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传统 推陈出新——轩尼诗发展成功之道
发布日期:
2005-08-01 09:43:27
来 源:
经济日报
作者:
0
    法国是酿酒大国,除了葡萄酒、香槟外,干邑以其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享誉世界。干邑地区有200多家酿造干邑酒的企业,而轩尼诗则是第一干邑,每年产酒5000万瓶,约占干邑酒产量的三分之一。

  初夏时节,中国记者一行应邀访问了这家著名企业。轩尼诗总部设在夏朗德河畔,现代化的楼房与1774年、被酒气薰得灰黑的酒窖隔岸相望,遥相呼应,给人以既保持传统,又不断创新的深刻印象。

  精神:一丝不苟

  轩尼诗的创始人理查德•轩尼诗生于爱尔兰,1745年到法国当兵,在驻扎干邑地区期间,他经常品尝白兰地,并将白兰地赠送给故乡的亲朋好友。1765年退役后,他留在干邑从事酿酒业,创办了轩尼诗酒厂,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轩尼诗酒供皇室饮用。1815年,路易十八国王颁发书函,确定轩尼诗为国会的主要经销商。

  在240年经久不衰的发展过程中,轩尼诗坚持精益求、力求完美的优良传统,从葡萄选择到酿制的全过程,始终如一地贯彻原创精神。轩尼诗人认为,抛弃传统,就是数典忘祖;发扬传统,才能获得发展。要酿制质量上乘的干邑,最重要的是把好三关:一是葡萄质量,二是勾兑配方,三是陈化木桶的橡木。轩尼诗的白葡萄来自大香槟、小香槟、芬布瓦和博尔德里的四个产区,葡萄树的年龄在3岁到30岁;配方由7名调酒师组成的品尝委员会严格把关;制作酒桶的橡木只能来自法国中部地区。按品质分,轩尼诗酒从高到低大致为五个等级:极品——轩尼诗•理查德、非凡品——轩尼诗杯莫停、高级品——轩尼诗XO和轩尼诗智选及轩尼诗VSOP。不论是哪种酒,酒精度均为40度。

  品酒:体验酒道

  在采访中,轩尼诗专门为记者组织了品尝活动。每个人面前的小桌上摆放着8个郁金香花型的小酒杯,调酒师洛朗•洛扎诺亲自解析讲评。

  第一杯是压榨蒸馏后尚未放入橡木酒桶的酒,呈白色,酒精度为70度,口味浓香火辣。第二、第三杯则是在酒桶内存放3到4年的酒,色泽金黄,依然浓烈,这种酒是选定今后酿制XO或SVOP的原料。第四杯则是存放了22年的陈化酒,酒精度为53度,含有各种干果的口味,香味呈现出多样化。第五杯为陈化50年的干邑,酒精度为45度,香味更诱人,也更爽口,主要用于勾竞轩尼诗杯莫停。第六杯为XO成品,由上百种陈化15年到30年的干邑勾兑而成。第七杯为杯莫停,更富有浪漫色彩,由陈化50年至130年的干邑勾兑而成。第八杯则是稀罕的极品理查德,由陈化70年至200年的干邑勾兑而成。

  勾兑是酿制干邑酒的最重要环节

  调酒师的职责是每年对各年的陈酒进行品尝检测,确定勾兑比例,让各种陈酒喜结良缘,并度过2-3年的“蜜月期”,然后再装瓶上市,以确保各等级酒的质量一致。

  追求:孜孜不倦

  墨守成规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难以抵御竞争大潮的冲击。要在强手如林中谋求发展,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随着科学的进步,轩尼诗不断采用新技术。轩尼诗采用机械采摘葡萄,而非人工采摘。采摘机沿着葡萄垅,将葡萄树晃动,成熟的葡萄随之落入底的斗内,而未成熟的葡萄则留在树上,从而提高了原料的质量。压榨机不锈钢大圆桶内是一个橡胶圆桶,充气后胶皮桶轻轻将葡萄挤压出汁,而不压碎葡萄核,避免掺入杂味。压出的葡萄汁立即进行发酵,几周后再进行两次蒸馏,放入橡木桶,存入酒窖。

  轩尼诗的口号是“少喝一点、喝好一点”。在200多年不变的苛刻标准下,轩尼诗努力打造新佳酿。按家族的传统,每一代轩尼诗人都创制了珍藏品,限量编号,充分演绎出轩尼诗的灵魂。近几十年来,在保留珍贵遗产的同时,相继创制出新品。1977年推出的杯莫停是专门为追求卓越的人士设计,1996年问世的理查德则是轩尼诗家族世代相传的永恒纪念品,每年产量为8000到1万瓶,2003年推出的珍品轩尼诗ELLIPSE每年限产2000瓶。各种等级酒的酒瓶设计也花样翻新,各具特色。

  攻略:中国市场

  其实,轩尼诗的功夫不仅只花在酒瓶上,也花在酒瓶之外的市场。中国消费者对轩尼诗并不陌生。1872年,轩尼诗举行环球旅行,第一次在上海留下了足迹,进入中国人的视线。中国的繁荣发展,又给久别了的轩尼诗创造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机遇。1996年,轩尼诗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进行消费者心态、行为的市场研究和广告效应调查。在中国形成了销售渠道之后,轩尼诗于2001年正式进入了中国内地市场,并陆续在33个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点。几年来,销量每年以15%至20%的速度增长。在短短几年内,中国已跃升为轩尼诗第五市场,仅次于美国、日本、爱尔兰和俄罗斯。

  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轩尼诗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将上升,前景十分广阔。为此,轩尼诗除利用广告外,还开展各种品牌活动攻势。这次采访时,正值轩尼诗举办中国画家尹欣画展开幕。展出的作品是尹欣从“跳蚤市场”和拍卖市场中购来的法国18世纪初的残破油画,经过清洗、修复和创作,加上了东方元素,将人物改画成中国人的面孔。这种洋为中用、中西嫁接的创新,深得法国同行的肯定和赞赏。年末,该画展将移师上海,无疑也将进一步为轩尼诗树立品牌形象。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除署名本站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
  用于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我们将尽快处理。
  联系电话:0535-6646535 传真:0535-6640619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关于我们 会员注册 约稿启事 版权说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连接
Copyright(C) 2000-2019 win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转载的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观点。转载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
来源为“中国葡萄酒信息网”的稿件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南大街178号振华国际广场1804室 邮政编码:264000 邮箱:contact@winechina.com
业务部:0535-6646535 编辑部:0535-6678659 资讯中心:0535-6640619 传真:0535-66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