主动从乌海市人民政府办理了退休手续,组建了房地产开发公司,积极引进埠外资金,投身于乌海市旧城改造建设中。
后起之秀的撖董事长带领他的中孚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在乌海市迅速开展了各项战役,以占领市场至高点。中孚新村、中孚装饰城、中孚时代超市、中孚广场等一座座现代建筑拔地而起,改善了市容市貌,改变了居住环境,提高了城市综合功能;北湖工程建设使乌海市人民公园变得更加秀丽多彩、风景迷人,大规模的开发开创了乌海市房地产业的先河。一座座建筑物,形成了一个个亮丽的景观,主要街道面貌焕然一新,万余平方米的绿地逐渐植育,使不断改善的市容市貌锦上添花。
“不求最快,但求最好”,这是撖董事长给公司制定的开发宗旨。他要求,在工程建设中,从材料到施工,都严把质量关,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坚决不用,施工中出现问题坚决返工。同时,他的公司千方百计吸取大城市先进经验,率先在乌海市采用了地热式采暖、竹丝板现浇等多项先进施工工艺和技术,使工程质量、功能、居住舒适度等大大提高。中孚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楼盘,在环境、地段、设施和物业管理上,都占有一定的优势。用老百姓的话说:“中孚的品牌不是喊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2004年,在撖董事长的倡议下,乌海市房地产商会成立了,会员单位30余家。基于撖董事长的威望,大家一致推选他任商会会长。在撖董事长的主持下,商会出台了《乌海市房地产行业自律公约》。撖董事长积极地和各会员单位联系、沟通,解决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在规范房地产市场、平抑房价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让周围人惊讶的是,2004年,正当乌海市房地产业蓬勃发展之时,撖董事长却把从中挖来的金子大量地投入到葡萄种植及葡萄酒加工上,而且是一掷千金。这演的是哪出?原来,撖董事长做这个决定有三个重要原因,其一,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其二,完成哥哥未完成的心愿;其三,中国葡萄酒市场蕴藏着无限商机。
向沙漠进军要效益
内蒙古乌海市属于荒漠性草原,早晚温差大,光照时间长,使乌海市成为葡萄的乐土。乌海的葡萄酸度适中,色泽鲜艳、香气浓郁,且含糖量高。据专家考察,乌海是可以与新疆吐鲁番相媲美的优质葡萄生产地区。
为了改变生态环境,上世纪90年代,地方政府开始鼓励当地农民大量种植葡萄,乌海市葡萄已发展到上万亩,但因为没有葡萄酒加工企业及时的转化,葡萄销路不畅,价格忽高忽低,曾出现过三次大面积种植和三次大面积砍伐的现象。之后,地方政府也曾扶持过几家葡萄酒生产厂家,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乌海地区无人再敢进军这一产业。
1996年,撖董事长的哥哥撖生平把卖羊绒衫赚来的几千万元投进了这片适合葡萄生长的土地上。
当时,乌海的葡萄大多集中于庭院,且品种较少。撖董事长带动农民种植了数千亩适合酿酒的葡萄品种。2003年,实现了葡萄深加工的梦想,组建了内蒙古汉昇葡萄酒业,又计划建造一个万亩葡萄生产基地,总投资将达1亿元。
2004年,就在撖生平的葡萄产业化梦想即将变为现实的时候,却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这片葡萄园。化悲痛为力量,没有葡萄产业经验的撖董事长毅然接过兄长未完的事业,决心完成哥哥的遗愿。
葡萄产业上的新突破
撖董事长在不断思量着他的葡萄“王国”。
“我们的汉森酒庄将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我们将根据乌海的文化特色建设它,大力发展区域旅游、体验经济,让游客酿造真正的自己的葡萄酒。比如游客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葡萄品种亲自动手种植,平时由酒庄根据游客的需要帮助管理,成熟的时候,让他们在酿酒师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口味酿酒,我们的酿酒师可以根据客人要求调整酸度和口味,最后为游客装瓶,让葡萄酒深化为一种有意义的纪念品。这不是比酒庄酒更高端的产品吗?当然,酒庄也可以帮助我们拓展企业经营范围,这是国内酒庄的原始意义。”他说。
为了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发展葡萄产业,撖董事长忍痛割爱,把刚刚投巨资开设的营业面积分别为7000平方米和2500平方米的时代超市、名人娱乐城转让出去,并把从房地产市场挖来的“金子”不断投到种植葡萄的这片土壤上。
自2004年撖董事长接管内蒙古汉昇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后,公司实行“种、产、销”一体化,“公司+农户”的协作方式。在葡萄的收购上,以高出市场价0.4元/公斤的价格全部收购当地全年的葡萄,并实行了定单农业,和农民签订了10年的订单合同,保证葡萄的收购价高于市场价,制定了保护价。此举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使农民放心大面积种植葡萄,自从内蒙古汉昇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成立后,再也没有出现以前因葡萄滞销而产生的挫伤农民种植积极性的情况。
公司引进国外全套先进的葡萄加工技术和酿造设备,先后和法国共达苗圃公司共同投资建立了西北地区最大的葡萄育苗基地。过硬的举措,长远的目光,重合同,守信用,使他的公司建立起良好的信誉。
2002年被工行内蒙古分行评定为A+级企业信誉等级资格;被乌海市工商联、总商会命名为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07年获得中国有机和绿色葡萄的认证,葡萄和葡萄酒同时获得此认证在国内尚属首家。去年4月,从第二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上又传来喜讯,汉昇酒业公司生产的汉森解百纳干红葡萄酒荣获大赛金奖。
在记者采访的时候,撖董事长聘请的高层管理人员与他开了短暂的碰头会,对方说:“我的团队已经早脱离了家族化管理,一大批高级管理人才在我们这里发挥着他们的聪明才智。”
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撖董事长一直苦苦思索和探求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策略。多年的实践经验,使他的目光看得更远,每一次抉择都是深思熟虑、求实求效的结晶。他认为,只有强化管理,用科学严谨的现代管理手段管理企业,“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信誉,才能使企业有所发展,不断前进。为此,公司千方百计发掘职工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激发企业的活力,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于葡萄酒市场,撖董事长信心百倍地表示,要把葡萄酒做成民族品牌,打造成内蒙古继乳、肉、绒之后的第四品牌。
而这个第四品牌也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