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葡萄酒工业获得了新生。她在极其薄弱的基础上,经历了解放初期的恢复、中期的大规模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曲折发展,终于取得了今天的丰硕成果。
葡萄酒行业在初创时期主要是以扩大生产为主,由国家轻工业部组织实施了葡萄酒行业的改建、扩建工程。从1954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自行设计建设了北京东郊葡萄酒厂,这是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相继扩建的还有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青岛葡萄酒厂、北京葡萄酒厂、吉林通化葡萄酒厂、陕西丹凤葡萄酒厂、山西清徐露酒厂、河北沙城葡萄酒厂等。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近一步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开发黄河故道,先后从保加利亚、匈牙利、原苏联引入了酿酒葡萄品种,我国自己也开展了葡萄品种的选育工作,建设自己的葡萄基地,并且新建了河南民权、兰考和郑州葡萄酒厂,安徽的萧县葡萄酒厂以及江苏的连云港和丰县等10多个葡萄酒厂,使葡萄酒行业不断壮大。
70年代以后,新疆吐鲁番、宁夏玉泉、湖北枣阳、广西永福、云南开源等地又相继改建或新建了一批葡萄酒厂,使全国县以上的葡萄酒厂增加到100多家,葡萄酒的产量由1949年的不足200吨,发展到1978年的6.4万吨。同时在新疆、甘肃的干旱地区,在渤海沿岸平原,黄河故道,黄土高原干旱地区及淮河流域,东北长白山地区建立了葡萄园和葡萄生产基地。
在此期间,全国性的葡萄酿酒与栽培协作大会,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74年12月在山东烟台召开了“葡萄酒和酿酒葡萄品种研究技术协作会”,会议交流了建国以来各地在葡萄酒生产和葡萄栽培上的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成立了“全国性葡萄栽培和葡萄酿酒研究技术协作组”,对于协调行业发展,特别是提高对酿酒葡萄品种的认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葡萄酒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7年的全国酿酒工作会议提出了饮料酒发展的四个转变,其中“粮食酒向果类酒的转变”,为葡萄酒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但是,由于葡萄酒市场管理缺乏规范,导致伪劣产品盛行,消费者不愿购买,1989年前后葡萄酒行业出现大面积滑坡,葡萄种植面积骤减,葡萄酒企业纷纷倒闭,只有少数企业勉强维持。但从总的趋势看,葡萄酒行业仍然处在发展之中,1981年葡萄酒产量超过10万吨,1985年达到23.30万吨,1988年达到30.85的最好记录。
在1978-1983年间,由郭其昌领导的干白葡萄酒新工艺的研究成功,改变了葡萄酒产品以甜型配制酒为主的状况,为我国葡萄酒与国际标准接轨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1983年按照新工艺生产的长城干白葡萄酒在14届国际品酒会上获得银奖,这是建国以来我国的葡萄酒产品首次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此相关的葡萄酒稳定性研究、葡萄酒生产新技术工业性实验、葡萄酒行业标准QB/921-84及国家标准GB/T15037-94的制定等等,大大提高了我国葡萄酒的整体素质。1980年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以及1983年长城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的相继成立和飞速发展,再加上张裕葡萄酒公司,在我国葡萄酒行业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他们不仅占领了全国50%以上的葡萄酒市场,也使中国的葡萄酒工业在国际舞台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进入90年代,洋酒热首先带动了我国白兰地生产的发展,紧接着干红热在1995年底迅速升温,给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葡萄酒企业的数量迅速增加,由1985年底的240多家增至目前的近500家,酿酒葡萄基地也由原来的10多万亩发展到目前40多万亩。产量过万吨的企业已经有7家。与此同时,还有一批严格按国际标准、专业生产干型葡萄酒的中小企业也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苹果酸-乳酸菌发酵、及气囊式压榨机和滚动式发酵罐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进一步缩短了我国葡萄酒行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为我国葡萄酒工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酒庄建设成为葡萄酒行业一个热点,很多企业开始认识到生产精品酒和发展葡萄酒特色旅游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多元化的投资,大规模的葡萄酒生产企业的建立,也使得中国的葡萄酒行业充满活力。
进入21世纪,葡萄与葡萄酒产业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成长性最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在全国100个工业行业利税率排名中,葡萄酒排第7位。去年,葡萄酒产量36.73万吨,销售收入74.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7%和17.06%。高额的回报率,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介入其中,葡萄酒产业已成为国内新的投资热点。据专家估计,今后较长一个时期,葡萄酒市场将以年均15%的速度递增,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葡萄酒行业一直受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特别是国家对酿酒行业实行“四个转变”,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发酵酒转变,粮食酒向果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葡萄酒兼具发酵酒和果酒两大特征,受到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为葡萄酒产业赢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4年以来,国家全面禁止半汁葡萄酒、市场准入制度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规范了葡萄酒行业秩序,促进了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入WTO后,葡萄酒关税由65%下降到14%,国外葡萄酒企业和产品加快进入我国。他们的进入,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技术工艺、成功的种植模式,更重要的是加速了我们与世界的接轨、融合,提升了发展水平。目前,国内葡萄酒企业纷纷与国外品牌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合作与资本合作,这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更是今后葡萄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