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GB/T 15038《葡萄酒果酒通用试验方法》中
二氧化硫测定方法的探讨
GB/T 15038《葡萄酒果酒通用试验方法》中对二氧化硫(包括游离二氧化硫和总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规定了两种:第一法氧化法和第二法直接滴定法。
第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将酒样中的二氧化硫用吹气的方法转移到含有过量过氧化氢的溶液里,从而将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硫酸),然后用中和反应测定硫酸的量,推算出二氧化硫的含量。
第二种方法的原理是:将酒样中的二氧化硫直接用碘进行氧化,并通过对碘的用量推算出二氧化硫的含量。
由于第二种方法的实验设备较简单,操作起来用时短,被很多酒厂所采用。然而,由于第二种方法没有进行二氧化硫的分离,而碘又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如果酒中存在较多量的其它易被氧化的成分(尤其是当酒中含有人为添加的抗坏血酸时——这是一种常见的酒处理方法),这些成分将被氧化,而被当作二氧化硫来计算,从而使测定结果比实际结果偏高。
最近,作者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实验比较,现总结如下:
实验一:不含抗坏血酸(Vc)的酒样
分析一下本组的数据,会发现:直接滴定法的结果比氧化法偏高,尤其是对于游离二氧化硫,由于酿酒师通常将其控制在20-30ppm,实验所显示的偏差,足以误导酿酒师。
而对于国家法定的质量监督检验来说,由于国家标准对于游离SO2的控制很严(不高于50ppm), 实验中所显示出的误差(10-15ppm),则会很容易导致对一些本来不超标的产品造成误判。
分析本组实验结果,我们会发现:酒样中是否含有抗坏血酸对氧化法几乎没有影响,而对于直接滴定法却有非常严重的影响。本来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游离SO2最高值(50ppm)的四个酒样,用滴定法测定时,将全部被判为“超标”。
总结上述实验,我们可得出如下观点:
观点1:对于未进行人工添加抗坏血酸的葡萄酒,直接滴定法会导致结果偏高,但由于直接滴定法操作较方便的原因,在葡萄酒厂里,仍可作为一种实验方法被采用,但酿酒师必须对结果进行人为经验“校正”。
但当葡萄酒中有较高含量的抗坏血酸时,直接滴定法测出的结果将严重失真,氧化法是唯一可靠的实验方法。
观点2:作为国家的执法机关的各级技术监督检验部门或其它法定检验部门,应禁止采用“直接滴定法”。因此,对于GB/T15038的标准有必要在修订时,将第二法直接滴定法限制为“企业参考方法”,而将第一法限制为“唯一法定仲裁检验方法”。