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生在昌黎葡萄酒俱乐部举行“葡萄酒发展趋势”研讨会上。
近日,国家级葡萄酒评酒委员王树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葡萄酒发展与国外相比最大的差距在于产区,同时,他也提出了葡萄酒行业目前面临的几大问题。
葡萄种植与葡萄酒生产脱节。王树生认为,葡萄酒属种植加工一体化产业,同目前国内实行的农业产业化比起来,葡萄酒产业具有更高的一体化程度,它不仅是原料与加工之间简单的供求关系,而是建立在葡萄酒质量基础上的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国外,葡萄酒的生产都是在一个庄园内完成,而在我国,很多葡萄酒厂有相对稳定的基地就很不错了,但仍存在生产、加工与销售的脱节,也必然影响到葡萄酒的质量。
他认为,要解决栽培、加工、销售脱节的问题,首先要提高葡萄酒生产企业的活力与规模,与种植户结成稳定的联合体,逐步发展到拥有自己的种植场。
国内产区特色不突出。王树生说,中国与国外葡萄酒差距在“产区”,不仅产区特色不突出,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种区域化不明显,在中国70~90万亩的葡萄园中,单一品种的赤霞珠就占到了50%,这也暴露出一种“隐患”。
他表示,虽然近年来我国葡萄酒行业已经认识到同质化问题,并开始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品种的葡萄苗木,但仍存在引进苗木不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问题,很多产区的特色还未得到体现。
同时,国内产区乃至行业采用的很多标准都是照搬美、欧、澳等国家的标准,而这些被采用的指标体系更多的是根据自身的气候条件制定,很多实际标准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具体实情。他认为,国外的很多知名产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完整的规范体系,整个葡萄酒行业也处于成熟期,但中国的产区特点与国外大相径庭,所以不能照搬照套国外的模式。
“葡萄酒行业现在要做的是根椐产区的不同特点,加快品种区域化研究,找到适应产区的发展方式。”他强调,“潜心做酒,找准产区发展之路,不要一味做概念。”
地方法规对中、小企业的“保护”。为了保护地方局部经济利益,一些地方管理部门利用行政权力干涉市场,设置市场障碍,限制非本地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参与公平竞争。
王树生认为,政府部门制定法律、法规的目的在于扶优限劣,但效果却往往相反,大企业都做到了“遵纪守法”,但一些各项要求都未达标的中小企业却在地方主义的保护伞下“逍遥快活”,这就滋生了一种不公平的竞争机制。
贴牌产品泛滥扰乱了葡萄酒市场秩序,不利于行业发展。王树生说:“目前葡萄酒市场上,存在牌子随便贴等不负责任的企业行为,做倒一个牌子可以马上贴另一个牌子‘从头再来’,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给葡萄酒行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贴牌产品的泛滥,不仅使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商品,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误导了本来就不成熟的葡萄酒消费。“贴牌产品很多没有质量保障,没有通过国家专业部门的检测,这些产品经营者仅仅是卖酒,没有成熟的市场策略,也无‘后顾之忧’,这种只追求利益的行为严重干扰了葡萄酒行业的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